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一中2017届高三(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李文江XJ 2017-10-15

上学科网,下好资料 http://www.zxxk.com/U2105333.html

http://700125.reg.经典高考资料尽在于此

2016-2017学年重庆一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核酸、核苷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结核杆菌核糖体rRNA的合成与其核仁有关

B.转录产生的mRNA分子中至少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和一个游离的羟基

C.吞噬细胞摄取流感病毒与抗体结合形成的沉淀并将其水解,可产生4种核苷酸

D.设法让洋葱根尖吸收含3H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只能在分生区细胞中检测到放射性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分析】1、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和染色质.

2、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核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3、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

【解答】解:A、结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核仁,A错误;

B、每个核糖分子上都含有一个羟基,因此转录产生的mRNA分子中至少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但含有多个游离的羟基,B错误;

C、流感病毒只含有RNA一种核酸,因此吞噬细胞摄取流感病毒与抗体结合形成的沉淀并将其水解,可产生4种核苷酸,C正确;

D、3H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合成RNA的原料,几乎所有的活细胞都能合成RNA,因此设法让洋葱根尖吸收含3H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能检测到放射性的不止分生区细胞,D错误.

故选:C.

2.下列以洋葱为材料所进行的实验,其操作或分析合理的是( )

A.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时可以用改良的苯酚品红染液染色

B.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被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后细胞质呈绿色

C.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时还可以看到线粒体和细胞核

D.将洋葱放在4℃的冰箱中培养3天,任何部位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加倍

【考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考查课本多个常见实验的相关知识,先阅读题干找出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并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

【解答】解:A、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时可以用改良的苯酚品红染液染色,A正确;

B、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被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后细胞核呈绿色,B错误;

C、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时不能看到线粒体,C错误;

D、将洋葱放在4℃的冰箱中培养3天,只有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染色体数目才加倍,D错误.

故选:A.

3.下列关于ATP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TP和DNA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ATP彻底水解可产生3种有机物

B.人体成熟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均能合成ATP

C.ATP的合成一定需要酶,酶的催化作用都需要ATP供能

D.长跑时,骨骼肌细胞内ATP的水解速率远大于合成速率

【考点】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分析】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ATP为直接能源物质,在体内含量不高,可与ADP在体内迅速转化,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反应式为:ATPclip_image002ADP+Pi+能量,反应从左到右时能量代表释放的能量,用于各种生命活动.

【解答】解:A、ATP彻底水解生成腺嘌呤、核糖、磷酸,不是3种有机物,磷酸不是有机物,A错误;

B、人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但也能通过无氧呼吸释放能量合成ATP;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有细胞核和多种细胞器,在呼吸作用过程中能合成ATP,B正确;

C、ATP在合成时需要酶催化,但酶的催化作用不一定需要ATP提供能量,如呼吸作用中酶的催化作用不需要ATP提供能量,C错误;

D、长跑运动中,骨骼肌细胞内ATP的合成速率和分解速率仍处于动态平衡,D错误.

故选:B.

4.如图表示渗透作用装置,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蔗糖分子不能通过,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图中溶液A、B、a、b均为蔗糖溶液,实验开始前其浓度分别用MA、MB、Ma、Mb表示.一段时间达到平衡后,甲、乙装置中漏斗的液面上升高度分别为h1、h2,a、b的浓度分别为M1、M2,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clip_image004

A.若h1>h2,MA=MB,则Ma>Mb

B.若MA=MB=Ma>Mb,则M1>M2

C.若Ma=Mb>MA>MB,则h1<h2,M1<M2

D.一段时间达平衡后,甲装置中A→a与a→A的水分子扩散速率均相等

【考点】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分析】水分子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其动力是浓度差,且总是由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运输.渗透发生的原理是:(1)具有半透膜;(2)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解答】解:A、若h1>h2,说明甲吸收水分多于乙,而MA=MB,则说明Ma>Mb,A正确;

B、若MA=MB=Ma>Mb,则A装置吸水量大,则M1<M2,B错误;

C、若Ma=Mb>MA>MB,则甲吸收的水分少于乙,所以h1<h2,M1>M2,C正确;

D、一段时间后,当液面不在升高时,水分的进出达到动态平衡,则A→a与a→A、B→b与b→B的水分子扩散速率均相等,D正确.

