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评分析《搜索》

 不痛不痒刚刚好 2017-10-14


电影新视界


陈凯歌是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他的电影是优美和崇高兼 优的艺术精品。这部 2012 年上映的影片《搜索》被视为陈凯歌继《和你在一起》十年之后再度尝试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影片十分贴近当下的现实生活,个人隐私、人肉搜索、媒体暴力、小三搏上位等话题都在影片中得以体现,同时又不失陈凯歌一贯的人文情怀。陈凯歌一直在他的电影中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进行反思。







快节奏的多线叙事


《搜索》讲述的是在白领叶蓝秋发现自己得了癌症到死亡的7天之内,与她相关的人身上发生一系列事件。影片采用了多线叙事的手法,分别描写了“公车不让座”事件后,牵涉其中的各路人对事情的态度和反应,以及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原本不相干的几个人,由于叶蓝秋的缘故,发生了交集,并且在彼此的相互作用下,偏离了各自的生活轨迹。事件中每个人物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因此,影片也通过快节奏的多线叙事,分列刻画了每个人物的形象,淡化了传统现实题材中单个主角对于受众情感的导向地位,以贴近事实的客观角度,还原每个人物的生活形象。

 

影片开头便以一组快速剪辑平行蒙太奇生动地交代了每个人物的职业、性格、生活环境以及事件发生的背景,为接下来的事件发展奠定了基础,让事态的发展更加合理化。影片风格是快节奏并且不带有主观感情色彩的,在叙事过程中,导演没有简单地讲述事件的发展,而是着力通 过表现人际交往的过程来刻画人物形象,由此挖掘人性的软弱面。事件进程中个人的做法、态度及其产生的影响,远比事件的结果更有意义。



旁观者视角记录


与陈凯歌导演以往个人特色鲜明的影片不同,《搜索》中绝大部分采用了类似新闻纪录片式的旁观者记录视角,并通过跳接的方式让观众通过片段自己还原事情全貌。由于现实题材的影片比较贴近受众的生活,因此,受众对于影片中所叙述的事情都有着自己的认知和理解,没有导向性地客观叙述视角反而更容易让受众产生共鸣。

 

影片的主线是叶蓝秋,但是实际要表达的却是其他人物身上展现的社会百态,所以只有在对叶蓝秋形象的塑造中采用主观镜头、大量的手提摄影以及通过手机、相机和躲在暗处的偷窥视角,塑造了一个超脱于现实的空幻形象。与这样一个被极度美化的形象相比,其他人物的形象就显得更加真实并且现实。



跟拍营造真实感


在电影中,镜头的运动不但能使影片形成一种“动”的美感,而且能增强影片表现的真实性,尤其是跟拍和肩扛拍摄,模拟人肉眼的感知习惯。摄影机的运动使电影更加接近人的生活中的自然形态。同时运动能造成强烈的“视觉刺激”,使影片更加引人入胜。

 

影片中出现运用跟拍和肩扛方式拍摄的段落共有十多处,在影片第二十五分钟,杨守诚用新手机换旧手机与叶蓝秋收拾东西离开公司这两部分内容是以交叉剪辑、平行叙事的方式呈现的。这种呈现形式同时也是一种类杂耍蒙太奇的电影辨证形式,一方面是由于故事发展的需要两人在此处产生交集,而另一方面将这两个故事放到一起,一边是杨守诚击退小偷团伙,以胜利告终的快节奏处理,另一边是叶蓝秋经过不让座事件后,在生活中的节节败退,这样的处理也具有一定视觉形象的象征性和内在含义的逻辑性。此种运动造型在影片中的运用能够增强影片表现出的艺术效果。不但使镜头与镜头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产生对比、强调的作用,并推进故 事情节,充实段落的内容,丰富了故事结构形式。

 

