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中药:地龙、全蝎、蜈蚣、僵蚕

 如虎添翼图书馆 2017-10-16

地 龙 Dilong
《神农本草经》中药:地龙、全蝎、蜈蚣、僵蚕
  为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 (E. Perrier)、通俗环毛蚓Pheretima vulgaris Chen、威廉环毛蚓Pheretima guillelmi (Michaelsen)或栉盲环毛蚓Pheretima pectinifera Michaelsen的干燥体。前一种习称“广地龙”,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后三种习称“沪地龙”,主产于上海一带。广地龙春季至秋季捕捉,沪地龙夏秋捕捉,及时剖开腹部,除去内脏及泥砂,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生用或鲜用。
  【性能】 咸,寒。归肝、脾、膀胱经。
  【功效】 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
  【应用】
  1. 高热惊痫,癫狂。本品性寒,既能息风止痉,又善于清热定惊,故适用于热极生风所致的神昏谵语、痉挛抽搐及小儿惊风,或癫痫、癫狂等症。如《本草拾遗》治狂热癫痫,即以本品同盐化为水,饮服;《摄生众妙方》治小儿急慢惊风,则用本品研烂,同朱砂作丸服。治高热抽搐惊痫之症,多与钩藤、牛黄、白僵蚕、全蝎等息风止痉药同用。
  2. 气虚血滞,半身不遂。本品性走窜,善于通行经络,常与黄芪、当归、川芎等补气活血药配伍,治疗中风后气虚血滞,经络不利,半身不遂,口眼斜等症,如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3. 痹证。本品长于通络止痛,适用于多种原因导致的经络阻滞、血脉不畅,肢节不利之症。性寒清热,尤适用于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之热痹,常与防己、秦艽、忍冬藤、桑枝等除湿热、通经络药物配伍;如用治风寒湿痹,肢体关节麻木、疼痛尤甚、屈伸不利等症,则应与川乌、草乌、南星、乳香等祛风散寒,通络止痛药配伍,如小活络丹(《和剂局方》)。
  4.肺热哮喘。本品性寒降泄,长于清肺平喘。用治邪热壅肺,肺失肃降之喘息不止,喉中哮鸣有声者,单用研末内服即效;亦可用鲜地龙水煎,加白糖收膏用。或与麻黄、杏仁、黄芩、葶苈子等同用,以加强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之功。
  5.小便不利,尿闭不通。本品咸寒走下入肾,能清热结而利水道。用于热结膀胱,小便不通,可单用,或配伍车前子、木通、冬葵子等同用。
  此外,本品有降压作用,常用治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 煎服,4.5~9g。鲜品10~20g。研末吞服,每次1~2g。外用适量。
  【古籍摘要】
  1. 《本草拾遗》:“疗温病大热,狂言,主天行诸热,小儿热病癫痫。”
  2. 《本草纲目》:“性寒而下行,性寒故能解诸热疾,下行故能利小便,治足疾而通经络也。”“主伤寒疟疾,大热狂烦,及大人小儿小便不通,急慢惊风,历节风痛。”
【现代研究】
  1. 化学成分:本品含多种氨基酸,以谷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含量最高;含铁、锌、镁、铜、铬等微量元素;含花生四烯酸、琥珀酸等有机酸。还含蚯蚓解热碱、蚯蚓素、蚯蚓毒素、黄嘌呤、次黄嘌呤、黄色素及酶类等成分。
  2. 药理作用:蚯蚓水煎液及蚯蚓解热碱有良好的解热作用;热浸液、醇提取物对小鼠和家兔均有镇静、抗惊厥作用;广地龙次黄嘌呤具有显著的舒张支气管作用;并能拮抗组织胺及毛果芸香碱对支气管的收缩作用;广地龙酊剂、干粉混悬液、热浸液、煎剂等,均有缓慢而持久的降压作用;地龙提取物具有纤溶和抗凝作用。此外,地龙还具有增强免疫、抗肿瘤、抗菌、利尿、兴奋子宫及肠平滑肌作用。
