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献速递 | 混合痔外切内扎联合聚桂醇注射疗法的临床效果评价

 硬化在线图书馆 2020-11-25

临床医学

2017年8月第37卷第8期

混合痔外切内扎联合聚桂醇注射疗法的临床效果评价

戴连平

211200 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肛肠科

摘要:

目的:评价分析混合痔患者应用外切内扎联合聚桂醇注射疗法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56例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2例。观察组应用外切内扎联合聚桂醇注射疗法,对照组应用外切内扎法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术后疼痛、肛周水肿、创面愈合时间及混合痔复发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6.43%)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3.57%)、肛周水肿情况(0)均优于对照组(21.43%、17.86%),观察组切口疼痛时间[(3.34±1.28)d]及愈合时间[(1.89±1.23)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5.14±1.17)、(4.38±1.0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混合痔复发率(0.0%)明显低于对照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混合痔应用外切内扎联合聚桂醇注射疗法后,患者疼痛、肛周水肿等临床症状明显消失,临床效果显著,术后疼痛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短、疾病复发率低。

关键词:

混合痔;外切内扎;聚桂醇

文献编号:

DOI:10.19528/j.issn.1003-3548.2017.08.008

混合痔,也称里外痔,是以发生于肛门同一方位齿线上下,静脉曲张形成团块,内外相连、无明显分界为主要表现的痔病。遗传、职业因素、局部刺激及饮食不节等都是引起混合痔的致病因素[1-3]。临床上治疗混合痔多采用外切内扎法,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多年来临床经验显示,在外切内扎法治疗基础上联合聚桂醇注射疗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疼痛、肛周水肿等临床症状,还明显缩短了术后创面愈合时间[4]。本研究选取56例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外切内扎联合聚桂醇注射疗法和外切内扎法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56例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18~72(48.26±12.79)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8例。观察组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20~72(48.37±12.88)岁;疾病类型:单纯性混合痔8例,多发性混合痔6例,环状混合痔7例,复杂性混合痔7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18~70(47.05±12.52)岁;疾病类型:单纯性混合痔7例,多发性混合痔8例,环状混合痔6例,复杂性混合痔7例。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后正式实施,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目的、检查方法知情同意,主动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均接受肛门指诊及内窥镜检查,诊断确诊为混合痔。②均在医院进行混合痔手术治疗。③手术前后意识清楚、能主动配合调查。④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肺、肾功能不全、器质性病变者;②血液疾病者、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③妊娠期女性;④精神障碍患者。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痔疮切除术,采取外切内扎法,具体手术经过如下:对患者实施基础麻醉,腰麻成功后患者取右侧屈膝卧位,常规消毒手术视野皮肤,铺无菌巾单,0.5%碘伏消毒肛管黏膜,扩肛至四指,插入肛门镜后观察肛周肿物情况,首先将内痔基底部齿线进行结扎,齿线外予放射状切除至齿线部行环状结扎后剪去残端、并修剪创缘,外予缝合皮肤至齿线部,同时结扎创面内活动出血点,然后予以3-0可吸收缝线纵行缝合结扎悬吊,查创缘无活动性出血,肛门镜插入无出血,止血凌纱布置于创面,外予无菌纱布塔形加压,宽胶布外固定,术毕。观察组在对照组手术基础上联合聚桂醇注射进行治疗,切除肛周肿物,采用可吸收缝线纵行缝合结扎悬吊后,予聚桂醇直肠黏膜下注射,聚桂醇注射剂(中国陕西天宇制药,国药准字H20080445),聚桂醇注射剂与空气按1∶4比例混合,注意现用现配。

1.3 疗效评定标准[5]

  • 治愈:便血、坠痛、脱垂等临床症状消失,痔黏膜、痔大小情况恢复正常,痔核消失或全部萎缩;

  • 显效:便血、坠痛、脱垂等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痔黏膜正常或轻度,1个痔核超过1个钟表数;

  • 有效:临床症状轻度,痔黏膜有充血,2个痔核超过1个钟表数或1个痔核超过2个钟表数;

  • 未愈:症状体征均无变化甚至有加重趋势。

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

1.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肛周水肿、创面愈合时间及混合痔复发情况。术后对所有研究对象随访6个月,观察混合痔复发情况并得出术后混合痔复发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文中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x±s)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²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²=5.250,P=0.022)。见表1。

2.2 术后指标

观察组术后疼痛、肛周水肿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切口疼痛及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术后复发

术后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混合痔复发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14.29%(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²=4.308,P=0.038)。

3 讨论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生活不规律及饮食无节制导致痔疮的发病率逐年攀升,严重影响正常工作与生活[6]。混合痔是直肠上下静脉丛共同曲张的静脉团块,临床表现为便血、坠痛、脱垂等,无痛性、间歇性、便后有鲜红色血是其最主要的特点[7-8]。临床上对混合痔的治疗多采用外切内扎法;近年来临床经验证明,泡沫硬化剂疗法是静脉曲张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聚桂醇注射疗法也逐渐被用于混合痔的治疗中[9]。本研究采用外切内扎联合聚桂醇注射疗法治疗混合痔,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本研究结果显示,外切内扎联合聚桂醇注射疗法治疗混合痔,术后便血、坠痛、脱垂等临床症状消失,痔黏膜、痔大小情况恢复正常,痔核消失或全部萎缩,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的外切内扎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桂醇注射疗法即向曲张静脉内注入化学性硬化剂聚桂醇,使曲张静脉周围纤维化,使静脉管壁继发炎症反应,术后持续压迫使静脉萎陷,肉芽组织继之纤维化在萎陷的静脉腔内生长,最终形成纤维索条,压迫曲张静脉,达到止血目的[10-11];外切内扎法手术实施后于静脉内注射聚桂醇,可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血栓形成、阻塞血管,从而起到止血作用[12]。本研究在外切内扎治疗基础上辅以聚桂醇硬化剂治疗,可以避免术中出血量大导致手术进行不畅,术后肛周血流情况良好,有效避免了患者术后剧烈疼痛及肛周水肿的发生,加快患者创面愈合速度,术后住院时间短,保证患者能够尽快恢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肛周水肿及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结果显示,采用外切内扎联合聚桂醇注射疗法后,半年内疾病复发率为0,可见该手术方式根治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控制疾病的复发,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较高。

总之,混合痔应用外切内扎联合聚桂醇注射疗法后,患者疼痛、肛周水肿等临床症状明显消失,临床效果显著,术后疼痛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短,疾病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微信号:硬化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