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气萬丈山水土多年”怎么读?

 丁中广祥 2020-10-26


【往期回读】

张广祥:不当官的文化人不是人

张广祥:被生活招了安

张广祥:有一种扯淡,叫教师的铁饭碗被打破

张广祥:学生笑若菊花

张广祥:想起了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张广祥:学生静默了……

张广祥:我是爱情大师

“青气丈山水土多年”怎么读?

昨天,仙女庙笔会群里,某美女发出一张图,问图片中的四个字怎么读:

各位,你知道吗?

类似这个的,还有下面这张图里的文字:

上图中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读当然好读,但是是什么意思呢?各位,知道吗?

估计各位瞠目蹙眉,抓耳挠腮,百思不解。

第一张图片拍自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秋口镇秋口村161号古民居的门楣。那四个“字”怎么解读呢?“青气”者,天也;“萬(万)丈”者,长也;“山水土”者,地也;“多年”者,久也。四字相连,乃“天长地久”也。

书写者,大概是隐居于民间的歪才。他聪明善谑,整出四个怪字来戏弄你、考验你。类似猜谜,形同智测。蛮有意思的。

关于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有个故事。

东汉时,浙江上虞地区有一个14岁的少女,名叫曹娥。因为她的父亲在江里淹死,曹娥投江寻觅父亲的尸体,最后也被淹死了。这件事很快传扬开来,并被加上迷信的色彩。曹娥也因此成为封建社会孝女的典型。当时的“上虞长”度尚为曹娥立了纪念碑。这个碑就是后世所传的名碑——曹娥碑。

据说碑文是邯郸淳所作。当时,邯郸淳年仅13岁。他当着众人之面,略加思索就将碑文一挥而就,写得相当出色。著名文学家蔡邕路过上虞时,曾特地去看这个碑,可是他到达时已是傍晚时分。在苍茫的暮色中,蔡邕用手抚摸着读完碑文,然后在碑的背面题了八个大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当时谁也不明白这八个字是什么意思。

据《世说新语》载,蔡邕题字后的一天,曹操和他的主簿(类似现在的秘书)杨修路过上虞,便一同去看曹娥碑。曹操指着蔡邕的题字,问杨修:这八个字的意思你知道吗?杨修回答:知道。曹操说:你先不要讲出来,让我想一想。走了30里路,曹操才明白过来,说:我也想出来了。咱们各自把自己的理解写出来吧。杨修于是写道:黄绢,色丝也,这是一个绝字;幼妇,少女也,这是一个妙字;外孙,女之子也,这是个好字;齑臼,受辛也,这是一个辞(辤同辞)字。这八个字的意思是“绝妙好辞”。曹操一看,跟自己写的完全一样,便十分感慨地对杨修说:我的才能不及你!

这个故事中“色丝”和“齑臼”解释得不是很清楚,待我详细说明。其实杨修解释的“色丝”,从构字的角度来说,指的是“色”字和绞丝旁组合,就是“绝”字。而“齑臼”的“齑”,指的是姜、蒜、韭菜等带有辛辣味的调味品;“臼”指的是用石头或木头制成、中部凹下的捣舂器具。“齑臼”的功用就是受纳那些辛辣调味品,也即“受辛”,而“受”和“辛”组合在一起就是汉字“辤”(辞)。

上面两个游戏,实际便是隐语。即指不直说本意,而借别的字词句来暗示的话。

隐语的性质,可分为密言,测智和谲谏三类。密言一般只是对方才能理解的语言,它本是隐语最基本形式。用于国事最早记载的是则叫“麦麴河鱼”的故事。测智相当于现代的谜语竞猜。谲谏就是臣子用隐晦的语言向君主进谏自己的意见,是春秋战国一段时间内隐语的主要表现形式。最早要数《史记。楚世家》所载“大鸟止阜”的故事。

隐语一般是用赋予现有普通词语以特殊含义的办法实现的。隐语的使用范围相当广泛,只要两个以上的人为了保守秘密就可以约定一些隐语(实质上就是黑话)。有的隐语是用字谜办法创造的。如旧社会的商贩为了使局外人不知道行市,就创造隐语代替一般数学,如把“一”叫“平头”,“二”叫“空工”,“三”叫“横川”,“四”叫“侧目”,“五”叫“缺丑”,“六”叫“断大”,“七”叫“皂底”,“八”叫“分头”,“九”叫“未丸”,“十”叫“田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