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stone: 成长的三个组成部分 今天七点半我的朋友就及时跟我分享了一条消息,从6月1日到7月31...

 剩矿空钱 2017-10-15

   今天七点半我的朋友就及时跟我分享了一条消息,从6月1日到7月31日截至,对家用空调安装服务人员每套空调安装费在“珠格客服[2016] 61号”文件的基础上,再额外补贴100元/套。(见附件图)。


1016年8月1日开始,格力电器就已经在安装费上已经增加了100元,今年6-7月的旺季时间又增加了100元,这两月合计增加200元,空调安装工的一年中赚的钱大部分都是在6-7月这两个月里。以两人组的安装搭配为例,一天平均安装10台(最高两人组装过20台一天),每人每天的收入在1000元,两个月收入,估计在60000元左右。现在已经出现工人怠慢其他品牌,抢着装格力的情况了。

为什么格力要持续在安装费这个环节穷追不舍的发力呢?额外的安装费用支出,可不是好事情啊,要知道,去年八月到现在,格力将近5000万套的空调安装就多付了50亿,是实打实的利润,今年新增的这两月的安装费增长,又要多花10亿。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呢?

从浅表的角度来看,格力的做法有如下几个作用:

1、稳定安装工队伍,提升自身的安装水平和响应度。

2、天气炎热旺季时,挤压因被迫长时间等待格力安装而放弃购买格力,转而选择对手公司产品的消费分流,(在正常冷静的时候,我相信大家都会理智的选择格力)

3、瓦解对方的安装队伍,增加对手的人力成本。挤压对手的生存空间。

4、借助对手的混乱,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5、又减少公司10个亿利润。

但从最深层次的来思考,这与公司的成长阶段,有很大的关系。格力现在进入成熟稳定期,行业成长已经接近尾声,现在是利用自己的龙头身段,抢占市场份额的阶段,所以公司的重心,不管是行业低谷的时候,降价挤压市场,还是提出不涨价压迫对手的空间,或者是安装费用提价,增加工人工资等,都是压迫对手的手段。这就是龙头公司的思考,我要成长,我的成长从哪里的问题?

很多人讲到公司成长,只是泛泛而谈,没有追踪到成长的来源。更有甚者,追踪数据来寻找成长性的来源,这真是从数据中来到数据中去,我在这里分享一下我对成长(主要是业绩)的理解。公司的成长到底从哪里来。

一、企业成长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行业整体的成长。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深宫锁二乔,赤壁之战的东风是出了名的,我们行业成长也是企业成长的东风,当然也可能是西风,迎风尿出三米,逆风,就算你再年轻,也会尿你裤子。比如阿里,比如腾讯,比如小米,那都是风口吹出来的,当然,风吹起来可能是飞机,比如阿里腾讯,也可能是猪,比如小米。这行业的东风是怎么吹的,有哪些正向的风呢?

1、整体行业的量的成长东风,

典型的就是小米,小米借助规模和价格,推行的红米和小米系列的低价,借助行业初期放量的,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也是乘风飞行的典型的例子。格力所在的空调行业,乘房地产的东风,也获得了成长的动力。空调整体销售从11年的6000万台左右,提升到14年的1亿台左右,格力的销售收入,也从600亿提升到1400亿,你说格力没有乘行业增长的东风?这是格力牛呢,还是行业成长的东风牛呢?

2、整体行业的质的成长东风,

一旦行业从成长期进入到成熟期,在量上的积累就完成了,进入了消费升级的质的阶段,典型的例子就是茅台,白酒行业虽然不增长,但是茅台却走进了消费升级高速增长的阶梯,你现在还能感受到茅台酒的供不应求啊。另一个例子就是华为手机,手机整体增速放缓了,小米甚至出现了大幅度的负增长,但是华为定位为中高端手机,享受到了行业质的提升的成长,高端销量持续增长。你说华为有多牛?我不信,乘着风,说自己牛的我都不信。你只是做了你该做的,要不然风都帮不了你。

二,挤占对手的份额获得企业成长。

一个龙头企业,在遇到行业天花板的时候,主要做的任务之一,就是挤压对手的空间,获得自己的市场份额的提升。有的会抢占制高点,有的会降价,有的会差异化服务,有的强强联合,总之,只要有利于行业集中的,龙头企业都愿意做。发达国家的例子都充分说明行业集中是必然的趋势。假设一个企业从20%的占有率提升到40%的占有率,即使整体行业没有成长,也能获得100%的成长。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企业到了行业天花板之后,还能成长的动力之一。

对于空调行业来说,安装工是很瓶颈的一个问题。安装工一般零保底工资,格力这次的再增加100元的安装费的动作,必然会增加其安装格力的积极性,怠慢其他品牌的安装积极性,甚至出现有选择的安装。这是一手好棋,妙手。一旦拖拉,对手的信誉和名声就会受到打击,格力的市场份额提升顺风而乘。

三、自身效率改进获得的企业成长。

这点的典型例子,我应该推丰田汽车,丰田的一个流的精益思想,是本条成长的完美注释。格力的自身效率提升也不错,通过自动化和内部节省等措施,从2011年的90万元/人的人均产值提升到2016年是180万元/人的人均产值,对应的净利润从7%提升到13%。这也是自身成长典型案例。说句题外话日本的最著名机器人公司-FANUC机器人公司的效率是280万/人。所以日本人的工资4万美元,也不多吧。

这种靠内部的改进提升,毕竟潜力有限,幅度也不大。特别是工业类的公司,比不了茅台的93%的毛利率。但是这种成长,在行业的东风已经吹尽,甚至在吹逆风的情况下,是最优的选择之一。

对于以上三个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个人内心是最喜爱行业成长的部分了,在成长的行业里,企业获得成长要容易得多。这是跨越1米栏。


以成长来看我最喜欢的两个股票,

1、格力电器的成长未来,行业总体量的成长已经接近尾声(1亿台),所以空调行业整体的10%-15%的行业成长,格力是享受不到了,对于中央空调的普及,格力还是可以搏击一下的,估计能有2-5%格力的份额提升的成长,也比较有限,毕竟已经到达50%左右的市占率了,这个成长率可能只有2-5%每年。当然还有自己内部的改善,我认为这个已经没有成长空间了。13%净利润的制造企业,非常的少。所以我对未来格力的空调业务的成长,估计在10%以内。(今年可能会受益补库存和16年新房销售暴增,增长30%-40%,但长期来看还是只有10%以内的增长。)

2、东阿阿胶,这个行业的未来空间很大啊,本着市场=人口×欲望×购买力的原则,未来保健人口、欲望以及购买力,成长空间明显,我估计在15%以上,东阿阿胶是东有风可乘的。

写了这么多,不指望有人打赏,只希望更多的人关注我, 

 欢迎转发和评论。

 我会每周就一个话题,写一篇帖子。与大家分享我的思考。贡献我的微薄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