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猕猴桃刚熬过高温,可别再让褐斑病这个“黑鬼”钻了空子

 止水拥云 2017-10-14

褐斑病,是猕猴桃产区的重要叶部病害,盛发于7~8月,常导致叶片早落,对当年和次年产量影响很大。在猕猴桃病害中的危害程度仅次于猕猴桃溃疡病,此病流行年成年果园病叶率可达50~100%。

今年的猕猴桃啊,好不容易熬过高温干旱,即将到达“终点站”(猕猴桃采收),大雨过后要谨慎啊,可别再让褐斑病这个黑鬼钻了空子!

01 

发病症状:

主要为害幼嫩叶片。

侵染初期形成近圆形暗绿色水浸状斑,扩展到褐色小圆斑,边缘有褪绿晕圈。高温高湿病斑扩展迅速,侵染后期病斑边缘深褐色,中央浅灰色,具有明显轮纹,病健分界明显,叶背形成大量灰黑色霉层。

潮湿时多个病斑常愈合在一起,引起叶片枯死、破裂和早落。

图片来源:网络


02

发病规律:

病原为猕猴桃褐斑病菌,属半知菌类棒孢属。

一般在5~6月开始发病,7~8月进入盛发期9月如多雨、湿度大,则发病严重。病菌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32℃,高温高湿发病严重。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的形式在病残体内越冬,春天借风雨传播,萌发侵入幼嫩组织。

图片来源:稼兴农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