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老韩亲述稀世黄杨《天人工物》的前世今生(中):释疑

 思植木 2017-10-16

为你精心制作盆景理论、技法、造型、鉴赏、市场和造园等方面的专业内容,提供最新鲜的行业资讯。每天六点,不见不散!


▲2001年,《天人工物》在顺德陈村“第五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参展时的风貌(图中人物为原收藏者之一刘腾云) 。


盆景君说


黄杨,是近年来中国盆景界备受追捧的热门树种。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韩学年先生雀舌黄杨盆景《天人工物》了。此树枝干嶙峋、矮劲苍健、雄浑古朴,堪称盆景界“文物级”的作品,长期以来,都是盆景圈津津乐道、口耳相传的话题。对此,盆景君有幸邀请到该树的主人韩学年先生,来亲自为大家讲一讲这件超大型盆景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昨天,我们跟随韩大师的回忆,一同辗转到了《天人工物》的原生地。今天,让我们在此一探究竟……



文、摄丨韩学年   

 

 传闻之奇  


该黄杨相关信息,最早见于1999年羊城晚报报导;再就是《中国花卉盆景》杂志2000年第3期,以及2001年顺德当地报纸。


▲1999年《羊城晚报》相关报导。


那期间,我住地附近盆景园场曾陆续收得派发该树的推介信息,盆景坊间已有好奇和议论。据报载:该树高二点七米,覆盖面积九平方米,行内专家鉴定树龄五百年,根古蟠虬树姿优雅,下雨之前树会出现雨珠,晚间如荧火虫般闪光。


▲2001年《顺德报》相关报导。


由于未见实物只观图片,我内心也疑惑:五百年的树才这么大?树显雨珠与荧光,当真有此灵气?


 发掘始末 


收藏此树后,我曾先后向原收藏者了解一系列情况:如何发现、树生于何环境、树形为何生得如此苍劲曲虬、树龄如何断定、树显雨珠与荧光有何特定条件、原主转让价多少、因何转让等等。他们前后解答:

树是另有人发现并付介绍费才得以带往察看;

他们见到该树为之惊奇,决意收藏;

树主人阖家外移海南多年,村中已无亲属,他们多次电话联系商谈,无奈树主无意出让这祖传之物。收藏者之一的陈汉昌先生专赴海南与树主再谈仍然无果。回后又行多次商谈。其间,可能此商谈信息不经意传出,引发心术不正之外人盗挖,幸而被村民发现故未达图谋。本是一场惊险,不料到这小偷不轨行为却改变了树主意愿——树主担忧此树再遭不轨,终答应转让此树;



▲移挖前的生长状态。


树植于一大户人家门前,门前有栓马石。据村民讲述,已好几代人见证此树,因此推算该树有几百年;

因当地小童时常攀爬,长年累月的践踏,将枝杈压平而横向生长形成如此状态,但雨珠与荧光则是传言。

……

这些作答,是否是口耳相传或推测?虽尚存诸多疑虑,但此次原生地之行,还是得到了部分真实信息,对该树的生成条件也算有了些许推理性认知。


 树态成因 


小村四面环山,成一小盆地。小山环抱,小溪常流,清新湿润的气候,非常合适黄杨的生长。该树所处环境空旷,独木而生,四面沐阳光雨露可均衡生长,没有丛生树为争阳光而径直陡长,这是天然的条件。

祠堂是村民集会活动主要场地,祠堂前的开阔地也是村中小童聚玩之地,而此处唯一的一棵树,难免成为小童日常攀爬的“游乐设施”。黄杨枝条坚韧,从幼树起即承受着数代小童踩压,无形中形成了枝条横向顽强生长的特性;历经数代小童的攀爬踩踏,折又复长,最终呈现出虬曲交错、矮劲苍古的树态。



▲横枝踩踏痕迹。


及至今日细观此树,仍可显见踩踏迹象。小童行为虽是人为却属无意,无形中又天成造艺,我收藏后改题《天人工物》即是此意。人,意表小童,离开小童攀爬踩踏绝不可能生长成如此这般形态;再加之历数百年风雨岁月留痕,物竞天择,出落得今日之样貌。这是自然与人为的巧妙杰作,天人共艺锤铸成的神奇工物。



