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黄帝能言之话中玄机

 为什么73 2017-10-16
原创 2017-10-16 素医 玉堂中医

昨天写到能言这个阶段,这个阶段其实就是中医的分水岭,往好的方面看是能够起到中医知识的普及,往差的方面看,就成为了忽悠。


总之,能言是一种具有说服性语言行为艺术。


为何要强调语言行为艺术?


大致有三点:


1、在《黄帝内经》的写作方式是用对话的形式,本质上是一种语言行为艺术,同时还是一种医患关系的范本。


2、在医疗活动中,医生与病人常常处于互动的状态,医生如何询问病情、如何安抚病人、如何下医嘱,都需要语言行为艺术的配合。


3、在医疗活动中,医生是最能接近看见人性的职业,每天都要接受各种正面的、负面的、与医疗有关或无关的信息,如果医生不会语言行为的艺术,对很多疾病的治疗,效果往往不佳,因为语言行为也是一种药物,正确的使用语言行为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而作为一个人来讲,有很多事、很多话,没法对朋友讲、没法对父母讲、没法对妻子或相公讲,而没有发泄的渠道,往往会导致更多的疾病产生。


就在当年,黄帝就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当年黄帝问道于广成子,想为天下百姓求得很大的福利,想让老百姓都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人身体健康,但是广成子没有告诉他这个道。


于是黄帝就普及了一些养生保健的中医基础知识,使其流传于民间,然后派人去考察,考察后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


有些人吃喝嫖赌或天天养生保健,结果活到了高寿,身体手足还很灵活方便。


有些人天天养生保健或吃喝嫖赌,不到五十岁就身体衰老,腿脚不便。


他看了这些奇怪的问题,很想知道人体的健康到底是怎么回事,就开始向天师岐伯请教。


前面写到,黄帝是一个能言的高手,而且作为一代明君,这种话怎么好意思直接说出来?


于是他换了一种表达方式来说:


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注意这个‘闻’字,这个闻是经过实际调查后才用这个字。比如大家都知道‘道听途说’这个成语,为啥不叫道闻途说。


如果大家仔细研究黄帝的提问,就会发现黄帝在问什么?他是在问这些高寿的人是通过个人的努力就能达到还是这些高寿的人时运很好?


这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就好比,一个成功的人,他的成功是自己的努力还是靠了一些运气?


在《素问》中,前面几篇都是关心非常实际的问题,只不过我们多数人‘其术非玄而人自玄之’,让自己看不清楚罢了。


为何黄帝提出来的这个问题非常实际?这和中医看病有何联系?


这就需要看岐伯怎么回答的了。



在学习《内经》的时候,我们很少关注黄帝的提问,以及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反而只看岐伯所言,这不知道是一种幸还是不幸。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