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独有的脑萎缩发病数高达600万 究竟是什么导致脑部“缩水”?

 bobjin1940 2017-10-15

人脑被称为世界上功能最全、储存量最大、程序最复杂的“电脑”,作为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它主导人体的知觉、运动、思维、记忆,如果脑部“缩水”,脑细胞大量受损死亡,也就意味着这些功能的逐渐丧失。在所有的脑部疾病当中,脑萎缩是一种常见和高发的疾病。据相关医学文献介绍,脑萎缩将成为21世纪的流行病,会严重威胁到人类的晚年健康和生活质量,且只能靠药物改善现状延缓其发展过程。

人类独有的脑萎缩发病数高达600万 究竟是什么导致脑部“缩水”?

目前我国脑萎缩发病人数高达600万,严重危害着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并且逐步呈现年轻化的趋势,30岁左右的脑萎缩患者在临床上更是经常见到。为何看似遥不可及的“脑萎缩”会成为流行病?是否与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关?

脑萎缩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组织本身发生器质性病变而产生萎缩的一类神经精神性疾病。可以是老年人自然老化出现,也可由某些疾病引起。脑萎缩包括小儿脑萎缩、成人脑萎缩。因其病因复杂,起病缓慢,不易被发觉,病程长,进展缓慢,而且可能逐渐加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脑萎缩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脑组织本身发生器质性病变而产生萎缩的一类神经精神性疾病。脑萎缩包括小儿脑萎缩、成人脑萎缩。本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病程可达数年至数十年,男性多于女性,脑萎缩有弥漫性脑萎缩(包括皮层萎缩、小脑萎缩及皮层、小脑、脑干萎缩)及局限性脑萎缩(多见于局限性脑器质性病变后如外伤、血管病、颅内局限性感染等)。因其病因复杂,起病缓慢,不易被发觉,病程长,进展缓慢,而且可能逐渐加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人类独有的脑萎缩发病数高达600万 究竟是什么导致脑部“缩水”?

哪些因素会导致脑萎缩?

脑萎缩系多因素导致。遗传、脑外伤、脑卒中、脑炎、脑膜炎、脑血管畸形、脑部肿瘤、癫痫长期发作、烟酒过度、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病变、煤气中毒、酒精中毒、脑动脉硬化、脑缺血、缺氧等均可引起脑实质破坏和神经细胞的萎缩、变形、消失。临床上高血压、血脂异常、脑小动脉硬化是老年性脑萎缩的重要危险因素。

脑萎缩有哪些类型?

生理性脑萎缩

很多人发现自己脑萎缩后非常害怕,这是不必要的,和人体的各个器官一样,大脑也有一个生长、发育和老化的过程,脑萎缩是大脑老化的重要表现之一,且其萎缩程度与年龄呈正比,这就像随年龄增长会长皱纹一样,是人体生理发育的一个必然规律。一般来说,25岁时,人脑体积会达到一生的峰值,30岁以后逐渐下降,而脑萎缩一般出现在50岁以后,从50~90岁可逐渐萎缩达20%。

病理性脑萎缩

病理性脑萎缩则是由各种病理因素导致的脑萎缩。

人类独有的脑萎缩发病数高达600万 究竟是什么导致脑部“缩水”?

病理性脑萎缩的分型

1.以大脑皮层萎缩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大脑萎缩:临床多出现运动功能障碍,记忆力减退和反映迟钝。

2.以小脑病理改变为主的小脑萎缩:临床多出现步态不稳,共济失调,语言蹇涩、呛咳等。

3.遗传性脑萎缩:分常染色体显性和隐性遗传,临床根据病理改变特征分脊髓型、脊髓小脑型、小脑型和周围型几类。

4.局限性脑萎缩:是因局部脑组织的病变所引起的脑组织变性或手术引起的局部脑软化,均可在病变部位及周围产生局限性萎缩,也叫某种脑病或脑损伤后遗症。

5.退行性脑萎缩:是以大脑、小脑及橄榄桥不同程度的萎缩、变性出现的脑功能减退、神经功能障碍,痴呆为主要表现的老年性常见、多发病。对老年患者来说退行性脑萎缩是生理必然,但临床出现的时间和程度差异甚大,随年龄增长,有一定程度的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多属生理性,出现过早,症状明显的则应重视预防和治疗。

人类独有的脑萎缩发病数高达600万 究竟是什么导致脑部“缩水”?