  3. 临床研究:据报道,用地龙白糖浸出液治疗Ⅰo至浅Ⅱo水火烫伤、烧伤50例,1周左右治愈(赤脚医生杂志,1974,4:43);用鲜地龙焙干,研末,加白糖,晨起1次顿服,治疗泌尿系结石5例,均愈(浙江中医杂志,1987,1:42);用地龙液:新鲜地龙若干条、白糖,按比例搅拌出液体即成。每次20ml,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14例,取效较好(辽宁中医杂志,1999,10:477)。另有用地龙等治疗乙脑、癫痫、精神分裂症、脉管炎、腮腺炎等。
   4. 不良反应:地龙口服用量过大可致中毒。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昏,血压先升高后降低,腹痛,胃肠道有时有出血现象,心悸,呼吸困难。又复方地龙注射液肌注可引起过敏性休克。故使用地龙应注意:⑴掌握用药剂量;⑵注意加工炮制;⑶过敏体质应忌用;⑷血压低者禁用。中毒救治的一般疗法为:地龙制剂引起过敏反应时,可按过敏反应常规处理;中医疗法:(1)中毒后立即服盐水1杯,即解。(2)葱3根,甘草15g,水煎服。
  
全 蝎 Quanxie
《蜀本草》中药:地龙、全蝎、蜈蚣、僵蚕
  为钳蝎料动物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的干燥体。主产于河南、山东、湖北、安徽等地。清明至谷雨前后捕捉者,称为“春蝎”,此时未食泥土,品质较佳;夏季产量较多,称为“伏蝎”。饲养蝎一般在秋季,隔年收捕一次。野生蝎在春末至秋初捕捉,捕得后,先浸入清水中,待其吐出泥土,置沸水或沸盐水中,煮至全身僵硬,捞出,置通风处,阴干。
【性能】 辛,平。有毒。归肝经。
【功效】 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应用】
  1. 痉挛抽搐。本品主入肝经,性善走窜,既平息肝风,又搜风通络,有良好的息风止痉之效,为治痉挛抽搐之要药。用治各种原因之惊风、痉挛抽搐,常与蜈蚣同用,即止痉散(《经验方》);如用治小儿急惊风高热,神昏、抽搐,常与羚羊角、钩藤、天麻等清热、息风药配伍;用治小儿慢惊风抽搐,常与党参、白术、天麻等益气健脾药同用;用治痰迷癫痫抽搐,可与郁金、白矾等份,研细末服;若治破伤风痉挛抽搐、角弓反张,又与蜈蚣、天南星、蝉蜕等配伍,如五虎追风散(广州中医学院《方剂学》);或与蜈蚣、钩藤、朱砂等配伍,如摄风散(《证治准绳》);治疗风中经络,口眼斜,可与白僵蚕、白附子等同用,如牵正散(《杨氏家藏方》)。
  2. 疮疡肿毒,瘰疬结核。本品味辛,有毒,故有散结、攻毒之功,多作外敷用。如《本草纲目》引《澹寮方》用全蝎、栀子,麻油煎黑去渣,入黄蜡为膏外敷,治疗诸疮肿毒;《医学衷中参西录》以本品焙焦,黄酒下,消颌下肿硬;《经验方》小金散,以本品配马钱子、半夏、五灵脂等,共为细末,制成片剂用,治流痰、瘰疬、瘿瘤等证。近代用本品配伍蜈蚣、地龙、虫各等份,研末或水泛为丸服,以治淋巴结核、骨与关节结核等。亦有单用全蝎,香油炸黄内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3. 风湿顽痹。本品善于通络止痛,对风寒湿痹久治不愈,筋脉拘挛,甚则关节变形之顽痹,作用颇佳。可用全蝎配麝香少许,共为细末,温酒送服,对减轻疼痛有效,如全蝎末方(《仁斋直指方》);临床亦常与川乌、白花蛇、没药等祛风、活血、舒筋活络之品同用。
  4.顽固性偏正头痛。本品搜风通络止痛之效较强,用治偏正头痛,单味研末吞服即有效;配合天麻、蜈蚣、川芎、僵蚕等同用,则其效更佳。
  【用法用量】 煎服,3~6g。研末吞服,每次0.6~1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孕妇慎用。
  【古籍摘要】
  1.《开宝本草》:“疗诸风瘾疹及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斜,语涩,手足抽掣。”
  2.《本草从新》:“治诸风掉眩,惊痫抽掣,口眼斜……厥阴风木之病。”