故选:B.

5.如图表示真核生物体内几项生理活动关系示意图(①~④表示生理活动,A~D表示物质),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clip_image006

A.生理过程①的进行需要物质B和C的共同参与

B.生理过程①和④可能发生在同一种植物的不同细胞中

C.短跑时,人体肌肉细胞产生B物质的场所是细胞质和线粒体

D.物质D的产生会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有的微生物细胞没有物质A也可以生活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受光照的限制,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分析题干图片,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③酒精发酵,④乳酸发酵,A氧气、B二氧化碳、C水、D酒精.

【解答】解:A、生理过程①光合作用的进行需要B二氧化碳和C水的参与,两者是光合作用的原料,A正确;

B、过程①表示光合作用、过程④表示乳酸发酵,可能发生在同一株植物的细胞中,B正确;

C、短跑时,人体肌肉细胞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B物质二氧化碳,场所是线粒体,C错误;

D、酒精的积累会对细胞有毒害作用,有的微生物属于厌氧型的,没有A氧气也可以生活,D正确.

故选:C.

6.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研究人员用疏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个/株,疏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危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种

分组

第7天

第14天

第21天

蝉大眼蝽

对照组

0.20

0.62

0.67

处理组

0.20

0.10

0.13

豌豆蚜

对照组

2.00

4.00

2.90

处理组

2.00

8.70

22.90

鳞翅目幼虫

对照组

1.00

1.31

0.82

处理组

1.13

2.19

2.03

A.调查豌豆蚜、鳞翅目幼虫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标志重捕法

B.用农药彻底消灭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等害虫有利于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C.豌豆蚜与利马豆之间、蝉大眼蝽与鳞翅目幼虫之间的种间关系都是捕食关系

D.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蝉大眼蝽主要取食利马豆,其同化的能量可用于自身细胞呼吸

【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种间关系.

【分析】1、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

2、生物的种间关系:

①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②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③寄生: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④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解答】解:A、豌豆蚜、鳞翅目幼虫属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故调查豌豆蚜、鳞翅目幼虫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样方法,A错误;

B、用农药彻底消灭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等害虫不利于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错误;

C、蝉大眼蝽与鳞翅目幼虫都捕食利马豆,故蝉大眼蝽与鳞翅目幼虫之间的种间关系是竞争,C错误;

D、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蝉大眼蝽主要取食利马豆,其同化的能量可用于自身细胞呼吸,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7.如图中甲细胞可产生抗体,图中的数字代表细胞结构.表格是与抗体合成及分泌有关的三种细胞器的化学成分.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细胞器

蛋白质(%)

脂质(%)

核酸(%)

A

67

28

少量

B

59

40

0

C

39

0

59

(1)细胞器1衰老后,参与其被分解的主要细胞器是 溶酶体

(2)图甲中,含有RNA的结构有 1、2、4 (用数字标号表示),该细胞中,结构[2]的功能是 遗传物质DNA储存和复制的场所(遗传信息库),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3)按顺序写出抗体合成与分泌过程中经过的细胞结构: 4、3、7、5 ,表格中A、C两种细胞器分别是图甲中的 1、4 (用数字标号表示).

(4)分离甲细胞产生的抗体,经过化学分析得知该抗体中某条肽链为五十肽,其第3号,25号,50号位置是甘氨酸.水解除掉该肽链中的甘氨酸,将生成的所有多肽与原多肽相比,肽键数目将如何变化? 减少了5

clip_image008

【考点】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1)分析图:细胞能产生抗体,为浆细胞,其中结构1为线粒体,结构2为细胞核;结构3为内质网;结构4为核糖体;结构5为细胞膜;结构6为中心体;结构7为高尔基体.