脑萎缩不等于痴呆

脑萎缩是一种体征,而痴呆症则是一种慢性全面性的精神功能紊乱。脑萎缩是机体生理性老化过程所出现的正常现象,年龄越大萎缩程度越明显。脑萎缩可有不同程度的记忆力下降、说话不清、理解力和情感发生障碍、脚发软等。而痴呆症作为慢性全面性的精神功能紊乱,常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临床特征,可发于各年龄阶段,以老年阶段为最常见。痴呆症患者可明显表现出行为和智商的异常,经常是无法自控,而且在生活上不能自理,经常走失、大小便失禁等等。

老年痴呆症可有脑萎缩情况出现,但不一定是脑萎缩引起的。临床上,不少脑萎缩严重的老人并没有痴呆症状,而一些脑萎缩较轻甚至没有脑萎缩的老人反而有明显的痴呆症状。

脑萎缩有哪些症状?

脑萎缩的临床表现分为大脑机能衰退和认知功能减退两大类,主要与脑萎缩发生的部位及程度有关。弥漫性大脑皮层萎缩以痴呆、智能减退、记忆障碍、性格改变、行为障碍为主。有的伴有偏瘫和癫痫发作。局灶性脑萎缩以性格行为改变为主;小脑萎缩以语言障碍、肢体共济失调和意向性震颤为主。

人类独有的脑萎缩发病数高达600万 究竟是什么导致脑部“缩水”?

全身症状

病变早期,患者常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腰膝酸软,手足发麻,耳鸣耳聋,渐至反应迟钝,动作迟缓,喃喃自语,答非所问。在躯体方面,常表现为老态龙钟,发白齿落,皮肤干燥,色素沉着,或偏瘫、癫痫,共济失调,震颤等,神经系统症状可能存在,也可能缺失。

记忆障碍

近事记忆缺损发生较早,如经常失落物品,遗忘已应诺的事等。随着病情发展,渐至记忆力完全丧失。

性格行为的改变

性格改变常为本病的早期症状,患者变得郁郁寡欢,不喜欢与人交往;或表现为没有理想、欲望、对子女亲人缺乏感情;或生活习惯刻板怪异,性格急躁,言语增多或啰嗦重复,多疑自私;或对自己的健康和安全特别关注,常因一些微小的不适而纠缠不清;或表现为谵忘或躁狂,并有幻想、幻视、幻听、失语、失认。患者所有高级情感活动,羞耻感、责任感、光荣感和道德感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亦可出现睡眠节律的改变。

人类独有的脑萎缩发病数高达600万 究竟是什么导致脑部“缩水”?

脑萎缩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很多青年人都认为自己年轻,生活可以无所顾忌,常年熬夜,暴饮暴食等;殊不知,这些不良生活习惯成了脑萎缩的帮凶。除了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家族倾向病外,年轻人易得脑萎缩,很大程度上和年轻人长期用脑过度以及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有关。那么,哪些日常习惯会诱发脑萎缩?

经常出差倒时差者

长期处于倒时差状态会刺激到人的大脑,产生某种大脑激素,导致脑萎缩。

经常饮酒者

饮酒可能会影响脑代谢量,饮酒引起脑萎缩的速度比以前人们想象的要快。

长期处于高压力工作中的人群

压力对高血压、心脏病等身体健康都具有负面影响。

生活单一,缺乏乐趣者

退休后若无法在短时间调整生活形态,左、右脑运动不足,大脑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即容易产生脑萎缩。

长期饱食者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人隔三差五就会大吃一顿,有的人还常常吃撑了,这种过分饱食的坏习惯不仅会影响到下一顿的胃口,同样会影响到脑健康。日本有科学家研究发现,长期饱食肥甘厚腻的人不但血脂易增高,还可引起一种叫“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增加,导致脑动脉的粥样硬化,使大脑缺血缺氧,并出现记忆力下降和反应迟钝等脑萎缩症状。

人类独有的脑萎缩发病数高达600万 究竟是什么导致脑部“缩水”?

用脑过度者

用脑过度同样易令脑细胞受损,但这类生理性的脑萎缩一般没明显症状,因此不易觉察得到。而一些原来在职时特别忙的人,退休后却突然“太闲”了,喜欢呆在家里不出门,也不太爱动脑,脑子同样退化得快。

脑萎缩患者需要做哪些检查?

临床检查

大脑萎缩患者除询问病史及观察症状外,可发现其各种神经反射均不同程度的迟钝或减低。浅反射如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肛门反射表现迟钝,肱二、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也可减低,偶可有病理反射出现。

小脑萎缩患者,通过临床检查可发现步态蹒跚、步幅宽大、不能沿直线行走、呈醉酒样步态,闭目难立征:睁闭眼均不稳,闭眼后尤为明显。语言缓慢、顿挫,意向性震颤,病理征阳性、指鼻试验欠稳准、跟膝胫试验欠稳准。

神经影像学检查

CT及MR(磁共振)等神经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脑组织体积减少、脑室扩大。如果大脑萎缩可见脑皮质与颅骨板间隙增大,大脑沟增宽增深、脑回变平缩小,侧脑室及第三脑室扩大,侧脑室前后角周围密度减低。小脑萎缩时可显示小脑脑沟增宽增深,体积缩小,影像呈现分枝树叶状,小脑周围腔隙增大,第四脑室扩大。如果有桥脑橄榄体萎缩,在神经影像上可见脑干变细狭窄,周围腔隙增大、橄榄体变扁平或缩小。

人类独有的脑萎缩发病数高达600万 究竟是什么导致脑部“缩水”?

