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核聚变成功了,一度电一毛钱不到,会对各行业有什么样的影响?

 洞庭散人资料库 2017-10-16

首先要明白两个事情,这个问题答案就自然就有啦。1,生产原料成本在高科技领域中所占比重往往很少,核能发电即是如此;2,我国目前电力供应并不是完全走市场经济模式,电价虽然受到供需关系的影响,但是新机组上网前电价受到国家核定,电价定价是是个很复杂的过程,与当地经济,风电、火电还是核能发电有关。

如果单纯从原料成本来看,太阳能和风能原料是零成本,都是使用最原始的自然能源,而且不需要加工,下图是近三年不同类型电能上网电价,目前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上网电价是最高的。

目前我国主要的两大核电企业,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广核集团均已上市,从2015年年报可以看出来,占成本最大的是固定资产折旧,因为核电站建设工程中要求的质量高,安全设计冗余度高,所谓安全冗余度就是,比如正常情况下一个安全设施就可以使反应堆停堆并且冷却,但我们为了安全,会设计相同的安全设施三套甚至四套,并且安全设施所用的监测设备会采用不同厂家的,防止同一个厂家的产品发生共因故障,这就导致了核电设备多、质量要求高、固定资产高的一个原因。所以原材料并非导致生产成本高的主要因素。

电能发电后要经历电网输电,开车要收过路费,输电当然也不是免费的。上图是近三年的不同类型电能的上网电价,目前各地居民用电每度电价格多为0.5-0.7元,商业用电每度约0.8-1.2元大工业用电每度用电高峰时0.9-1.2元,平段时每度约0.6。电价由政府考虑电网的生产运维成本、当地经济水平、节能减排贡献等因素和电网集团统一定出。


在开头统一回复喷子几句话:你们太聪明了,知道核聚变成功也不可能降电费,而且你们早就从三峡看出来了。可是这跟题目有半毛钱关系?

对,发展核聚变、水电、风电也没用,反正也不会降电费;发展高铁也没用,反正票价贵;发展大飞机也没用,你也坐不起;修桥铺路都没用,谁让高速还在收费的?你聪明的都不行了,人家还没干出来什么,你就早就知道没用了。

这么一看,是不是你早就知道读书、努力反正也比不过富二代所以就干脆自暴自弃做个只能在网上信口开河、胡乱喷人的键盘侠?

最后,欢迎有对号入座、承认自己是个文盲外加喷子的,我一点儿不介意拖黑加举报。

--------------下面是正文------------------

我们先不要去想,核聚变怎么才能够成功、成功之后核聚变发电的成本到底有多低,仅仅去假设,某一天核聚变能或者其他某种能源可以替代传统的化学能源、让能源价格降到几乎为零的时候,可能发生的那些事情。

首先要说的是,如果只是说能源价格下降对于各个行业直接产生的影响,其实是比较小的。我在网上查到了一些资料,比如说钢铁生产中,电力成本只占到了全部成本的5%~6%;一家轮胎公司表示,自己的生产成本里50%~55%都是能源成本。所以随着能源价格的下降,这些企业的产品价格会降低,但是不会达到烂便宜的地步。

但是,能源价格的降低会诞生很多新兴的工业,并且改造旧工业的生产技术和流程。从而大大改变我们的生活。

原先的制氢,或者海水淡化企业,因为能源成本居高不下,所以难以大规模量产,现在因为能源一分钱不用,那就拼命生产就好了。这样,我们也许可以看到一年全世界的液氢产量达到数十亿吨以替代石油,而每天海水淡化厂生产的淡水不是进入自来水管道而是直接汇入人造河流、由水泵驱动,由海边流向内陆、并且深刻改变某些内陆干旱地区的生态气候(到时候中国出现东水西送工程也说不定);

原本的金属冶炼、或者与合成工艺相关的工业部门,因为要考虑能源成本,所以很多耗能的工艺方法不能采用,现在随便用没有关系。甚至于有朝一日,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能够用最简单的原材料去合成我们任何想要的东西;

