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肯尼亚狂野之旅(上)

 琴大 2017-10-16

肯尼亚这个遥远的充满未知和神秘的国度,能让人想到的也只是炎热、贫困、落后和战乱,而我对肯尼亚的全部记忆仅源自于赵忠祥的《动物世界》。出发前接旅行社通知,须办理接种预防黄热病疫苗的黄皮书,于是我们赶紧去外滩海关大楼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医生说超过六十岁因为很可能有反应危险而不能接种,但那里蚊虫肆虐要注意防范,除黄热病还有疟疾,推荐35元一支的军用避蚊霜,还说那里流行霍乱,喝的水要用瓶装水烧开,生水连漱口都不行。我们当即怀揣4支避蚊霜,当时心里怕呀,怕病死他乡,最后带了一大包各种药品,于2017年9月14日早上颤颤巍巍地上了路。

途经广州转机,乘隙出机场溜达。小蛮腰-羊城地标建筑广州电视塔。

珠江之畔的天河CBD。

白云机场的世纪隧道。

到达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后即乘车去安博塞利的酒店。几小时的行程从最初出机场的平整大道,到狭小破路,最后一个多小时是颠簸加尘土飞扬的泥路。

这个靠近国家公园的充满乡村气息的叫做安博塞利AA Lodge的酒店在泥路和树丛的尽头,以身穿红色制服的服务员敲打手鼓和非洲鼓来欢迎我们,这热烈程度还真让我们有点受宠若惊。

Lodge这个词是小木屋也可以是郊野别墅的意思,这个酒店以它来命名真是太贴切不过了。

以茅草铺屋顶,以石块砌墙,周围一个小花园,双人间独门独户,确实称得上小木屋什么的。

玻璃推窗设计独特,外有薄纱窗防虫,内部设施一应具有,虽然简陋了一些。

在花园里的茅草遮阳伞下小歇片刻既有情调又有几分惬意。

当日下午出游寻兽,晚上饭毕还有原住民篝火歌舞助兴,他们排成一队,一边用木棍锤击地面,一边蹦跳一边嘴里发出“呵呵”的声音,还来了几个“旱地拔葱”-使劲向上蹦,以显示男人的力量。

回头再说,下午我们稍歇后3:30出发去安博塞利国家公园。我们全副武装,是指防晒防灰的一身打扮,赤道的阳光和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土路是二防的原因。

我们涂好防晒霜、头戴大檐帽,嘴和脖子套上围脖,提着“长枪短炮”,坐进了车顶能打开的小车,整装待发。

一路上那些当地人不论大人小孩都会挥手向我们打招呼。

这里地处肯尼亚的东南部,隔着国境线对面的坦桑尼亚境内有一座休眠火山-乞力马扎罗山,它是非洲第一高峰,海拔5895米。

我们半路停车给乞力马扎罗山留下倩影,因为它常常遮掩在云雾灰霾之中,能清晰看到它身影的机会并不多,我们能基本看清楚它还算是幸运的。

乞力马扎罗山顶终年积雪,但冰雪消融现像十分严重,现在已所剩无几,估计用不了十几、二十年,行将消亡。下午4点左右进入公园。

安博塞利国家动物保护区成立至今已40周年,有392平方公里,不算大,但紧靠乞力马扎罗山并以多象群而闻名。

安博塞利是干枯的湖的意思。刚进入视野开阔的动物保护区,我们一车人都兴奋起来,除了看见某个动物大呼小叫的惊叹声和让司机停车的“Stop”就是咔嚓咔嚓的相机快门声。

渐渐地随着看见的动物越来越多,我们的兴奋点也随之一再降低,大呼小叫声反而少了。下面我试着讲解一下所见的各种动物,可能有错误的地方,敬请指正。角马是东非大草原上最多的物种,可以说无处不在,后面再作介绍。

羚羊是东非大草原上常见的食草动物,有好几个种群。这黑斑羚(或高角羚)屁股上有M黑记,雄性头上长角,这没有角的是雌性。

非洲鸵鸟马赛亚种栖息于荒漠、草原和灌木丛中,身高、体重特别是奔跑速度比人类要厉害得多。

非洲疣猪是野猪中的一类,因面部有疣而得名,其嘴角长有獠牙,面目狰狞,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丑的动物之一,我们此次看见的次数并不多。

