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百问百答——常识篇

 陆源森 2017-10-16

糖尿病百问百答——常识篇

1.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

2. 糖尿病是怎么得的?

目前研究认为,引起糖尿病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遗传因素;二是后天因素或者是环境因素(对糖尿病无知、热量摄入过多、运动太少、心情紧张焦虑等)

3. 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有何异常?

对于早期糖尿病患者而言,胰岛素分泌异常主要表现为分泌高峰的延迟而不是分泌量的减少。对于病程很长的糖尿病患者,其胰岛B细胞的数量和功能都明显降低,胰岛素分泌的绝对量就会明显低于正常人。

4. 胰岛素对血糖的控制起什么作用?

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

5. 什么是胰岛素的敏感性?

胰岛素敏感就是描述胰岛素抵抗的程度。胰岛素敏感性越低,单位胰岛素的效果越差,分解糖类的程度越低。2型糖尿病的原因一是胰岛素分泌量少;另一是胰岛素敏感性低。在分泌量足够的情况下,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是很好的治疗糖尿病的方法。

6. 胰岛素抵抗是什么?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指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下降,即正常剂量的胰岛素产生低于正常生物学效应的一种状态。

7. 什么是胰岛素受体?

胰岛素受体是一个四聚体,由两个α亚基和两个β亚基通过二硫键连接。两个α亚基位于细胞质膜的外侧,其上有胰岛素的结合位点;两个β亚基是跨膜蛋白,起信号转导作用。

8.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受体有何改变?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受体异常,或是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或是亲和力减弱或消失,出现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百问百答——常识篇

9. 什么是肾脏的排糖阈值?

正常人血中的葡萄糖流经肾脏时由肾小球滤过,然后肾小管重新吸收,因此尿中仅有极其微量的葡萄糖,一般是检测不出来的。但这种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当血糖过高时,由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数量明显增加,超出了肾小管重吸收的最大限度,于是尿中就出现了葡萄糖,尿糖检测就产生阳性结果。这个能使尿中出现葡萄糖导致尿糖阳性的血糖浓度,就称为肾排糖阈值(肾糖阈)。正常人的肾糖阈为10 mmol/L(180 mg/dl)。

10. 什么是c肽?

C肽(C-Peptide)又称连接肽,是胰岛β细胞的分泌产物,它与胰岛素有一个共同的前体——胰岛素原。一个分子的胰岛素原经酶切后,裂解成一个分子的胰岛素和一个分子的C肽。测定C肽能得知胰岛细胞的功能,对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很大的意义,C肽没有胰岛素的功能,而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和C肽呈等分子关系,这也就是说,分泌几个胰岛素分子,同时必然分泌几个C肽分子。血C肽浓度可间接反应胰岛素浓度。

11. 糖尿病如何分型?

按照国际规定,糖尿病可分为以下四种: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

12. 糖尿病能根治吗?

目前,医学上还没有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是,患者通过自我血糖监测,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降糖治疗等就可以很好的控制血糖。

13. 糖尿病的危害有哪些?

糖尿病的危害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与不便,包括精神上的和肉体上的;二是会造成巨大的资金和资源上的浪费;三是引发糖尿病并发症

14. 糖尿病会遗传吗?

糖尿病是有遗传性的,糖尿病患者的子女肯定比非糖尿病患者的子女容易得糖尿病。如果父母双亲都是糖尿病患者,那么子女得糖尿病的机会更大。1型和2型糖尿病均有遗传倾向,遗传对发病的影响略高于环境,占50%~60%。它们遗传的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糖尿病的易感性,易感性使这些人比一般人容易得糖尿病。与1型糖尿病相比,2型糖尿病的遗传倾向更加明显。但这并不是说,糖尿病患者的子女就一定得糖尿病,研究表明,即使父母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其子女的糖尿病患病率也不超过20.0%。往往有这种情况,尿病患者的子女对糖尿病了解比较多,对糖尿病的危害及糖尿病的预防知识比较了解,他防患于未然,平时就比较注意饮食起居,反而不得糖尿病。即使血糖有了轻度增高,他们也会积极采取措施,使病情不但不发展,而且能缓解。所以说,糖尿病是有遗传倾向的,但又是可以预防的。

15. 糖尿病患者也能长寿吗?

目前我国1型糖尿病病人的平均寿命约为一般人群的80%,2型糖尿病病人的平均寿命约为一般人群的90%,糖尿病并不可怕,只要控制好,不出现并发症,得了糖尿病也可以长寿。

糖尿病百问百答——常识篇

16. 糖尿病有哪些典型症状?

“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其它症状如皮肤瘙痒、视力下降、手足麻木、心慌气短、便秘腹泻、阳痿等。

17. 出现“三多一少”症状是否就提示有糖尿病?

“三多一少”症状是糖尿病患者的典型症状,但要诊断糖尿病还要以血糖检测作为标准。

18. 糖尿病的完整诊断应包括哪些内容?

参考《201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对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如下:典型糖尿病症状(“三多一少”)加上随机血糖检测≥11.1mmol/L;或加上空腹血糖(FPG)检测≥7.0 mmol/L;或加上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检测≥11.1 mmol/L。

19. 肥胖与糖尿病的关系是什么?

肥胖者体内脂肪细胞变得肥大,胰岛素受体密度降低,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形成胰岛素抵抗,血糖容易升高。肥胖者因活动不便,体力活动较少,会使糖代谢减慢,血糖升高。两者结合起来,致使肥胖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比体重正常者高2—3倍。

20. 长期吃大量糖类食品会诱发糖尿病吗?

糖尿病是机体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的结果,经常吃糖并不会得糖尿病,但要谨慎因吃糖导致肥胖引发糖尿病,所以为了健康着想,还是少吃糖为妙。

21. 哪些人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参考《201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对成年人中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定义:在成年人中(>18岁)中,具有下列任何一个及以上的糖尿病危险因素者:1. 年龄≥40岁;2. 有糖调节受损史;3. 超重(BMI≥24)或肥胖(BMI≥28)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4. 静坐生活方式;5. 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6. 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产史或妊娠糖尿病史的妇女;7. 高血压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8. 血脂异常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9.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0. 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11.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12. 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患者。

22. 治疗糖尿病的“五驾马车”分别指的是什么?

一、教育心里;二、饮食治疗;三、运动治疗;四、药物治疗;五、病情监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