另一处较为典型的手持拍摄是陈若兮采访叶蓝秋中学时期的班主任,此处摇晃的镜头一方面是表现新闻采访现场的纪实风格,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这次事件给叶蓝秋的班主任带来的震惊和面对媒体时内心的慌乱与无所适从。本来是位于社会中的小人物,因为这次不良事件卷入了舆论的漩涡中,并被推到了风头浪尖,成为一些网站、电视台等网络暴力幕后推手的发声器。这样的运动造型无论是对环境的展现、气氛的烘托还是人物内心世界的表述都起到了很好的外化作用。这种类第三方围观的镜头在视觉心理上拉近了观众与影片的距离,影片视觉感受更贴近生活真实,使观众产生强烈的互动感。



实验声音的运用


作为一部描写现代生活的影片,《搜索》中创新地运用大量的实验音乐。由于本片着重在于对不同人物的形象塑造,音乐也配合人物的性格有不同的变化。

 

:用口哨声表现社会精英沈琉舒的洋洋自得; 用人声表现杨守诚与小偷追逐时候的急迫; 用鼓点表现陈若兮发现男友背叛时候的紧张氛围以及用电子乐表现叶蓝秋飙车时候的刺激。片中大部分场景是采用自然音响,以凸显其真实性,只有在杨守诚和叶蓝秋相处的时候一直用单音节重复的钢琴声表现叶蓝秋的落寞和对死亡的畏惧。缓慢的钢琴声与其他人的忙碌和紧张形成鲜明的反差,一如都市生活的两面性———人前光鲜,人后孤独。

 

其次,电影的声音很擅长进行隐藏的、含蓄的表现。叶蓝秋续医保发现疾病,转场到公共汽车上时雷声表现的是她内心受到的打击,叶蓝秋虽已在汽车上,心理却没有从打击中回过神来,公共汽车上隆隆的声音及类似于扩声系统啸叫声的处理,是对叶蓝秋遭遇噩耗后心情的表现,这种超现实风格声音下“我让你给身边的老人让个座”的台词像加上了慢镜头效果一样,得到了强调。随着让座事件在网络上的发酵,叶蓝秋接二连三地受到精神上的打击。莫小渝冷冷地告诉她“做小三是件很痛苦的事”,网上众多网友发帖“排队坐墨镜姐大腿……人肉丫 的……发动网络力量,大家一起人肉……此女需劳改,鉴定完毕……”,人肉搜索的力量,在于人人参与,人肉搜索的破坏力,在于人人盲从。在这里语言作为声音元素的一种,其网络语言的特征为影片的现实主义题材增色。



隐喻风格的凸显


《搜索》的核心不是当代网络生活的现实写照,也不反映职场商界的勾心斗角,更不是述说凄美的爱情故事,而是在拷问那些早已习惯盲从网络的人们,敦促其反思、顿悟。作品之所以能有这样的艺术魅力与社会效果,主要在于陈凯歌导演的隐喻风格和丰满的作品主题,使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了作品的内涵。隐喻是陈凯歌导演一贯的叙事风格,这种鲜明的风格在《搜索》这部电影中得以深化与发展。

 

《搜索》中,当杨守城的三个不讲理说出之时,就知道我们离本真的距离,世俗要按“理”办事,那是功利、算计、得失,却也言之凿凿,冠冕堂皇。但杨守城在知道叶蓝秋将死,进而爱上她,并不再在乎如何向世俗、恋人解释时,陈凯歌导演作品的隐喻在讲述:我们的生活也许并不需要道理,你的主观选择,你的决心就是真理更是自由。爱情、生活不就应该简单一点,直接一点,少一点理由和羁绊吗?

 

影片另一条副线讲述了一直运筹帷幄的沈流舒赢得了商战却失去了婚姻的故事,这同样是一个隐喻,暗示被绳索绑住的沈流舒之流永远不会成为真正的人生赢家,而他们还是自我感觉良好,并对此浑然不觉。他们视妻子为宠物,视员工为仆从,视合作为交易,视发薪为开恩,视良心为名誉。他们乐于趾高气昂、居高临下,也乐于施恩施惠、展现仁慈,以事业成功自居,以博得上位为荣。其实他们迷失自己很远、很久了。电影中沈流舒就是导演对于“沉流俗”的隐喻——沉沦于流俗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