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邦廸创可贴与拿1美元买上帝的小男孩

 LOVE天使的外婆 2017-10-14

邦廸创可贴家喻户晓,已然成为家庭必备的创伤急救工具。不论是野外登山还是家居烹饪,都可能会给自己的身体带来意外的伤害,此时,邦廸就派上了大用场。在伤口处,拿邦廸创可贴轻轻一贴,立马止血,方便,有效,实在是家居旅行之必备用品。

 

邦廸创可贴是怎么来的?

 

关于邦廸,网上有一个感动人心的故事。这个故事很符合人们对慈善与友爱的价值期许,因此,也就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传播。

 

小男孩手里只有1美元。他必须要用这1美元买到上帝。因为,小男孩的父母早就过世了,抚养他的叔叔是个建筑工人,又从脚手架上摔下来,昏迷不醒。医生告诉小男孩,谁也救不了他叔叔的命,除了上帝。于是,小男孩听了医生的话,拿着仅有的1美元,在大街上一家一家地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

 

有人觉得小孩儿在故意捣蛋,有人觉得小孩儿是心智失常,尽管他走了很多家商店,但谁也没有理会他。直到他进入第29家商店的时候,和蔼可亲的老头友善地接待了他。

 

老头听了小孩儿的解释,打心眼里被这个懂事的孩子感动。他从货架上取了一瓶名叫“上帝之吻”的饮料给小孩儿,告诉他,只要他叔叔喝了这瓶“上帝”,就没事了。当然,在老头看来,“上帝”的价格正好跟小男孩仅有的钱一样,都是1美元。

 

小男孩兴冲冲地回到医院,满脸兴奋地宣告,他把上帝买回来了,叔叔终于有救了。几天之后,世界上一个由顶尖的医学专家组成的医疗小组来到医院,采用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对小男孩的叔叔进行救治。出院时,账单上的天文数字吓坏了小男孩的叔叔,不过,院方很快告诉他,有个老头已经把钱付清了。原来,老头是一家跨国公司董事长位置上退下来的亿万富翁,隐居于市开了家杂货店,正好碰上了小男孩。当他们前往杂货店寻找老头表示感谢的时候,老头已经卖掉了商店出国旅游了。

 

小男孩的叔叔后来接到老头写来的一封信。信中说,有小男孩这样侄儿真是太幸运了,为了救他,竟然拿着1美元到处去买上帝。他还说,是小男孩挽救了他的生命,而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

 

那个拿1美元买上帝的小男孩长大后进了医学院学习。为了感谢那个亿万富翁的老头以及意外受伤的人们,更为了传承爱心,他将自己发明的创可贴以自己的名字命名——邦廸创可贴就此诞生。

 

虽然故事具有童话般的美好,足以让人感受到字里行间满满的爱,但是,现实往往并非如此,既没有退休的亿万富翁隐居于市开杂货店,也没有小男孩拿1美元买上帝。

 

百度百科词条对“邦廸”是这样介绍的:邦迪是美国强生公司商标。20世纪初由埃尔·迪克森发明的适合家庭使用的绷带,强生公司的工厂主管将它命名为Band-Aid(邦廸),之后强生公司就将它作为公司创可贴的商标。由是观之,邦廸确实跟退休的亿万富翁和买上帝的小男孩无关,但这并不影响邦廸背后同样具有另样的爱的故事。

 

那是1920年,在强生公司负责棉花采购的埃尔·迪克森刚结婚。由于新婚媳妇儿厨艺不精,常常是被菜刀划伤娇嫩小手,每逢此时,迪克森都会熟练地为媳妇儿包扎。迪克森想,要是有一种包扎绷带在媳妇儿受伤时能自己包扎就好了,那样,即使自己不在家,也不用担心媳妇儿。爱出灵感。经过多次试验,迪克森终于发明了创可贴,从而使以前只在医院使用的绷带以更加方便使用的形式走入大众家庭。该产品后经工厂主管凯农先生将它命名为Band-Aid(邦廸),从而成为公司创可贴产品的名称商标。

 

不论是那个虚拟出来的拿1美元买上帝的贫穷小孩儿,还是现实中强生公司刚刚结婚的职工,都是爱的使者,前者为了挽救自己叔叔的生命于死亡边缘,后者为了防范自己的媳妇儿受伤不能自处。他们的故事,让邦廸有了更多爱的联想和意义。当流血的伤口贴上邦廸,再想起这些隐藏于邦廸背后的令人心动的故事,哪怕是虚拟的,也会倍感温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