伞型的合欢树是非洲的象征,在苍茫的大草原上它们往往独树一帜,鹤立在地平线上阿娜多姿。

大象,感觉有点瘦,非洲象普遍如此,这一点不影响它们的健壮,野生的和在泰国看到的人工饲养的果然还是有差别的。

非洲象喜欢群居,它们有非常严格的社会秩序。

非洲象雄性和雌性都有象牙,这让我们这些门外汉傻傻地分不清他与她。

安博塞利多水,草类充足,这里是大象的天堂。

黑背胡狼个头较小,长相似狗,行动敏捷,在食肉兽中虽是最弱者,但凭它的足智多谋的才能,常常可以智胜所有竞争者而获得丰盛的美餐。它们的家庭为“一夫一妻”制,加上它们的子女形成群体,雄兽和雌兽结成伴侣后将厮守一生,这在哺乳动物中是不多见的。

在东非大草原上各野生动物保护区公园里猎奇游荡的吉普车或小面包都是9人座设计(包括司机,如有导游则坐副驾驶座,游客最多坐7人),大多顶部可以上翻(少数顶部敞篷,我在想这不危险吗?),这样可以遮阳避雨,游客站在里面观景拍照也有安全感。我们这次是5个人坐一辆。

这个马赛人是和一辆越野车一起进来的,给他拍照时就听见连续不断的one dollar,完全没有了土著人的矜持。

非洲秃鹳,很丑陋,它们栖居于沼泽、草地等地带,飞翔缓慢,颈部下面的膨胀肉瘤(喉囊)用于求偶炫耀,主要以各种动物的尸体为食,又被称为垃圾鸟。

水羚羊往往邻水而居,浑身毛呈褐色,嘴巴、脖子和屁股的毛呈白色。

这是什么鸟?没搞清。

蓝天、白云,碧绿的草地、悠悠的动物,好一幅草原游牧图。

长颈鹿,头小,眼睛大,脖子长,加上那大长腿,典型的美女身材,那河马、犀牛什么的与之相比就是村夫野汉。

有朋友问,在保护区想上厕所怎么办?首先出发前被告知,2-3小时才有这个机会!到时,司机会在恰当的有私密空间的地方开车巡视一圈,确定周围没有危险动物了再让大家下车,然后男女各一边就地解决,纯天然无公害厕所!这个有灌木草丛的地方就是之一。

东非大草原上有二种豹子,一种猎豹,一种花豹。这是猎豹,它全身有黑色斑点,嘴角到眼角有一道黑色的斑纹。

猎豹通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午休息。尽管猎豹是陆地上奔跑最快时速达120公里的动物,但因为跑的时间距离有限(最多3分钟),所以捕食时它要尽量靠近猎物才猛跳出来,对于像羚羊那样跑得快的猎物大致6次捕猎才能成功1次。

各辆车上都装有步话电台,哪处有稀罕动物司机会相互通报,于是车辆聚集,大肆围观。

角马是一种比较难看的动物:角像牛,身像马,脸像蚂蚱,腿像长颈鹿。虽说人家的这些部分不难看,可拼起来放在角马身上合成一体就是不顺眼。

角马在夕阳下车道前慢行,我们驱车靠近,角马四散奔跑。

这就是我以前在脑海中类似马赛马拉这样的东非大草原上的景象,今天在现实中让我拍到了!

来个近景看看:一树两车一群兽,晚霞之下优哉游哉!

以前看赵忠祥解说的《动物世界》,常听到合欢树或金合欢树这个词,那时就对这种平顶像伞一样的树很感兴趣。以后听到别人提及“稀树草原”,脑海里便会浮现出一个画面:一棵合欢树,要么树下站着长颈鹿,要么树上落着个秃鹫,而周围则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亘古不变的非洲大陆,一轮金日正挟着血红的云霞,在暮色低垂的云层里穿越,沉向辽远的地平线。最后一次停车凝望,天际就像一块渐变的滤镜,瞬间将镜头拉入喋血模式,一如这片草原的生灵,从来就是这般腥风血雨的传承,不息,壮丽!

