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伤的固定

 百科知识大汇集 2017-10-14
灾难发生时,需要镇定、勇敢及互助精神,此外,更加需要的是正确的救助方法!因为错误的方法可能对伤者造成二次伤害!
  今天介绍的并不一定要求人人掌握如何操作,但希望众所周知何为错误方式。在救援时,至少做到不添乱、能自救,使救援资源的利用达到最大化。
  据华西医院急诊科统计,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送往华西医院的2000多名患者中,四肢骨折、脊柱骨折、骨盆骨折和颅脑损伤所占比重最大。当然数据会受到地震震级、烈性、当地自然地理状况等原因的影响,不过这依然提示:由于震后骨折患者所占的比例很大,在救援中,施救人应先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固定,然后进行搬运。
α
锁骨骨折的固定
T形夹板固定法
  取两块木板制成T字形,夹板加垫,用绷带缠好,然后放在伤员背部
用三角巾或绷带固定。
三角巾固定法
  用两条三角巾,分别折成5横指宽的条带,固定时腋窝加棉垫垫好,用三角巾条带环绕腋部一周,在腋后打结,然后把左右打结的三角巾一角拉紧,在背后打结,使左右肩关节后伸。
β
四肢骨折的固定
1
肱骨(上臂)骨折固定
夹板固定法
  可用1~3块夹板固定。如用一块夹板时,夹板放在上臂外侧;若用2块夹板时,则放在上臂内外两侧;用3块夹板时,在上臂的前、后和外侧各放一块。然后用两条折叠成带状的三角巾或绷带,在骨折的上下两端扎紧,肘关节屈曲90度,前臂用腰带或三角巾悬吊于胸前。必要时在意绷带将上臂固定在躯干上,加强固定。
三角巾固定法
  将三角巾折叠成10~15厘米宽的条带,将肱骨固定于躯干上,屈肘90度,再用三角巾
将前臂悬吊于胸前。
尺骨及桡骨(小臂)骨折固定
夹板固定法
  在前臂掌背侧各放夹板一块,用绷带或三角巾固定前臂于中间,屈肘90度。用三角巾悬吊于胸前。
三角巾固定法
  先用将伤臂悬吊后,再用一条三角巾条带或绷带将伤臂固定于胸前。
股骨(大腿)骨折固定
夹板固定法
  用一块长木板,放在伤肢外侧。木板的长度必须上至腋下,下至足跟。在骨突出部、关节处和空隙部位需加衬垫,然后用三角巾分别在骨折上下端、腋下、腰部、和髋部和踝关节等处打结固定。
三角巾健肢固定法
  将两下肢并拢,在在两腿之间骨突出部和空隙部位加垫,然后用5~6条三角巾条带,将伤肢固定在对侧健肢上。踝关节和足做“8”字固定(将三角巾折成条带状横放于手掌。足跖或手背、足背处做“8”字交叉,绕腕(踝)打结)
小腿骨折的固定
夹板固定法
  用两块相当于大腿中部到足跟长的木板,分别放在小腿的内外侧,骨突出部加垫,用三角巾分别在骨折的上下端、大腿中部、膝下和踝关节打结固定。足部最好用三角巾条带做“8”字固定,使足尖与小腿成直角。
  用三角巾条带,在骨折的上下端、膝关节、踝关节和足部,分别将伤肢与健肢固定在一起。
三角巾固定法
注意
  如果四肢骨折的病人的断骨端已暴露,切记不要拉动,更不要将断端送还回体内。固定后,应将患肢末端暴露在外面,以便观察血运状况,如肢体出现肿胀、发凉、青紫等症状,说明固定太紧,血运不良,应松解捆绑,重新固定。
γ
脊柱骨折及头颈外伤
  脊柱受伤后不正确的搬抬会造成二次损伤,很多人因此瘫痪终生。高位颈椎损伤甚至会出现呼吸骤停。专业人员现场处理必须使用专业器材并经过严格培训。
1
手锁固定(五拳法)
  由几名专业人员协作,用专业手法徒手对患者头、颈、肩、胸背等部位进行固定并使身体恢复中轴位。
可调式颈托
  很多参与过多次地震救援的医生都在很多场合呼吁过,地震救援人员应携带大量的各种型号的颈托进入震区救援,以防止贸然搬运颈椎脱位病人,造成二次伤害,造成患者截瘫,甚至死亡。若无条件准备颈托,把报纸卷折成条状环绕固定患者颈部也可。
硬脊柱板
  救援人员协作,将患者整体侧翻,注意要同时用力,同步动作。将脊柱板置于患者身后,再同步用力使患者平躺在脊柱板上。由一位救援人员靠肩部的力量将患者整个身体推上脊柱板。最好能一次完成,无法完成时可移到髋部位置再以肩膀推动1次,必须要使患者身体在脊柱板上保持轴位。
头部固定器
  取头部固定器固定患者头部,固定器空洞对准耳朵,两根固定带分别固定前额和下颌部。
半身脊柱板(解救套)
  解救套可配合脊柱板将患者位置固定,便于搬运。
患者固定完毕示意图
图片来源:北京急救医疗培训中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