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卢津源:中国第一酒皇的生意经

 老幺pu06meb5n2 2017-10-13

卢津源在圈内有个诨名叫“大源”,这是因为他一直讲究道义,为人十分豪爽。也有一些人尤其是年轻的后生们称他为“员(源)外”,因为无论是生活还是生意上的谜题,“员外”总能在他们遇到困境的时候指点迷津。作为上世纪80年代第一批从事外贸生意的成功商人,卢津源始终认为,商海的成功只是沧海一粟,懂得“如何做人”才是头等大事。


伯衡55董事长、The Group联席主席


出生于上海,1986年定居香港。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旧金山-上海姐妹城市委员会名誉董事。曾在贸易、证券、电厂环保、技术贸易及房地产等领域的龙头企业担任要职,是一位出色的企业家,更是将企业管理这门艺术融会到了文化生活中。


讲生意,更要谈情怀


与卢津源的对话地点安排在徐汇区衡山路的伯衡55,也就是近期卢津源在忙碌的生意。“原来我的生活很惬意,很多生意都有了既定的模式,只要安排好执行团队,我消失一两个月都没问题。但自从打算做伯衡55起,就仿佛接手了一个烫手山芋,很多事情都得亲力亲为,但又实在舍不得安排出去。毕竟,在这个地界拥有一个按照我自己想法打造的生活方式空间,是我多年来的理想。”

 

卢津源对这片地区的情感源自他的童年时代。他在徐汇区出生、长大,小时候就在伯衡55原址的工人足球场和小伙伴们踢球、打闹。衡山路一直以兼容并蓄的租界文化风情而著称,这种多元化文化的环境始终让卢津源沉迷其中。“前几年,一个红酒贸易公司买下了这幢小楼,期望将它打造成一个爱酒人士的聚集地,但经营得不太成功。我偶然知道了这个消息,觉得如果就此落败,实在是可惜,于是就参与了进来。”

 

经过卢津源的注资和改造,如今,在伯衡55这栋古典主义建筑小楼里,有AKMÉ创意法餐厅、粤菜餐厅吉品轩、The White Hall大厅和The Group艺术空间等。卢津源是个有名的美食家,所以在挑选主厨方面也亲自操刀。“好厨师都愿意遇到像我这样的吃客,只有‘挑剔’的吃客才能帮助他们进步。现在的米其林星厨Akrame Benallal是原来法国驻沪的总领事推荐的,吉品轩的中餐行政总厨张一峰也是拥有超过20年粤菜烹饪经验的大厨。我与他们两人都是一见如故。开设这两家餐厅,除了赚钱之外,我更希望提供给人们可以品尝顶级美食的场所。要知道,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里,饮食文化是我们最引以为傲的一个方面,所以,我也想在弘扬饮食文化方面做一些小小的贡献。”

 

从整体格局上不难看出伯衡55内部的当代艺术风格,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卢津源对艺术的深厚研究和独到见解。“我跟这个项目的法国设计师YannDebelle Montby有过多次沟通,因为在最初我们就意识到这项工程的艰难之处。衡山路是有名的租界文化风情街,伯衡55又是具有代表性的古典风格建筑,当然,如果图省事,我可以把它做成巴洛克,甚至做个‘小凡尔赛宫’,但那样就太没新意了。确定了当代艺术风格的基调后,我们又面临着另外的难题——不能把它单纯当成一个博物馆来设计,毕竟这里是一个商业场所,客人们的背景五花八门,每个人的审美也都不一样。因此在整体色调确定后,我们又开辟了一些包间,里面是借用马蒂斯、康定斯基等大师之概念做的装饰,让人一看就能知道,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来选择空间。”



五楼的The Group艺术空间主要用于私人聚会,很少对公众开放,因此给人一种更张扬的感觉。“在公共区域我们要考虑通俗化,而对于这个艺术空间的设计理念就会任性一点。举个最小的例子,在这一层,你不会看到两把相同的椅子。个性化正是当代艺术最突出的一个特点。”

 

尽管伯衡55已经开始营业,但卢津源仍在不断地做着改进。他本身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完美主义者,而伯衡55又是他多年情怀的载体。正如他说:“当然,我们要考虑盈利,但心头挥之不去的情怀也绝不能丢弃。”


中国第一酒皇


TheGroup既是伯衡55艺术空间的名称,也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小团体”,其成员都是各个领域的“老饕”,比如酒评师罗伯特·帕克(Rober Parker)、拉菲酒庄总裁克里斯多夫·萨林(ChristopheSalin)等。卢津源在这个团体中的美称是“中国酒皇”,这源于他对葡萄酒的热爱以及对葡萄酒知识的谙熟。