次日回内罗毕,城市观光。图中间圆柱形建筑是32层的肯雅塔国际会议中心,建于50年前,为首都地标建筑。不过在肯尼亚除了旅游景点可以正常拍摄外,其他地方特别有警察的时候最好不要乱拍,否则有可能被请去警察局交钱。

我最后一天在内罗毕的一家大超市4楼,拍摄了几张人物照,被一佩枪保安截住,还好只是让我把在这个大楼里拍的照片删除,并没有要求我把前面几张在内罗毕其他地方拍的人物照删除,也没让我去警局喝茶。

住宿市中心皇家郁金香酒店。

次日,在去纳瓦沙湖途中观赏素有地球伤痕之称的东非大裂谷。

据说宇航员从太空或卫星拍摄的东非地图上能看见一条硕大无朋的刀痕,这就是著名的东非大裂谷,其长度约为地球周长的六分之一。

一般资料显示东非大裂谷从北到南长6000多公里,但在观景台的图标上说是从以色列到莫桑比克长9600公里,加上赤道线横贯东西,又称为东非十字架。此图还介绍了非洲的“五大”或“五霸”:狮子、大象、野牛、豹子、犀牛。

来到肯尼亚最美的淡水湖-纳瓦沙湖。

湖光山色,风景旖旎。

纳瓦沙湖在内罗毕西北方约90公里处,坐落在东非大裂谷之内。

纳瓦沙湖由断层陷落而成,长20公里,宽13公里,深处20米,湖面海拔1900米。

渔民正在湖里拉网捕鱼。不知为什么导游说不要拍渔民,可我忍不住还是偷拍了几张。

湖中产鲈鱼和非洲鲫鱼,上海的菜场也有卖,肉质较粗。

这里有多达400余种鸟类,是爱鸟人士的天堂。

弯弯的树枝上停满了鸬鹚。

它们栖息在纳瓦沙湖水面的树枝上,悠闲自在。

鸬鹚体型狭长,金属黑色,善潜水捕鱼,和我们在智利南部看到的确实一个样。

当小船突然靠近一堆深棕色肉体,大家初次看清是大群河马时,全都大呼小叫起来。河马是昼伏夜出的动物,白天它们都成群在水里休息,很少上岸,夜里才会上岸进食,而且是素食主义者。

这种貌似戆态可掬的动物却有着十分暴躁的脾气,一旦认为你侵犯了它的领地或威胁到小河马的安全,就会毫不犹豫地发动攻击。曾经有位上海的女游客就是因为靠近小河马拍照,遭到母河马攻击身亡的。我们的小船在离河马群10米左右便停止前进了。

白头雕是大型猛禽,体长可达1米,翼展2米多长。

白头雕的眼、嘴和脚为淡黄色,头、颈和尾部的羽毛为白色,身体其他部位的羽毛为暗褐色,十分雄壮美丽,主要栖息在水边以鱼类、水鸟以及小型哺乳动物等为食,飞行能力很强。

你是不是觉得这种动物有点面熟陌生?因为它是美国国鸟,在美国国徽上有它的身影。但是导游说这是鱼鹰,那鸬鹚不是鱼鹰么?又听说白头雕主要生长在美洲,反正我也搞不清楚了,到底哪种说法是对的。

当我们小船的船夫看到远处七八十米岸边大树上有白头雕或者说鱼鹰吧,便嘴里吹出哨音,把从渔民那里拿来的鱼抛向空中。那鹰拍翅赶来一下从水面上将鱼用双爪抓起,然后振翅飞离,回去享用美餐了。

鹈鹕是一种喜爱群居的鸟类,喜欢成群结队地活动。

鹈鹕身长约1.5米,全身长有密而短的羽毛,翼展宽3米,能以超过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长距离飞行,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它的大嘴,有30多厘米长。

每当鹈鹕集体捕鱼的时候,人们可以看到它们此起彼伏地从空中跳水的壮观场面。

鹈鹕的目光十分锐利,即使在高空飞翔时,漫游在水中的鱼儿也 逃不过它们的眼睛。

如果成群的鹈鹕发现鱼群,它们便会排成队形进行包抄,把鱼群赶向河岸水浅的地方,这时张开大嘴,连鱼带水都成了它的囊中之物,再闭上嘴巴,把水挤出来,鲜美的鱼儿便吞入腹中,美餐一顿。