脑血管造影

可见脑动脉血管迂曲变细,有狭窄或闭塞。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可发现血流减慢,血管阻力增加等现象。

如何治疗脑萎缩?

对症治疗

脑萎缩主要行对症治疗,根据脑萎缩症状不同,对症使用相关药物。

中药治疗

药氧针栓区带疗法”是将中药、氧气、针刺三者有机结合,同时施治,发挥协同治疗作用。中药在氧动力作用下雾化,由鼻腔粘膜及肺粘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迅速透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脑部微血管和神经细胞。同时,根据生物信息反馈原理、现代神经解剖学,中华经络针灸医学,参照CT、MRI等现代医疗检测的定位诊断,对脑栓区带相对应的头皮、肢体进行针刺。

细胞移植修复脑部神经

细胞移植疗法是将培养好的、质优良多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生物细胞,通过静脉注射等方式移植到患者体内,植入的生物细胞能促进患者再生出新的神经元;同时通过旁分泌作用,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和修复,补充已经减少的脑细胞,从而恢复神经组织的正常功能,而且可使病灶部位组织不再变性、坏死,实现机体功能重建,为脑萎缩患者的康复提供了直接有效的方法。

人类独有的脑萎缩发病数高达600万 究竟是什么导致脑部“缩水”?

微创动脉脑内药物介入灌注疗法

采取微创介入技术,利用DSA数字成像技术将超微导管经股动脉等,经动脉选择到脑内动脉,把扩张血管,营养及激活脑细胞的药物精准的灌注到病灶,使萎缩的脑神经细胞增加供血供养,实现细胞的修复能力促进脑细胞的新陈代谢,恢复脑组织的神经功能。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对于脑萎缩患者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出现认知、运动功能障碍后,康复治疗对功能恢复有重要价值。

对于任何疾病,越早治疗,越有利于我们的康复,对于脑萎缩来说,也是如此。现实中,脑萎缩治疗呈现出“病太重的不治,病太轻的也不治”的极端现状。其实,脑萎缩刚发病时治疗效果最好。临床分析也表明:脑萎缩早期治愈率相当高,早治疗可延长生命!反过来说,如不及早治疗,则会遭受其长期折磨。

保护大脑让它慢点变老

明确病因,积极防治血管性疾病

应该积极防治某些全身性疾病,尤其是影响血管健康的疾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轻则调整生活方式,改善营养结构,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重则药物加以控制。

人类独有的脑萎缩发病数高达600万 究竟是什么导致脑部“缩水”?

对于病因较为明确者,针对病因进行预防,尽早祛除致病因素。如积极预防脑血管病,防止或尽可能的延缓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硬化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急性脑血循环尤其是脑缺血发作的主要发病基础,是各种因素导致的脑动脉管壁变性和硬化的总称)的发生。

有氧运动抑制脑萎缩

有研究指出,有氧运动可以帮助抑制约开始于40岁的脑萎缩。特别是生理性脑萎缩的病人,每周进行三小时或更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后,他们大脑容量中的灰色与白色物质有增加的趋势。

不过,中老年人不宜多做爆发力大的运动。另外,手臂反复做旋转运动,手掌与手指的穴位得到刺激,有利于手部手臂的经脉气血畅流,反馈大脑,亦可达到脑保健的作用。

碱性食物缓解脑疲劳

茄子、绿豆、芹菜、蘑菇、葡萄、苹果等碱性食品对大脑的健康有很大的益处。另外,研究发现,大脑还“偏爱”卵磷脂,因为卵磷脂在人体内能产生乙酰胆碱,这种物质被喻为脑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信使”。因此,平时可适当吃些富含卵磷脂的蛋黄、黄豆或豆制品,以促进脑细胞的代谢。

人类独有的脑萎缩发病数高达600万 究竟是什么导致脑部“缩水”?

良好心态延缓脑衰老

中老年人遇事宜心平气和,要以开阔的胸襟、宽宏的气量处理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保持愉快和乐观的情绪,避免精神过度紧张,思虑过度,应清心寡欲,恬淡虚无,清静内守,精神自持,遇事豁达,心胸开阔,不斤斤计较,不贪心过度,保持安静平和的心态。

常做“听、说、读、写”

用进废退,经常读书看报,写写算算,经常规律地运转大脑,有利于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推迟脑细胞的老化,延缓脑萎缩的进程。

听:多去听新闻广播,保持耳聪;

说:多与人交流,保持口明;

读:每月读一本书,保持眼明;

写:每天练习书法,保持手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