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瘦金体究竟美在何处?

 三子思安 2017-10-13

瘦金体究竟美在何处?

赵佶《欲借 风霜二诗帖》纸,楷书,33.2×6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首先,瘦金体有一种锋芒毕露的感觉。

在传统观念中,芒是尖锐的,锋利的,容易穿破其他东西,但是也因为太细,太脆而容易被折断。

中国的文化心理向来是讲究婉转内敛,中国的书法史上写一横从起笔到落笔都是要转几个弯,就是形象的证明。

而瘦金体则是很干脆利落的一笔到尾,这就与现代的文化有所想通。

瘦金体究竟美在何处?

赵佶《题欧阳询张翰帖后跋》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种硬瘦体有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悲剧感和力量感。

瘦金体就有这种感觉,追求个性,追求自由,这也是它美学内涵的来源。

瘦金体究竟美在何处?

赵佶《牡丹诗》

瘦金体起笔稳,行笔速,收笔安,点顿金钩铁划,一曲三折。横竖撇捺由如疏影横斜,宝剑出鞘,仙鹤独立,极具擒纵之势,是富有节奏感的下笔。字体整体端庄俊秀,笔势酣畅。

瘦金体还通过拉长笔画,改变结构,特殊顿笔等方式,形成许多三角结构,如钻石的切割面,再加上本就伸展爽利的笔画向外延伸,导致字如钻石散射光芒,因此视觉上呈现张扬华丽之感。

瘦金体究竟美在何处?

赵佶《千字文》

再有就是,瘦金体的创始人宋徽宗,因工笔出色,所以他笔下的瘦金体多有竹节、竹叶、幽兰的美学特点。在横竖撇捺之间,你能窥见兰竹的身姿形态。

瘦金体究竟美在何处?

(图源网络)

说起瘦金体的缺陷来,也十分简单:

一是锋锐太过,少气劲,内力稍逊,导致结体成篇后不若颜柳有种一气呵成浑然天工的气度。

二是技巧单一,变化易尽。美感外露,这就注定这种字体不可能有如兰亭集序二十“之”一般气韵不一的写法变化,不过它本身作为楷书变体的一种,这也算正常。

瘦金体究竟美在何处?

(图源网络)

最后,曾国潘曾经说过:“写字当如少妇谋杀亲夫,既美且狠。”

嗯,可以说是非常形象的了!

瘦金体究竟美在何处?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