▲树顶踩踏痕迹。


从我翻拍的一张移树前的图片来看,该树呈野生状态,长势旺盛。村民亦告知无人养护。此处位于公共活动区域,主人也远离家门,在以草木树枝作柴火的山村,这么多年未遭到人为砍伐及虫蛀天灾而造成丁点损伤毁坏,没有一条枯枝腐托,健康完美生机勃勃,不得不说是幸运与神奇,同时更体现出这黄杨品种极强的生命力!



▲蟠虬曲折的枝托婉若游龙。


之前心中不解的是:栓马石应是大户人家才有——大户人家门前存得这树倒也合情理——但广东地区历史上应无骑马代步风气,难道此地靠接外省有此习俗?后仔细想想,大抵是误传:此处数十米内无高大物体,最近的大建筑物也只十数米外三四米高的祠堂,外人可能把此误作大户人家,石柱桩也误作栓马石吧。


 人文环境 


另一疑虑,则是日后渐渐悟脱。

传统观念里,祖祠是宗族祭祀场所,选址筑造讲究风水,该祠堂虽不像一般祠堂一样,于前方挖圹纳水,但总算也有一条常流小溪;门前树木一般被视作风水树,不可随意移动,按常理讲,偏远山村的风水信仰应更浓。然而前次不单是把树移动,且是以十多年前并不算少的十万元卖出,村民竟毫无异议,也无人提出要分得一元八角。这恐怕只有公认此树是私有物的前提下才可以顺利运作。



▲1999年,移植于原收藏者之一严永标先生的阳台(用砖围植)。



▲另一面。


只是,私人初植才能确定是私物——已历数代生长于祖祠前的树,认定私有难道曾立字为凭?这一点,在此次与村民交谈中无法印证。

若非私有,或此树先于祠堂已有?俗语说,“拆间祠堂分不到一块瓦”,这树却为何独有继承者?

若非独有继承者,挖树、装车之日,阖村哄动,村民纷纷前往观看,却为何无一人干涉、整个过程无比顺利呢?

连串不解。

静思,渐感:这正是小村和睦、懂理、守约、淳朴的民风体现。


 初养心得 


据资料介绍,黄杨耐阴喜光。记得第一次到大埔专门了解黄杨养护方法,得到的建议是半阳散光的环境。我看原收藏者家及其附近几个大规模养植黄杨的盆景场,全是山采雀舌黄杨,有地植有盆养,半阳比全日照的生长状态确实好很多。



▲移植约一年后,上订制水泥盆,原收藏者题《群龙荟萃》。


以此作为经验,我在此树上空架棚,覆以50%透光率的遮光网,盛夏时喷雾加湿,生长也算可以。收藏前几年,我将其植于市郊花场。几年后移到公司,不宜架设阴棚,未料想,此树在四面受阳环境下生长却比花场好。


▲在公司生长得不错。


当时,我与盆友推测是因花场靠近公路,树的生长可能受汽车废气影响。但通过这次赴原生地探源,我却多了点体会:该黄杨幼树始,几百年都处于无遮无掩的四面受阳之地,早已适应了受阳环境,阴棚反而改变了它原有的生长习性,适得其反。


 树龄猜想 


至于树的年岁,却未得村民明确答疑。收藏前后,曾传出350年或500年的报道;原收藏者估算为580年。



严先生与家人在树前的留影。展示牌文字:树高2.7米,直径33公分,树龄 580年,树重280公斤,覆盖面积 9平方米。


究竟几百年或者几百几十年,没有依据如何定论?几个关于树龄的版本应都是估算成口耳相传。从我收藏至今,前来鉴赏的各方人士也不少,也多有争论,但都缺一个权威性的鉴定。近年经多方类比后,我与盆友也只有推理而来的估算。


《天人工物》视频资料


节录自《童梦——韩学年盆景艺术》一书所附影碟(摄像:韩学年)


关于这棵传奇黄杨的

成交细节及收藏养护过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