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性教育一则 | 混乱博物馆

 魔鬼的宫殿 2017-10-14

一切生物问题都是进化问题,在这一期里,我们会浮光掠影地跨域4亿年光阴,认真审视一个令成年人难以回答的孩子们的问题——为什么有的人有小鸡鸡?

孩子们的问题,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有几个成年人,能用诚实的语言面对孩子的所有困惑,而丝毫不用掩饰自己的无知、尴尬与不耐烦?

除非我们的成年人也能像个孩子一样,以单纯的心境对待每一个疑问,从不厌倦于新的知识。所以本期内容并不只给孩子们准备。

但我们所在的平台方显然认为混乱博物馆的观众还没到知晓答案的时候,因此如果你想观看本期节目,请复制并打开以下链接:

http://www.miaopai.com/show/uEmnspAVYJ6pbYx8WwNARLMF3SfvHseHZhXp1A__.htm


-文字稿-

儿子问你为什么有的人有小鸡鸡,你准备用什么样的故事绕晕他?——漫长的进化故事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我们人类的祖先是水中的鱼,在它们身上,尿道和性腺都开口在肠道末端,形成了一个消化、排泄、生殖,三者共用的小腔,称为“泄殖腔”(Cloaca),这是一种非常省事的结构。

在鱼类繁殖的时候,双亲会将生殖细胞一同排入海水,任其自由相遇——这虽然省事,但成功率很低。

随着鱼类在4亿年前的泥盆纪成为海洋中优势类群,一些雄性鱼类也在激烈的繁殖竞争中发展出了新的装备——第一批能够体内授精的鱼类出现在3.8亿年前,雄性将腹鳍插入雌性的泄殖腔,提高受精的几率。

但这种有阴茎小肢鱼并非我们的直系祖先,两栖类在泥盆纪晚期登陆,至今沿用着体外授精的方式。但随着脊椎动物在石炭纪向着内陆扩张,体外授精就成了巨大的阻碍:裸露的受精卵不能在干燥的环境中生存,没有稳定的水体就无法繁殖。

所以我们还是需要一根管子——它大约出现于3.2亿年前,关键性地形成了“羊膜动物”这个类群,包括了所有的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体内授精能让雌性产下带有羊膜的受精卵,给胚胎发育提供稳定的水环境,确定了后代的血统,加强了哺育后代的意义,极大提高了后代的存活率,羊膜动物因此一步步统治了整个陆地生态系统。

但羊膜动物最初的阴茎仍然非常简陋,只是一条有沟槽的柱体,在未来进一步的演化中,羊膜动物的各个类群发展出了不同的强化方式——或者退化了它。

人类生殖系统外观代表了哺乳动物纲真兽下纲的标准模式,同时也反演了相当多的进化历程:直到胚胎发育第四周,泄殖腔仍然完整存在;此后就在尿道和直肠之间出现一个“尿直肠隔”(urorectal septum),将直肠从泄殖腔隔离出去,这首先降低了各种感染风险。

此时的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仍然共同终止于一个“尿生殖窦”(sinus urogenital),而两性分化也从此开始:在女性身上,尿直肠隔生长缓慢,生殖系统的开口得以下行到体表,发育为独立的阴道;在男性身上,尿直肠隔继续生长,并与尿道上方的生殖结节融合起来,这最终形成了那根要命的管子,所以输精管必须借尿道通往体外。

所以说,我们的阴茎是对生殖系统和排泄系统的整体封装——但这也并非唯一的方式,后兽下纲和原兽亚纲很早就和我们分家了,它们没有尿直肠隔,泄殖腔仍然存在,袋鼠的阴囊甚至长在阴茎前面,而针鼹的阴茎有四个头——我们至今仍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