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股市里亏了钱,急需解决的深层次原因

 王天神 2017-10-15

只有懂得股市的危险,我们才能在其中长期生存

从进化论的视角来看,人的诞生源自进化的偶然,而人的生存则要归功于对危险的本能恐惧。换言之,只有懂得自然世界的危险,才有可能在危险的自然世界生存。通过漫长的进化,我们将这种至关重要的科学世界观植入了生物本能。

如果说股市是危险的,相信大多数人不以为意,但这种不以为意恰恰是亏损的根源。耸人听闻,还是事实如此?先来看看个人投资者面临的情况,对他们的评价标准是绝对收益。

可以从公开渠道查到两个具备代表性的官方可信统计,第一个是在大牛市的2007年,上交所披露当年个人投资者的亏损比例达到30%;第二个是在小熊市的2011年,政协会议披露当年个人投资者的亏损比例达到87%,人均亏损4万元。以下表格的列示可能更有画面感:

根据中登的数据,2011年初个人投资者的户均资产为12万,据此推算个人投资者平均亏损33%,略高于指数。所以结论是,大牛市中尚有大面积亏损,小熊市中也亏得比市场略多,不太妙。大多数人一定会产生一个疑问:2007年还有30%的投资者亏损,怎么可能?

我们用另一个更令人惊讶的图表来旁证上述疑问。下图为申万活跃股指数,起点为2000年的1000点,终点为当前的12点,十六年下来年化复合收益率为-24%,持续稳定亏损,用了4年时间亏掉50%,用了5年时间亏掉75%,用了16年时间亏掉99%。怎么做到的?只需在周初买入上一周换手率最高的100只股票,每周持续滚动。看到这种典型的追热点和追涨策略,是不是觉得很熟悉?

一图胜千言。毫无疑问,股市对于大多数个人投资者而言是危险的。

再来看一看机构投资者面临的情况,对他们的评价标准是相对收益。我们选取美国股市作为观测基准。因为比起尚且年轻的A股市场而言,成熟的美国市场更好地代表了我们的未来生态。

标普道琼斯指数公司每半年会发布《SPIVA报告》,其中有专门的篇幅定期回顾美国共同基金表现,每期结果表现都非常稳定,一句话概括——约九成的共同基金无论短中长期都持续稳定地跑输业绩基准。(相比之下中国的基金经理现在仍然是很幸福的,但是留给我们的时间还有多少呢?)

现实很残酷。毫无疑问,即便是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股市同样是危险的。

之所以在文章开头列举这么两组伤感情的数据,是想强调:无论个人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大部分人对现实认知不足事实上,股市是一片充满未知和危险的丛林,而我们仍然是身处其中需要持续进化的生物。每个参与者都要心存敬畏,对生态系统的运行和自身在其中的定位有客观认知,必须发展出自己成系统的生存方式,这是在丛林世界中长期存活和持续发展的前提,否则,我们无法摆脱食物链的魔咒。投资鬼才格林布雷(Joel Greenblatt)做过一个精辟的比喻,他说买股票但不知道究竟买了什么,就如同手持火把穿过一个炸药工厂,你可能活下来,但是你仍然是个傻子”。这句话值得我们贴在桌前,每次下单前扪心自问。

可能的方向和路径选择:我们如何选择看待世界的角度?

活跃股指数的例子很好的告诉了我们,如果在错误的方向上持续重复,只会离目标越来越远。所以方向很重要。只有方向正确,时间才会成为你的朋友而非敌人。如何找到方向感?我们无意于贴标签式的讨论投资理念,毕竟我辈致知,只是各随分限所及,但条条大路可能通罗马。所以,我们先从理性角度讨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股票市场的投资方法五花八门,似乎没有绝对的好坏,令人无所适从。但是总结下来,不管是哪种方法,要想获得长期的成功,必须具备三个特点,稳定性、可重复性、可持续性否则,我们终其一生,只是在瞎子摸象,成为随机致富或者随机亏钱的傻瓜。

稳定性这是成功股票投资的根基。所有的投资结果最后都可以从数学角度拆分成胜率和期望收益,这种源于量化投资的视角同样适用于基本面投资和其他方法的投资结果分析。不管我们选择何种投资方法,最终都要保证自己具备获取长期稳定胜率和期望收益的基础,同时避免犯大的错误。