(2)磷脂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之一;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3)内质网与蛋白质的加工运输以及与脂质合成有关.

【解答】解:(1)细胞器1衰老后参与分解的主要细胞器是溶酶体.

(2)图甲中,含有RNA的结构有1线粒体、2细胞核、4核糖体;该细胞中,结构[2]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物质DNA储存和复制的场所(遗传信息库),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3)抗体是分泌蛋白,其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即4→3→7→5;分析抗体的合成及分泌过程中细胞器的化学成分可知:甲是具膜细胞器且含有微量核酸,为线粒体;丙只有蛋白质和核酸组成,不具有膜结构,且核酸含量很高,为核糖体.

(4)图示为由5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第3号,25号,50号位置是甘氨酸,水解除掉该肽链中的甘氨酸,断裂5个肽键,其中第3和25号需要断其左右2个肽键,50号只断1个肽键就可.

故答案为:

(1)溶酶体

(2)1、2、4 遗传物质DNA储存和复制的场所(遗传信息库),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3)4、3、7、5 1、4

(4)减少了5个

8.因为发现了青蒿素,屠呦呦成为我国本土第一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青蒿素是从青蒿中提取的药用成分,它能有效地杀死导致疟疾的元凶﹣﹣疟原虫.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青蒿植株放入恒温、密闭的透明玻璃箱中模拟大棚栽种,甲图为一天中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乙图为CO2浓度恒定为300µL/L时光照强度对青蒿植株光合作用影响的曲线.

clip_image010

①与10:00相比,14:00叶绿体合成有机物速率 (填“快”、“慢”或“不变”)原因是 虽然10点和14点光照强度相同,但密闭容器中14:00时CO2浓度因光合作用消耗降低故14点光合速率慢

②若通过缓冲液维持密闭容器中CO2浓度恒定为300µL/L,与10:00相比,9:00时C5的合成速率 .(填“快”、“慢”或“不变”)

③若向密闭容器中加入18O标记的O2 (填“能”或“否”)在青蒿叶肉细胞中检测到放射性的淀粉?若能,请写出18O的转移途径;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clip_image012

(2)若将青蒿植物的叶片放在某温度下暗处理1h,重量减少了2mg,随后放在同温度下光照1h,光照后和暗处理前相比重量增加了3mg,则该叶片1小时真正的光合速率为 7 mg/h(用重量表示)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据图分析:甲图为在恒温、密闭的透明玻璃箱中模拟大棚栽种马铃薯的一天中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乙图为CO2浓度为300μL·L1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影响的曲线.回顾和梳理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认真分析各个小题即可正确作答.

【解答】解:(1)①据图甲分析,虽然10点和14点光照强度相同,但密闭容器中14:00 时CO2浓度因光合作用消耗降低故14点光合速率慢,因此14:00叶绿体合成有机物速率慢.

②据图乙分析,通过缓冲液维持密闭容器中CO2浓度恒定为300μL·L1,9:00比10:00 C5的合成速率慢;③根据clip_image014可知,若向密闭容器中加入18O标记的O2,在马铃薯块茎的淀粉中能检测到放射性.

(2)根据题意先将该植物的叶片在同温度下黑暗处理1h,黑暗处理后重量减少2mg,说明呼吸作用强度是2mg/h;随后立即再光照1h,光照后比黑暗处理前重量增加3mg,则该植物叶片光照1h的真正光合速率为2+2+3=7mg/h.

故答案为:

(1)①慢 虽然10点和14点光照强度相同,但密闭容器中14:00 时CO2浓度因光合作用消耗降低故14点光合速率慢

②慢

③能 clip_image015

(2)7

9.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传染病.接种乙脑疫苗是防治乙脑的重要措施之一.科研人员对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在机体内的免疫应答机制进行了研究.

(1)乙脑疫苗进入小鼠体内,作为 抗原 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细胞.