人们可能对汽油、天然气甚至于现在大热的可燃冰不感兴趣了,转而关心氢气的制备和存储,而那些原本靠汽油才能够驱动的汽车,人们可能要改成用氢气驱动了,所以相关的能源产业和工业部门会发生巨变;

更加令人激动的是,人类可能第一次发现,其实火箭这种东西往太空送东西速度太慢了,因为一艘火箭一次能够带的燃料太少,就好像对于有些人来说,钱不是问题,但是奈何包太小、放不了那么多钱。所以造一枚小火箭,还不如直接造一台太空电梯。

总之,这些想象是很有意思的,而实际上,人类每一次对能源利用能力的增强,都意味着一次科技、工业、生活的全面革新。从煤、电到核能,无一不是在深刻变革我们的生活。当然,在进步的路上肯定会有来自科学技术、安全、政治等等很多因素的阻碍,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利用科学的发展去改变我们的生活。


核聚变即便成功了估计也无法做到一度电一毛钱的程度,核聚变使用可以在浩瀚的大海中提炼的氢同位素氘与氚为能源,看似取材方便用之不竭,但大规模提炼的成本占多少,再者材料成本才占多少比例,就像芯片以黄砂中提炼的单晶硅作为材料也要卖那么高的价格,因为制造它们的光刻机高达几千万甚至上亿一台,平摊下来芯片要卖高价才能收回成本!同理以现在核裂变为主的核电站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也高的很,核聚变发电站的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只会更高!要在电价中收回成本保持盈利电价便宜不到哪里去的……

假如核聚变发电站的成本能控制的很好,电价确实变得很便宜,对于生产行业的工厂最为利好,因为工厂的用电量是最大的,电价的成本降低对于利润的提升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其次是大厦、医院、学校、大型公共机构、政府机构等等有利好,政府可以承担地起公路路灯可通宵亮着的成本,一切需要大量使用电力的行业、机构等都将得利,对于普通家庭而言,可以节约每月不少的电费,夏天可以更肆无忌惮地吹空调而不用心疼电费了……

对于交通行业的影响不要过于乐观,以轨道交通为例,高铁的成本最大宗在于轨道建设、高铁机车,靠电价的下降所带来的票价下降估计有限,而利用无线电能驱动的交通工具而言,比如电动汽车等而言依靠电价的下降所带来的优势有限的很,蓄电池的成本、损耗和维护才是大头;在航空领域,受限于电动机的功率和电能的储存量,现还无法在大飞机上使用电动机代替内燃机,在轮船领域使用电能还不如直接使用核聚变发动机更为靠谱,但这个成本很难承受!假如造出类似钢铁侠中的方舟反应堆那种高安全性微型核动力装置那就好的多了,使用范围和场合会广的多,但这种设想更是天方夜谭……

核聚变产生的能量要么直接以动力装置转换成机械能,比如核聚变发动机,但技术难度比核聚变发电站转换成电能难得多,相对于小型化的核聚变发动机来说,后者存在一个潜在的罩门,使得貌似核聚变解放人类能源和动力的美好蓝图面临着较大问题!没错,核聚变能源的材料确实“用之不竭”,但核聚变发电站硬件建设的材料可是很有限的,估计要用到包括铁矿在内的各种矿产,它们中有储量丰富的,也有不少稀有的,假如核聚变发电站的建设必须用到某种稀缺的元素,那前景不是很糟糕,而且核能在转换成电能后要么用有线的介质比如铜等传输使用,要么储存在蓄电池中使用,这些都是储量有限的矿产,要大规模使用则消耗量会很大,再怎么循环利用也在发生不可逆转的损耗,说到底只是延缓矿产枯竭的时间而已,假如成为介质的矿产用完了又怎么利用能量呢,建设核电站的矿产也是如此,照目前人类的矿产的损耗速度比照,核聚变带来的“光明未来”只能延续一小段时间而已,之后会越来越难以为继,越来越拮据,除非人类的太空技术能发达到在其它星球大规模开采搬运矿产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否则未来空有核聚变的材料而无法利用这种能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