可重复性:长期投资面临的最强约束是时间带来的复利效应。如果一种投资方法不能带来可重复的投资机会,那么即便天上偶尔掉馅饼砸在你头上,但始终无法成为你的长期饭票。

可持续性:由于个体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我们现在做的事情能够为未来积累价值和护城河,这样的路才会是越走越宽的路。基本面投资、量化投资,都是如此。在此基础上,慢就是快。

上述三个属性是无论我们选择何种投资方法,都应该追求达到的目标。反过来说,如果一种投资方法很难满足以上三个属性,那么可能这种投资方法需要更高的技巧以及更高的风险承受能力。

目标有了,那么路径呢?有一句老谚:投资比拼的是对真实世界的认知和理解。这当然是一个至理。

投资最大的隐性约束条件:人性的缺陷

现实生活中有两个存在多年的事物,很好地折射出为什么人性在股市中注定会有缺陷。

第一个例子是彩票

先来看一看百科上对福利彩票的定义:“团结各界热心社会福利事业的人士,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筹集社会福利资金,兴办残疾人、老年人、孤儿福利事业和帮助有困难的人”。再来看一看成果:1987年设立福彩以来,每年销售额稳定增长,“十二五”时期累计销售超过8628亿元,是“十一五”时期销量的2.5倍。

这个世界有许多悖论。其中迄今为止尚未有任何一个社会可以解决的难题是:完美的集体中,应当做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个体愿意为集体福利而牺牲自我利益。但是,福利彩票无疑在自己的细分领域中达成了这个不可能的任务。为什么?

首先,从心理学的角度,赚钱效应和亏钱效应对于人们心理的激励是不对称的。人们的心理容易下意识地忽视亏钱可能,这是人们经常愿意冒险的根本原因。尤其是,在本文开篇提到的“大多数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处于不利环境中”的时候。

其次,从生物学的角度,人类大脑天然不具备复杂概率的计算能力。人们往往只会注意到容易观察到的分子,不会进一步考虑不容易统计的分母;人们往往只想到直观的收益空间,而不会考虑了叠加了概率和风险之后的预期收益的概念。因此哪怕是在投资界,威廉·夏普提出的夏普比率——不能只考虑表观收益,还要考虑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在当时都是一个伟大的创新。

再次,大众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普遍的存活者偏差现象(亏钱的人通常不愿意公开,因此容易形成很多人赚钱的错觉)。

第二个例子是赌场

赌场进入门槛低、退出容易、买卖高效、可以反复交易、身边赚钱的示范效应从未停息,听上去好像都是优点。尽管事实上“十赌九输”,各种关于赌博的警世之言不绝于耳,然而还是有众多的人们乐此不疲。等等,如果把这句话的主语换成“股市”,是否同样成立?

和股票市场投资相比,一级市场股权投资门槛高、退出难度大、缺乏流动性。但也正因如此,两类投资者的行为迥异。由于进出过于容易,股票投资者普遍容易产生交易冲动,反正1手起买,钱多钱少都能玩,这次亏了下次再来,下单之前深思熟虑的少之又少。财富来之不易,投资有风险,本应是认真审慎思虑周全的行为,最后却变成了抛硬币赌大小的游戏,成为动物精神战胜人类理性的典型案例。最致命的地方在于,这种交易冲动具有惯性和成瘾性。只要稍微想一想,就会发现股票和香烟很像:烟草局规定香烟盒上必须附印“吸烟有害健康”的警示,然而烟草业无疑是最抗周期的成长性行业之一;证券监管部门处处提醒“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然而股票市场仍然被大部分人误当成是提款机,频繁交易,最后走出了申万活跃股指数的趋势。


我们的选择:以基本面投资为主体的投资系统

芒格说,如果我知道我会死在哪里,那我就永远不会去那个地方。这句话蕴含着东方文化中舍得的智慧:人们常常认为懂得去做什么是最重要的,但事实上由于现实生活的复杂性,懂得不去做什么也是非常重要的——避免失败,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对于成功的长期投资而言,持续不犯大的错误,是非常重要的。

老子说“无为胜有为”,我的理解是,并非为了无为而无为,而是因为看明白了无为最可为,所以无为。至此,我们可以回过头来继续关于方向和路径选择的问题。

这个世界纷繁复杂,但有两点从来没有改变:1、人类世界自从诞生以来一直在持续发展,这是我们进行长期投资的根本原因;2、如同易经所言,“不易为易”,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投资人必须要具备把握变化的能力,才能防止在长期投资的过程中在错误方向上越走越远,或者犯下大错。

所谓的方向与路径,首先是能力,其次是选择,最后是运气。

罗曼·罗兰有一句名言: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