  3. 《本草求真》:“全蝎,专入肝祛风,凡小儿胎风发搐,大人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蹇涩,手足抽掣,疟疾寒热,耳聋,带下,皆因外风内客,无不用之。”
  【现代研究】
  1. 化学成分:本品含蝎毒,一种类似蛇毒神经毒的蛋白质。并含三甲胺、甜菜碱、牛磺酸、棕榈酸、软硬脂酸、胆甾醇、卵磷脂及铵盐等。尚含钠、钾、钙、镁、铁、铜、锌、锰等微量元素。现研究最多的有镇痛活性最强的蝎毒素Ⅲ、抗癫痫肽(AEP)等。
  2. 药理作用:东亚钳蝎毒和从粗毒中纯化得到的抗癫痫肽(AEP)有明显的抗癫痫作用;全蝎对士的宁、烟碱、戊四氮等引起的惊厥有对抗作用;全蝎提取液有抑制动物血栓形成和抗凝作用;蝎身及蝎尾制剂对动物躯体痛或内脏痛均有明显镇痛作用;蝎尾镇痛作用比蝎身强约5倍;全蝎水、醇提取物分别对人体肝癌和结肠癌细胞有抑制作用。
  3. 临床研究:据报道,内服蛇蝎散,由乌梢蛇2份、全蝎、蜈蚣各1份组成,治疗神经根痛52例,有较好的止痛作用(新中医,2002,2:21);用活全蝎1只,置青瓦上焙干后研成细末,再取鲜鸡蛋1枚,冲成蛋花,将蝎粉均匀撒在蛋花上,趁热喝下,治疗晚期癌症疼痛42例,有较好的止痛效果(时珍国医国药,2000,5:449);全蝎、蜈蚣、地鳖虫、血竭、参三七各等份,烘干研末,装胶囊,每次0.3g,治疗附睾炎性硬结50例,取得满意效果(江苏中医药,2002,1:27)。另有用全蝎等诒疗癫痫、脑血栓、狂犬病、乳腺炎、小儿麻痹症等。
  4. 不良反应:全蝎用量过大可致头痛、头昏、血压升高、心慌、心悸、烦躁不安;严重者血压突然下降、呼吸困难、发绀、昏迷,最后多因呼吸麻痹而死亡。若过敏者可出现全身性红色皮疹及风团,可伴发热等;此外,还可引起蛋白尿、神经中毒,表现为面部咬肌强直性痉挛,以及全身剥脱性皮炎等。全蝎中毒的主要原因:一是用量过大,二是过敏体质者出现过敏反应。所以要严格掌握用量,过敏体质者应忌用。全蝎中毒救治一般疗法:蝎毒中毒出现全身症状者,静滴10%葡萄糖酸钙10ml;10%水合氯醛保留灌肠;肌注阿托品1~2mg;静滴可的松100ml,同时注入抗组织胺药物,防治低血压,肺水肿;亦可注入抗蝎毒血清,可迅速缓解中毒症状。中医治疗:金银花30g,半边莲9g,土茯苓、绿豆各15g,甘草9g,水煎服。

 

蜈 蚣 Wugong
《神农本草经》中药:地龙、全蝎、蜈蚣、僵蚕
  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 Koch的干燥体。主产于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河南、陕西等地。春、夏二季捕捉,用竹片插入头尾,绷直,干燥。
  【性能】 辛,温。有毒。归肝经。
  【功效】 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应用】
  1. 痉挛抽搐。本品性温,性善走窜,通达内外,搜风定搐力强,与全蝎均为息风要药,两药常同用,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痉挛抽搐,如止痉散(《经验方》);若治小儿口撮,手足抽搐,以本品配全蝎、钩藤、僵蚕等,如撮风散(《证治准绳》),又(《圣惠方》)万金散,治小儿急惊,以本品配丹砂、轻粉等分研末,乳汁下;若治破伤风,角弓反张,即以本品为主药,配伍南星、防风等同用。如蜈蚣星风散(《医宗金鉴》)。经适当配伍,本品亦可用于癫痫、风中经络,口眼斜等证。
  2. 疮疡肿毒,瘰疬结核。本品以毒攻毒,味辛散结,同雄黄、猪胆汁配伍制膏,外敷恶疮肿毒,效果颇佳,如不二散(《拔萃方》);本品与茶叶共为细末,敷治瘰疬溃烂,如《本草纲目》引《枕中方》验方,新方结核散,配合全蝎、庶虫虫,共研细末内服,治骨结核;若以本品焙黄,研细末,开水送服,或与黄连、大黄、生甘草等同用,又可治毒蛇咬伤。
  3. 风湿顽痹。本品有良好的通络止痛功效,而与全蝎相似,故二药常与防风、独活、威灵仙等祛风、除湿、通络药物同用,以治风湿痹痛、游走不定、痛势剧烈者。