提到顶级葡萄酒,人们总会想起“拉菲”和“罗曼尼·康帝”。而这两个品牌能在国内声名鹊起,也与卢津源有着直接的关系。酒评大师帕克最出名的成就便是对82年拉菲的评定。这是因为,根据1982年的自然条件,大部分人都觉得82年拉菲只能是“中规中矩”甚至“表现平平”,而帕克却给出了“这款酒可能是本世纪最好的一款酒”的预判。帕克的这个预判要求在15年后打开,也就是1997年。当时,拉菲还没有进入中国大陆,而卢津源因在香港工作的机会,喝到了82年拉菲。此后,每次与国内好友吃饭,他都会不遗余力地推介这款酒。也是从那时候起,卢津源成为了拉菲酒庄的重要买家之一,更与掌管拉菲酒庄的克里斯多夫建立了深厚友谊。

 

在罗斯柴尔德家族200周年的时候,卢津源收到了一支来自拉菲酒庄的1000cc特别版,这是酒庄赠与他的礼物。几乎是同时,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投行分支也送给他一支年份罕见的拉菲。“后来有一次,我跟克里斯多夫吃饭,他看到投行送给我的那支拉菲十分惊讶,因为他在此之前都从未见过!我跟他开玩笑说,没想到我这个外国人收藏的拉菲系列年份,居然比他这位酒庄总裁还要齐全。”

 

卢津源而与勃艮第顶级酒庄罗曼尼-康帝(DRC)结缘,则是源于当年沪上一次盛况空前的派对。那是在2009年10月,DRC酒庄庄主Aubert deVillaine首次来的上海,带来了全套DRC梦幻系列酒。用当时的标准来看,十万元的入场券简直是天价,但卢津源却觉得,跟Aubert带来的酒相比,这个价格“简直太合算了”。他毫不犹豫地“包圆”了入场券,邀请近20位好友前来品尝。“那天晚上,我们24个人一共喝了38支罗曼尼·康帝,还喝了庄主特意带来的白兰地限量版,可谓酣畅淋漓。也是那次活动,让我和Aubert有了深厚的交情。”正如俗话说的,“酒逢知己千杯少”,用在这两位热爱葡萄酒的人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



如今,伯衡55地下一层的藏酒轩里存放着上万瓶葡萄酒。卢津源说,打造这一沪上最大的城市葡萄酒酒窖,也是为了让更多人可以体验到属于自己的葡萄酒之旅。因为多年来在中法红酒品鉴交流方面的贡献,卢津源在法国被授予勃艮第骑士称号。


海派文化的推崇者


作为精致生活的鉴赏家,无论是对西方文化的体悟,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品味,卢津源都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对于这几年当代艺术的火热,他有着自己的见地:“很多人认为艺术家应该顺应市场的要求。但我却觉得,如果艺术家一味迎合市场,就算不上是真正的艺术家。真正的艺术家并不在意市场,而是用自己的艺术作品来引领风尚。目前流行的当代艺术只是艺术大潮中一个小小的支流,假以时日,还是会‘返璞归真’,回归到常态。”



喜爱和推崇。“北京和上海是中国最大、最知名的两座城市,各自有着属于自己的文化烙印,也就是人们熟知的‘皇城根文化’和‘海派文化’。在我看来,‘海派文化’归根结底就是一种兼容并蓄的包容型文化,它的特点跟它的兴起过程有着渊源。在以前,文人考取功名就可以在翰林院挂职,后来翰林院取消,南方的文人就陷入了‘失业’的境遇。但他们也需要生活,于是开始把过去琴棋书画的才艺作为谋生手段,又苦于‘爱面子’,坚决不说‘卖画’,而是说‘润笔’。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中国画开始走向市场。同时,随着上海苏州河沿岸各种小码头的兴盛,得到发展的商品经济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当然,‘海派文化’最大的特色就是融合百家之长,这跟上海成为中国最早一批海港城市有关。国门的打开和西方文化的逐渐进入,让当时的文化人受到了不同程度影响。正是这几个因素的综合影响,让上海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海派文化’。”

 

“海派文化”与商业兴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也成为卢津源所尊崇的指导思想。“我的父母都参加过中国革命,他们的信仰很坚定。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也教育我要有坚韧的品质。所以,作为最早经营海外商业的那批人,我在坚守法律的同时也坚守着自己的道德标准,可以说是把‘海派文化’中为人处世的方式融合进西方商业讲究的伦理道德之中。很多人觉得我的生意做得很大很成功,可是我个人觉得,生意无论多么成功,都只是沧海一粟,学会如何做人才是最重要的。’”


在当代商品社会,像卢津源这样热爱文化的人已经不多了。无论是对生活,还是对生意,他都有着自己坚守的标准。他引用了三句诗歌来表达自己一路走来的感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蓦然回首,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本文版权为瀚彰传媒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复制或建立镜像、链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