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信都——曾龙城

 紫藤阁上校 2017-10-15
信都古时称为“官潭”,因明朝万历年间贺县知县欧阳辉随舟沉于古镇狮岭脚下河湾深潭而得名,当地人曾以此地“与官有缘”为荣,高兴了半个世纪。后来族群中有一智者觉得“官潭官潭,为官艰难”,意头不好,大家闻此一说,便都觉得如此称谓有点别扭,对地方人文发展不利,于是族人又集思广益,按其谐音改称为“端南”,以示人瑞文祥。但是,“官潭”既然与“端南”谐音,就容易混淆,许多外地人依然习惯称其为“官潭”,因此两者混称,过度了一段时期。后来街圩上发生了一件逸事,古镇因之改称为“信都”,族人皆大欢喜。

传说,清朝末年某月初三,正是官潭圩传统赶集的圩日,广东人华哥到官潭趁圩,他顺着江边走进一座圩亭,路过卖猪花的档口,看见其中一只小猪,细皮嫩肉肥笃笃,像个元宝,头顶上还有个铜钱似的斑纹,闪闪烁烁,引人注目。他越看越靠前,越看越欢喜,慢慢蹲下身去,双手把小猪托起,再抱到怀里,反反复复,爱不释手,抬头问卖猪人:“这猪怎么卖?”那卖猪人名叫阿信,街坊都称他“猪仔信”,听到华哥问话,笑脸回答:“这是极品福寿猪,三文钱两只。”华哥说:“我只要这一只。”两人就此费了一番口舌,你来我往,讨价还价,最后以一文钱成交。华哥还有急事要到河对岸去,因此两人约定,华哥先交钱,两个时辰后再回来取猪。华哥交钱给阿信后说:“麻烦你等候了”。阿信说:“你放心去吧,我一定等你回来”。华哥拍拍小猪,一步三回头,走出圩亭,登上渡船,过河办事去了。大约过了一个时辰,天地间突然刮起一阵狂风,紧接着倾盘暴雨铺天盖地下个不停,封江河水瞬间暴涨,汹涌咆哮,摧枯拉朽。阿信守在圩亭里,护着小猪,寸步不离,但见亭外大雨连连,江中洪水滔滔,山野狂风呼啸,一时间天旋地转,吓得小猪直叫唤。天全黑了,还不见华哥回来取猪,阿信只好把小猪带回家中暂存。数日后,雨过天晴,又一个圩日很快就到来了,阿信早早就把小猪带到圩亭,放在原来的摊位上,等候华哥前来认领,从日出一直等到日落,却看不到华哥踪影,只好收摊回家。此后,阿信每个圩日都到圩亭去,坐在原来与华哥交易的地方,等候他来认领小猪。等了一圩又一圩,等了一月又一月,只见江岸熙熙攘攘,行人来去匆匆,就是看不见华哥影踪。一年过去了,事过境迁,一些人拿阿信守亭还猪的事当作笑柄,添油加醋,四处传扬。一传十十传百,笑话居然传到了广东华哥耳里,他拍拍脑袋,这才想起去年曾经在官潭圩买过一只小猪,因洪水阻隔,未曾领取,自己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想不到卖猪人竟为此守候了一年,不可思议。华哥将信将疑,专程再赶一趟官潭圩。到了街市,华哥下意识走进圩亭,只见一个卖猪花的人,似乎有点眼熟,仔细观察,看见他身边还树有块木牌,上书一首小诗:“去年今日在此处,有人买我一小猪,过路君子请相告,通知买主来领猪”。念过诗句后,确信无疑了,华哥与阿信相认,两人欢乐无比。华哥感慨万千,顺手抱起一只小猪,对阿信致敬。阿信却对华哥说:“对不起,这只猪不是你的,你那只猪还寄养在我家里呢”。说罢,带着华哥来到自家猪圈,指着一头百多斤的大肥猪,对华哥说:“你看,这头才是你去年买的猪呢,头顶上有一个你最喜欢的铜钱斑纹,还记得吧”。华哥见状,紧握着阿信双手,一时语塞,不知道说什么好,心里不停感叹:“官潭宝地,民风朴实,真是令人信服啊。”日后,华哥请来高人赋诗一首,精制成一块牌匾,挂在猪仔亭上。诗云:“阿信牙齿当金使,一诺千金守大猪,官潭圩人诚为本,清江万户仰信都”。牌匾一挂,引来观者无数,人人都赞叹不已。后来,人们取其诗意,把官潭改称为“信都”。信者,人言而立也,君子为言,一诺千金;都者,都邑集市也,万户人家,清风习习。从此,人们四处传扬:“信都信都,诚信之都。”再后来,封阳县也改称为信都县,借此彰显诚实之地,弘扬守信之风。风愈传愈远,水越流越清,信都人一诺千金,尊诚守信的形象,闻名遐迩。那时候,外地人与信都人做生意不用立字据,只需问过对方便可,对方开口承诺了,他就相信了,事情肯定就能办成,可谓“牙齿当金使”,讲话算数。信都圩因此成为两广交界处各大圩镇的经济文化中心,市场繁华,人文昌盛。每逢圩日,方圆百里的人都来这里趁圩,当时还流行这样一句顺口溜:“帮趁信都圩,好过养大猪”。