(2)取健康小鼠分为六组,每组20只,以原液、103、104和105倍稀释的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原液对小鼠进行皮下注射获得免疫小鼠,几天后,每组选取10只小鼠抽取血清进行稀释,测量达到标准抗原抗体反应效果的血清稀释倍数,所得平均值见表,以此反映小鼠的抗体水平.实验中自变量为 疫苗种类、不同稀释倍数的减毒活疫苗 .分析可知,两种疫苗都能诱导体液免疫机制的发生,且随着减毒活疫苗稀释倍数的增加抗体水平 下降

组别

注射物

 

血清稀释倍数

A组

乙脑减毒活疫苗

原液

40

B组

103倍的稀释液

10

C组

104倍的稀释液

10

D组

105倍的稀释液

<10

E组

乙脑灭活疫苗原液

40

F组

不做处理

<10

(3)研究人员取每组其余10只免疫小鼠进行实际免疫效果的测定.测定时,将乙脑病毒注射入小鼠体内,观察14天,记录小鼠的存活数量,结果如图.根据 A组和E组或B组和E 两组的比较可以推测与灭活疫苗相比,减毒活疫苗可能还存在较强的细胞免疫机制.

(4)为证明(3)的推测,科研人员选取(2)中 A、E、F 三组免疫小鼠,从三组小鼠的脾脏中提取效应T细胞,分别与等量靶细胞混合培养,4小时后测定靶细胞的死亡率,若 靶细胞的死亡率为A>E>F ,则说明上述推测正确.

clip_image017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从题中表格中A~F组的处理情况可以看出,该实验的自变量为疫苗的种类、不同稀释倍数的减毒活疫苗.在能发生免疫反应的前提下,血清稀释的倍数越大,说明之前注射的疫苗 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效果越好.所以从B组~D组效果是越来越差,这就说明随减毒活疫苗稀释倍数的增加抗体水平在下降.从表中A~D组可以看出,乙脑减毒活疫苗可以诱导体液免疫,从表中E组可以看出,乙脑灭活疫苗也可以诱导体液免疫.

【解答】解:(1)注射的疫苗是作为抗原进入体内,在刺激B细胞之后,B细胞会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2)从题中表格中A~F组的处理情况可以看出,该实验的自变量为疫苗的种类、不同稀释倍数的减毒活疫苗.疫苗在人体内可以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并分布于血清中,所以为了看疫苗的效果,可以提取血清并稀释,利用其中的抗体与抗原发生免疫反应的情况来检测.在能发生免疫反应的前提下,血清稀释的倍数越大,说明之前注射的疫苗 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效果越好.所以从B组~D组效果是越来越差,这就说明随减毒活疫苗稀释倍数的增加抗体水平在下降.从表中A~D组可以看出,乙脑减毒活疫苗可以诱导体液免疫,从表中E组可以看出,乙脑灭活疫苗也可以诱导体液免疫.

(3)要检测注射疫苗的效果,就应该将乙脑病毒注入小鼠体内,从小鼠的存活情况来判断.从(2)的表中可以看出A组和E组血清中抗体水平一致(血清稀释倍数都为40),但从(3)的曲线图中却看出A组小鼠的存活率比E组小鼠的存活率要高,那么有理由猜测,减毒活疫苗相比灭活疫苗能更好的激发人体的细胞免疫.另外从B和E组看,B组的抗体水平没有E组的高,但B组小鼠的存活率却高于E组,所以 B、E两组比较也能得到同样结论.

(4)要证明(3)的猜测就应该取A组和E组小鼠的效应T细胞进行免疫实验,但为了存在空白对照,还应该加上并未做处理的F组小鼠.实验中用三组小鼠的效应T细胞去攻击靶细胞,如果靶细胞的凋亡率是A组>E组>F组,就能够说明减毒活疫苗相比灭活疫苗能更好的激发人体的细胞免疫.