  4.顽固性头痛。本品搜风,通络止痛,可用治久治不愈之顽固性头痛或偏正头痛,多与天麻、川芎、白僵蚕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3~5g。研末冲服,每次0.6~1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孕妇忌用。
  【鉴别用药】 蜈蚣、全蝎皆有息风镇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二药相须有协同增效作用。然全蝎性平,息风镇痉,攻毒散结之力不及蜈蚣;蜈蚣力猛性燥,善走窜通达,息风镇痉功效较强,又攻毒疗疮,通痹止痛疗效亦佳。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噉诸蛇、虫、鱼毒……去三虫。”
  2.《本草纲目》:“小儿惊痫风搐,脐风口噤、丹毒、秃疮、瘰疬、便毒、痔漏、蛇瘕、蛇瘴、蛇伤。”
  【现代研究】
  1. 化学成分:本品含有两种类似蜂毒成分,即组织胺样物质及溶血性蛋白质。含有脂肪油、胆甾醇、蚁酸及组氨酸、精氨酸、亮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尚含糖类、蛋白质以及铁、锌、锰、钙、镁等多种微量元素。
  2. 药理作用:蜈蚣水提液对士的宁引起的惊厥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其水浸剂对结核杆菌及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蜈蚣煎剂能改善小鼠的微循环,延长凝血时间,降低血粘度,并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
  3. 临床研究:据报道,蜈蚣研末装胶囊吞服,治疗顽固性偏头痛,常获满意效果(新中医,1995,3:13);用黄连20g,蜈蚣5条,冰片2g,共研细末,香油调糊,涂擦患处,治疗带状疱疹16例,全部治愈(辽宁中医杂志,1999,1:36);大量临床病例显示,蜈蚣与全蝎配用,治疗中风偏瘫,均获良效(山西中医,1987,1:37)。另有用蜈蚣等治疗癫痫、破伤风、百日咳、肺结核、各种肿毒等。
  4. 不良反应:蜈蚣用量过大可引起中毒,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不省人事、心跳缓慢、呼吸困难、体温下降、血压下降等。出现溶血反应时,尿呈酱油色、排黑便、并出现溶血性贫血症状。出现过敏者,全身起过敏性皮疹,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另有服用蜈蚣粉致肝功能损害及急性肾功能衰竭者。蜈蚣中毒原因:一是用量过大,二是过敏体质者出现过敏反应。故应严格掌握用量,注意体质差异,过敏体质者勿用。蜈蚣中毒一般疗法为:早期催吐、洗胃;心动过缓者,可肌注阿托品等;呼吸循环衰竭者,可用中枢兴奋剂、强心及升压药。过敏者,给予抗过敏治疗。中医治疗:内服蜈蚣制剂中毒,可用:茶叶适量,泡水频服;或用风尾草120g,银花90g,甘草60g,水煎服。

 

僵 蚕 Jiangcan
《神农本草经》中药:地龙、全蝎、蜈蚣、僵蚕
  为蚕蛾科昆虫家蚕Bombyx mori Linnaeus. 4~5龄的幼虫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Bals.) Vuillant而致死的干燥体。主产于浙江、江苏、四川等养蚕区。多于春、秋季生产,将感染白僵菌病死的蚕干燥。生用或炒用。
【性能】 咸、辛,平。归肝、肺、胃经。
【功效】 祛风定惊,化痰散结。
【应用】
  1. 惊痫抽搐。本品咸辛平,入肝、肺二经,既能息风止痉,又能化痰定惊,故对惊风、癫痫而挟痰热者尤为适宜。治高热抽搐者,可与蝉衣、钩藤、菊花同用。治急惊风,痰喘发痉者,以本品同全蝎、天麻、朱砂、牛黄、胆南星等配伍,如千金散(《寿世保元》);若用治小儿脾虚久泻,慢惊搐搦者,又当与党参、白术、天麻、全蝎等益气健脾,息风定惊药配伍,如醒脾散(《古今医统》);用治破伤风角弓反张者,则与全蝎、蜈蚣、钩藤等配伍,如撮风散(《证治准绳》)。