久而久之,这种风气养成了信都独特的地方习俗,不但经商如此,办什么事情都如此。有一年春节将至,梁叔春风得意,一时兴起,在十字街头拍拍胸脯对街坊们说,今年过年整条街烧狮子的鞭炮我全包了,引来阵阵喝彩声,当他第二天清醒过来后,发现自己说话有点过,但既然话已出口,就得算数,结果他倾尽家财买来鞭炮,整整堆满一屋,到时发给街坊们燃放,那年春节烧狮子的鞭炮声特别清爽,特别浓烈,特别酣畅,街坊们从天黑一直欢乐到天亮。第二年春节前,有人故意在十字街头对梁叔打趣说,今年过年烧狮子的鞭炮可能没去年那么响了。梁叔又拍拍胸脯说,我说话算数,今年和去年一样,过年烧狮子的鞭炮我全包了,结果他又倾尽当年收入,买来鞭炮发给街坊们燃放。从此一而再再而三,年年如此。信都人敬重梁叔“言出必行,敢于担当”的品格,美称其为:“大炮长”。信都圩因此流传一则经典名句:“纸炮响不响,问过大炮长。”凡人逸事,最谐民意,潜移默化,蔚成风气。后来,信都人把族群中众多经典人生的闪光片段编成童谣,让孩童们四处传唱:“纸炮响不响,问过大炮长;狮子舞不舞,问过和生土;米酒香不香,问过永益祥;公路平不平,问过大水清…”永益祥是当时信都街最富有的商号,大水清是当时信都街最穷困的人物,不管是穷是富,他们都“牙齿当金使”,讲话算数,因此可以标榜信都。千秋古镇,百年童谣,信都人至今还耳熟能详,在茶余饭后津津乐道,感叹家乡蔚为大观之香风奇俗。

话说信都,乐也融融,香风奇俗中最养眼的还是那只福寿猪。福寿猪本来就因其形如元宝、皮薄肉嫩而著称于岭南美味食坊,自从融入了“尊诚守信”的文化内涵后,信都人又把它升华为“诚信之都”的形象大使和吉祥物,还选择它作为地方族群重大节日活动的神圣贡品,或将它用作获得集体活动最高荣誉的顶级奖品。沿封江三镇的十多个村寨,每年端午节都会集中到信都进行龙舟比赛,接受封江的恩赐和洗礼,最终获得冠军的队伍,奖品就是一尊金光闪闪的红烧元宝猪。是时,冠军队抬着“红宝猪”,燃放鞭炮,敲锣打鼓,兴高采烈,载歌载舞,游遍信都圩的大街小巷,接受天人合一的尽情欢呼,传播源远流长的文化习俗,分享诚信之都带来的荣耀和幸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