总之,鹈鹕捕鱼的策略随种类和地点的不同而异,有从天上向水中的鱼俯冲下来的,有用大嘴像鱼网一样把鱼网住的,有通过群体协作排列成队围捕的。

鹈鹕在野外每天除了游泳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岸上晒晒太阳或耐心地梳洗羽毛,它们白色的倒影在湖水中显得分外妖娆。

鹈鹕父母喂养小鹈鹕时会让小鹈鹕伸进大嘴里吃东西。但成年鹈鹕争夺食物时有时也竟会把头伸进对方的喉咙的。

当然大部分时间鹈鹕们都是相亲相爱的一家子。

游毕纳瓦沙湖上岸,见一家子黑人午餐,其乐融融的。

当日住宿的是二层双拼房,也就是一个楼里有4个标房。

我们住二楼,推窗见湖,风景这边独好。

在酒店的花园里溜溜,感觉就像在公园里一样。

这里可能近水,几天来第一次也是整个游程唯一一次看见许多小飞虫在空中飞舞,有些像是雄蚊子。反正我们并没有受到叮咬啥的,为安全起见,浑身还是涂上了“军用”避蚊霜,不过,那里的标配蚊帐没用过一天。

在驱车前往博高利亚湖景区的途中,穿越了赤道。这里设立了一个地球仪作为纪念标志。其实,赤道从肯尼亚中部横穿而过,类似的纪念标是很多的。

非洲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鸵鸟,身高2米以上,公鸵鸟羽毛为黑色,母鸵鸟灰色,看来这是一对夫妻鸵鸟。

上面的鸵鸟和下面的长颈鹿其实都不是在动物保护区里拍的,而是在外面行车途中车拍的,由此可见,说那里是动物世界真的没错。

博高利亚湖距离内罗毕300多公里,位于东非大裂谷边缘。

它是碱性的碳酸钙湖,而不是淡水湖,面积约30平方公里。

这里是火烈鸟的家园。

当我们在尚未完全干涸的湖底上走向火烈鸟聚集区时,成百上千红白相间的鸟们有腾飞的、有叫唤的,场面令人震撼。

这里生活着200万只火烈鸟,占世界总数量的三分之一。

它们在各碳酸钙湖之间迁徙飞行。

本来看到介绍说纳库鲁湖是火烈鸟的大本营,还有其他多种动物可看,但是最近几年纳库鲁湖地区雨水太多,水位上升,影响了火烈鸟的生存条件,火烈鸟数量剧减,所以我们就奔博高利亚湖而来了。

在浅水区,当火烈鸟一动不动时,水面平静如镜,优雅的火烈鸟在水中的倒影让人惊叹不息。

火烈鸟身短腿长,体态十分优雅,它的英文名字叫弗拉明戈,或许这和西班牙舞蹈无关,但你看看无论它们的站姿、走步还是飞行,都很有文艺范儿,到底是生物学家给火烈鸟起名时想到西班牙舞蹈了还是舞蹈家给自己的编排起名时参考了火烈鸟的照片?真不好说。

火烈鸟的羽毛呈粉红色,腿及翅膀背面的羽毛呈红色,尖嘴的顶端呈勾状,便于觅食水中的水藻。

据科学考证,因为火烈鸟所食用的螺旋藻和硅藻中含有一种独特的叶红素,才使火烈鸟的羽毛呈粉红色。

在阳光的映照下,湖水被无数双红色的长腿染成了红色。

就在我们面前,少则数百只,多则几千只的火烈鸟,它们的头非常整齐地朝向同一个方向,像是列阵的千军万马,煞是好看。

稍有动静或我们呼叫一下,它们就会在水中同时迈步,发出让人不可思议的整齐声响,犹如千军万马的步伐声,这声响、这场面让我们震撼,永生难忘!

湖边近处的火烈鸟,湖中稍远处的火烈鸟,与天接壤处的火烈鸟,空中飞翔的火烈鸟;近处的湖,远处的山,构成一幅幅美丽、动感的山水画。

一切是那么自然和谐、那么原生态、那么让久居都市的人恋恋不舍!

就我个人的感觉而言,去非洲去肯尼亚一定要去博高利亚看火烈鸟,那是一种美的享受,是一种从未曾感受到的、扑面而来的视觉盛宴!

肯尼亚狂野之旅上集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