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宋文史漫谈神品兰亭序 竟然没落款

 明远小筑 2017-10-14
小宋说吧 2017-10-12

在津津乐道《兰亭序》是天下第一行书的同时,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这篇被后世诸人顶礼膜拜、加了好多题跋和印章的书法界第一大作,作者自己竟然没有落款!

是王羲之忘了吗?有可能,毕竟当时他喝多了。但可能性不会很大,毕竟当时四十多号人与他一起雅集,即便他忘了,也会有人提醒他。

是王羲之不好意思吗?这种可能性比较大,因为这四十二个人都是当时名噪一时的文人雅士,王羲之同志在他们眼中也就是一个善书之人罢了,在这大庭广众之下堂而皇之、装模作样地去落款、加盖印章,右军先生实在做不出来。他的脸皮没有有些人那么厚。于是就有人说了,人家王羲之堂堂书圣,还用得着在这些人面前不好意思、谨小慎微吗?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须知书圣先生生前并不知道自己是书圣,他周围的那些文人雅士更不会知道眼前这位手握鼠须笔,挥毫写就兰亭序的王右军日后乃是鼎鼎大名的书圣。之所以说日后,乃是因为王羲之书圣的称号是在唐以后,因为李世民的大力推崇而获得的。参加兰亭雅聚诸人并不知道此事,包括王羲之本人。故而此次聚会其实也就是朋友之间的一次正常聚会,本无他意。王羲之在他们眼中也就是一普通朋友而已,并非需要众星捧月的一代书圣。所以落不落款原本无关紧要。须知东晋是一个名士倍出的年代,大家放浪形骸、特立独行,活得洒脱、活得真实。换句话说,也就是谁也不服谁。在这帮人面前过于自我标榜,显然没什么意思。所以王羲之先生也就是一写而已,在内心里,并没有把它当作一次书法创作。

是王羲之那个年代不流行落款吗?对了,个人认为,这是最靠谱的一个答案。因为书法是在宋元以后才有固定格式的,之前的人们都很随意。像王羲之一样不落款当然就属于正常现象了。不过窃以为,即使落款在东晋时期已经兴盛起来,在兰亭雅集那样的场合,王羲之也是不会去落这个款的,还是刚才那句话,王羲之从来就没有把它当书法作品来看。不就是朋友们37首诗合而为集的一个序言嘛,既然大家推举我来写,那就写呗。写完交差就行,何必落款。况且,哪有在一本诗集的序言后面落款的?可是万万没想到,王羲之的这篇不经意、不刻意之作,竟成了天下第一行书。

弄清楚这个原因之后,我又去看了天下第二行书《祭侄稿》,颜鲁公依然没有落款。这个没有落款的原因非常容易想见。毕竟,这是一篇祭文,而且又是祭奠自己为国捐躯的侄子的,本没有落款的必要,况且颜鲁公是唐朝人,那时候书法的格式也并没有最终确立。当然,最重要的原因乃是与王右军相同的,那就是他们二位并没有把这两篇作品当做书法来看,只是后人看后非说它们是上乘的书法佳作罢了。故而真正懂得书法的人都明白,最能体现书家真实水平的其实是手卷,并非刻意为之的书法创作。

到了苏轼的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诗》,开始落款了。我不知道这幅作品是苏先生第一次写这首诗还是诗是提前就写好的,纯粹是为了创作这幅书法作品而又写了一遍。如果是这样,那就与今人无异了。不过也可能是到了北宋,书法的格式已经日渐成熟,大家都已如此了吧。即便如此,苏东坡还是要胜一筹的,毕竟人家写的是自己的作品。而如今的很多所谓的书法家,自己不懂诗词、不懂句读,只是把历朝历代的名家作品拿来作为自己书法创作的内容而大写特写,其实有时候写的是什么意思他自己都不知道。更有甚者,有人临一些经典法帖临了一辈子,结果到头来,连原作的断句都断不好,更不要说能领会原作的意境了。

当然,电脑的出现已经让人们彻底地告别了手写时代。书信、便条、工作总结、读书笔记等原来需要手写的内容现在已经统统不需要了。你的书法再好,也已经失去了原来的表达方式和渠道。只能为写字而写字,陷入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圈子里不能自拔。而在古时,一封书写流畅、隽秀的书信便能让人对你刮目相看,拥有一手好字便能成为你获取升迁的重要原因。比如清顺治年间的高士奇本是一落魄秀才,竟因一手好字而得皇帝赏识,成为朝廷重臣。虽然这个人人品不咋地,但其晋身的原因却是尽人皆知。

故而有落款的不一定是好作品,无落款的也不一定就不好。相反地,那些无意为之的反倒历经考验,最终留在了人们的视线之中,成为千古不易的书法神作;而那些惺惺作态、刻意为之的所谓书法却早已湮没在了历史的黄沙之中,为人所不齿。《三字经》有云:“人之初,性本善。”结合这句话,从书法的层面来体会,你就会发现,以书法为代表的任何艺术形式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从来都是本真和自然,而非矫揉与造作。所以那句话用在艺术创作上,应该稍加改动,叫做“人之初,性本真。”而这,也是《兰亭序》虽未落款,但却依然位列第一的真实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