故答案为:

(1)抗原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2)疫苗种类、不同稀释倍数的减毒活疫苗 下降

(3)A组和E组或B组和E组

(4)A、E、F 靶细胞的死亡率为A组>E组>F组

10.某严格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2n),野生型为红花,突变型为白花.研究人员围绕花色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花色控制基因及在染色体上的定位,进行了以下相关实验.请分析回答:

(1)在甲地的种群中,该植物出现一株白花突变.将该白花植株与野生型杂交,若子一代表现型是 红花 植株,子二代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比为3:1,说明红花和白花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基因完全显性.

(2)在乙地的种群中,该植物也出现了一株白花突变且和甲地的白花突变同为隐性突变.为确定甲、乙两地的白花突变是否由相同的等位基因控制,可将甲、乙两地的白花突变型植株(纯合子)杂交,当子一代表现型是 红花 植株,可确定两地的白花突变由不同的等位基因控制;若子二代中表现型及比例为 红花植株:白花植株=9:7或红花植株:白花植株=1:1 时,可确定白花突变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不考虑变异)

(3)缺体(2n﹣1)可用于基因的染色体定位.人工构建该种植物的缺体系(红花)应有 n 种缺体.若白花由一对隐性突变基因控制,将白花突变植株与该种植物缺体系中的全部缺体分别杂交,留种并单独种植,当子代出现表现型及比例为 红花植株:白花植株=1:1 时,可将白花突变基因定位于该缺体所缺少的染色体.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发生自由组合.

【解答】解:(1)如果红花和白花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基因完全显性,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红花:白花=3:1,说明红花是显性性状,白花是隐性性状,子一代基因型是杂合子(Aa),表现为红花.

(2)如果白花突变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由于乙地白花突变和甲地的白花突变同为隐性突变,则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两对等位基因如果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子代基因型是AaBb,表现为红花,子一代自交得到子二代,基因型及比例是A_B_:A_bb:aaB_:aabb=9:3:3:1,A_B_为红花,A_bb、aaB_、aabb为白花;如果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遵循连锁定律,子一代基因型是AaBb表现为红花,子一代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Ab:aB=1: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1:2:1,AAbb、aaBB为白花,AaBb为红花.

(3)该植物染色体是2n,每个染色体组是n条染色体,缺体是染色体组中的任意一条染色体缺失,因此是有n种缺体;如果白花突变基因位于该缺体所缺少的染色体上,则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红花缺体植株只含有一个A基因,基因型是AO,二者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是Aa:aO=1:1,前者表现为红花,后者表现为白花.

故答案为:

(1)红花

(2)红花 红花植株:白花植株=9:7或红花植株:白花植株=1:1

(3)n 红花植株:白花植株=1:1

(改编)【生物--选修一,15分】

11.大肠杆菌是一种兼性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能将葡萄糖转换成多种有机酸并生成二氧化碳,某研究机构用“滤膜法”对受污染的河流水体进行了大肠杆菌活菌数目的测定.

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研究人员向葡萄糖蛋白胨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后,装入图甲所示的试管中,再将污水水样滴加进去振荡均匀,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由蓝变绿再变黄

(2)图乙中滤膜的孔径应 大于 (“大于”、“小于”或“等于”)大肠杆菌.

(3)制备图乙中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时,培养基的灭菌方法是 高压蒸汽灭菌法 ,待培养基冷却至 50 ℃左右时进行倒平板.

(4)为了鉴别大肠杆菌菌落,可向培养基中加入 伊红美蓝 染料,该研究机构通过统计 黑色菌落 色菌落的数目,计算出单位体积样品中大肠杆菌数目.理论上他们的统计值要比实际值 偏低 ,(“偏高”、“偏低”或“相等”) 理由是 两个或多个大肠杆菌连在一起时,平板上只能观察到1个菌落

clip_image019

【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分析】1、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消毒和灭菌

 

消毒

灭菌

概念

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芽孢和孢子)

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用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常用方法

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

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适用对象

操作空间、某些液体、双手等

接种环、接种针、玻璃器皿、培养基等

3、伊红为酸性染料,美蓝为碱性染料,大肠杆菌在含有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呈深紫色(黑色),并有金属光泽,伊红美蓝是专一鉴别大肠杆菌的指示剂.