  2.风中经络,口眼斜。本品味辛行散,能祛风、化痰、通络,常与全蝎、白附子等同用,如牵正散(《杨氏家藏方》)。
  3. 风热头痛,目赤,咽痛,风疹瘙痒。本品辛散,入肝、肺二经,有祛外风、散风热、止痛、止痒之功。用治肝经风热上攻之头痛、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等症,常与桑叶、木贼、荆芥等疏风清热之品配伍,如白僵蚕散(《证治准绳》);用治风热上攻,咽喉肿痛、声音嘶哑者,可与桔梗、薄荷、荆芥、防风、甘草等同用,如六味汤(《咽喉秘集》);治疗风疹瘙痒,如《圣惠方》用本品为末,内服,治风疮瘾疹,可单味研末服,或与蝉蜕、薄荷等疏风止痒药同用。
  4. 痰核,瘰疬。本品味咸,能软坚散结,又兼可化痰,故可用治痰核、瘰疬,可单用为末,或与浙贝母、夏枯草、连翘等化痰散结药同用。亦可用治乳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疔疮痈肿等症,可与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黄芩等清热解毒药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5~9g。研末吞服,每次1~1.5g;散风热宜生用,其他多制用。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小儿惊痫、夜啼,去三虫,灭黑,令人面色好,男子阴疡病。”
  2.《本草纲目》:“散风痰结核、瘰疬、头风、风虫齿痛,皮肤风疮,丹毒作痒,……一切金疮,疔肿风痔。”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蛋白质,脂肪。尚含多种氨基酸以及铁、锌、铜、锰、铬等微量元素。白僵蚕体表的白粉中含草酸铵。
  2. 药理作用:僵蚕醇水浸出液对小鼠、家兔均有催眠、抗惊厥作用;其提取液在体内、外均有较强的抗凝作用;僵蚕粉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有轻度的抑菌作用,其醇提取物体外可抑制人体肝癌细胞的呼吸,可用于直肠瘤型息肉的治疗。
  3. 临床研究:据报道,用胆制僵蚕与黄连或黄芩共研细末备用。治疗小儿高热惊厥32例,痊愈30例(中国农村医学,1984,2:209);用僵蚕治疗高脂血症21例,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皆降至正常(湖北中医杂志,1987,3:43);用僵蚕10g装胶囊服用。治疗多发性疖肿35例,全部治愈(广西中医药,1983,4:5)。另有用僵蚕等治疗癫痫、破伤风、百日咳、糖尿病等。
  4. 不良反应:僵蚕内服可致过敏反应,出现痤疮样皮疹及过敏性皮疹,停药后均能消失。少数患者有口咽干燥、恶心、食欲减少、困倦等反应。由于僵蚕有抗凝作用,故对血小板减少,凝血机制障碍及出血倾向患者应慎用。僵蚕、僵蛹均含草酸铵,进入体内可分解产生氨,对肝昏迷患者慎用。
  附药  僵蛹  雄蚕蛾
 1.僵蛹  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等单位研制的以蚕蛹为底物,经白僵菌发酵的制成品。药理实验证明,僵蛹有抗惊厥、抑制癌细胞等作用;临床实践亦证明,僵蛹具有一定的退热、止咳化痰、镇静、止痉、消肿散结、止遗尿等作用,疗效与白僵蚕相近,可代替白僵蚕药用。现己制成片剂用于临床,治疗癫痫、腮腺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2.雄蚕蛾  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Bombyx mori L.的雄性全虫。性味咸、温,归肝、肾经。功能补肝益肾,壮阳涩精。临床多用于治疗阳痿、遗精、白浊、尿血、创伤、溃疡及烫伤等证。近年来药理、临床表明,雄蚕蛾的提取液具有雄性激素样作用;雄蚕蛾含有对成年雄性大鼠精子数量与活动有正向调节的活性成分,并具有抗疲劳,延缓衰老等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