分享

巫娜:最后一次紧张

 地藏菩萨mohesa 2017-10-13



巫娜 《古琴禅修》 来自巫娜古琴 07:09



2009年,我参加当时中央电视台的民乐大赛,那是我这辈子最后一次紧张。


从1987年开始学琴,到2009年时,已经二十多年,但我弹琴还是紧张。那次比赛,我觉得心要提到嗓子眼了。因为比赛是现场直播,只有一次机会,不可以弹错一个音,更不可以弹错一个节奏,不可以让一个音不准,更不可以让手打滑,任何一个错误都可能让你没法得高分。


回头想想,当时的我太想拿奖,目的性太强,才导致自己紧张到了极点。为了这个比赛,我每天练琴八小时,练了差不多半年。多亏这种高强度的练习,比赛时,虽然心已经快从嗓子眼跳出来了,手还能完成动作,完全是靠身体的本能去完成的。直到决赛弹完最后一个音时,我才感觉心回到了它原来的位置。


回想起来,之前的二十多年,我基本上每年都要这样死好几次: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各种比赛、各种老师的审核……那种所有血液全部冲到脑子,整个人被烤在炉子上的感觉,太难受了。因为那次比赛,我觉得自己要少活好多年。


经历过这些,我看透了紧张这件事。然后,我发誓再不让自己这么难受,弹琴怎么能这么难受呢?




当然,看透这件事和自己身体力行,还需要一些时间。但至少不会有天要塌下来的感觉,你是人,不是神,偶尔一次弹不好会怎样?


之前,在缦学堂线上直播和线下生活日时,有同学因为紧张弹错了,就停下来说,老师我弹不下去了。那样让人特别难过,因为他被当下的那个自己打败了。反而,有的同学说,我错了,我重新再弹一遍。这是好的。失败不可怕,放弃才可怕。


我知道所有学琴的同学,都会有不同的诉求。有的缦客希望通过学琴明心见性,有的则希望修正自己观念上,或生活中的习气。


所有的问题,能够根本解决它的方法不在外面,而在自己的内部。习琴的过程,也是让身体内部产生自主记忆的过程。


练习也需要一些窍门,即集中火力去攻克难点。比如《阳关三叠》,有大量的小撮,这是特别需要苦练的点,不练个上百遍是过不了关的。每天练几十遍的话,你会吃点苦头,比如手上的茧会磨得很疼。一旦你把这个难点攻克后,你就不用再去想它了,你的身体会有自己的记忆。


有同学觉得怎么都练不会,是因为练习数量还没有达到产生质变的点。假设要练到一万遍才能练成,你可能练到9998遍时放弃了,就差两下,你的身体就记住这个指法了,但你在成功的那个瞬间之前放弃了。





很多同学之前学过琴,来缦学堂又从头梳理指法,这是一个把原来的习气去掉的过程。这个过程看似有一点儿痛苦和漫长,但它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你。有一天,你弹琴的时候,突然意识到我要慢下来,你已经改变了。


之后,可能你原来焦虑的惯性还会出来,就让它出来。意识到自己的烦恼,不追随它,再回到当下的每次呼吸,每个琴音就好。时时刻刻的觉察是重要的,但如果太执着于那个觉察,也会产生反作用,会紧,要放下。要让自己完全放松,不仅在身体上,念头和意识上都要放松。


通过静坐安定下来、慢下来,在弹琴的当下,或生活中能起一定作用,但那还是一个浅层的“养”。真正的“养”是让自己完全融于自然,让自己完全化掉,溶解在所有的音声当中。这样,修身养性的那个“养”才能真正起作用。


中国的“道”讲得就是这一点,为什么说“我”能长存于天地,与天地同在?指的就是自然有多久,作为“我”的这个存在就能有多久。道家希望今生得道,认为如果这一生修得足够好,就能在今生得到解脱。




回到现实来看,我们没法脱离城市,所以只能在古琴上一点点去获得,一点点去接近“道”。我觉得这样就很好,因为习琴是一个非常直截了当的修养。


每天,我们的手指在动,每个手指的动作又触发全身的运动,从而引发每个经络的互相沟通。然后,我们的每个呼吸和琴声相和相应,耳朵听到每个音声,这种音声的振动,又给身心一种安抚。


八年前参赛时,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而现在,我能随时把心沉下来。不管外物多纷乱,弹琴时的全然专注,都能让我忘掉外部杂事,关注内心,修身养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