4、常用的纯化微生物时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解答】解:(1)由题干“在无氧条件下,大肠杆菌通过发酵能将葡萄糖转变为多种有机酸并产生CO2等气体”,向葡萄糖蛋白胨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溴麝香草酚蓝培养一段时间的大肠杆菌,可产生CO2气体,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分析图解可知,实验将待测水样进行过滤,得到的滤膜进行微生物培养,因此水中的大肠杆菌应留在滤膜上,即图甲中滤膜的孔径应小于大肠杆菌.

(3)培养基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进行倒平板.

(4)伊红美蓝是专一鉴别大肠杆菌的指示剂,为了鉴别大肠杆菌菌落,可向培养基中加入伊红美蓝作为指示剂.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可以鉴定出菌落为黑色的具有金属光泽的大肠杆菌,因此该小组通过统计黑色菌落的数目,计算出单位体积样品中大肠杆菌数目.由于培养基中两个或多个大肠杆菌连在一起时,平板上只能观察到1个菌落,因此理论上他们的统计值比实际值偏低.

故答案为:

(1)由蓝变绿再变黄

(2)大于

(3)高压蒸汽灭菌法 50

(4)伊红美蓝 黑色菌落 偏低 两个或多个大肠杆菌连在一起时,平板上只能观察到1个菌落

【生物--选修三,15分】

12.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病,致残性强.研究表明,该病的病理改变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密切相关,而一种人鼠嵌合的抗TNF﹣α单克隆抗体能有效治疗RA.下图为该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

clip_image021

(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涉及细胞工程中的 动物细胞融合(或杂交瘤)、动物细胞培养 技术.

(2)图中的抗原A是 肿瘤坏死因子﹣α(或TNFα ,促融剂常用 聚乙二醇(PEG ,HAT培养基的作用是 筛选出杂交瘤细胞(杂种细胞)

(3)医疗上,把单克隆抗体与化学药物或细胞毒素相结合制成“ 生物导弹 ”,借助抗体的定向作用将药物带到病变细胞并将其杀死.

(4)克隆动物是指用 (动物体细胞)核移植 方法得到的动物;为提高胚胎的利用率,可用 胚胎分割 技术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

(5)在克隆技术伦理方面,我国政府的态度是禁止生殖性克隆人, 不反对 治疗性克隆.

【考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分析】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细胞来源:B淋巴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在体外不能无限繁殖;骨髓瘤细胞:不产生专一性抗体,体外能无限繁殖.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两次筛选:①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②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

生物导弹:单克隆抗体+放射性同位素、化学药物或细胞毒素(借助单克隆抗体的定位导向作用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在原位杀死癌细胞.疗效高,副作用小,位置准确.)

【解答】解:(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涉及细胞工程中的动物细胞融合(或杂交瘤)、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2)图中的抗原A是肿瘤坏死因子﹣α(或TNF﹣α),促融剂常用聚乙二醇(PEG),HAT培养基的作用是筛选出杂交瘤细胞.

(3)医疗上,把单克隆抗体与化学药物或细胞毒素相结合制成“生物导弹”,借助抗体的定向作用将药物带到病变细胞并将其杀死.

(4)克隆动物是指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方法得到的动物;为提高胚胎的利用率,可用胚胎分割技术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

(5)在克隆技术伦理方面,我国政府的态度是禁止生殖性克隆人,不反对治疗性克隆.

故答案为:

(1)动物细胞融合(或杂交瘤)、动物细胞培养

(2)肿瘤坏死因子﹣α(或TNF﹣α) 聚乙二醇(PEG) 筛选出杂交瘤细胞(杂种细胞)

(3)生物导弹

(4)(动物体细胞)核移植 胚胎分割

(5)不反对

2016年11月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