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媜的书何其空灵 知友有话说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7-10-16


二狗小佛爷:

       谈及台湾女作家,无论写的一纸犀利刻薄或是卿卿我我,都有专属于台湾文学清丽脱俗的一面在,简媜的文字里也有台湾夏天肆意清新的影子。作家的文风离开地缘关系,还有的便是和个人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便从简媜陆陆续续出版的书籍里体现。


       1985年《水问》 此书是简媜的第一本书,记载了她自台大以来四年的大学历程,书中谈及大学的各色事物,她从哲学系转入文学系到后来获得大大小小的文学奖并矢志不渝的走上文学道路。这也是能在一本书中看出简媜文笔变化的最大的一本书,从知一叶一木,到为世界的生命感到悲悯,她用清丽脱俗的文字既表现了对美好的索求,有用心最柔软的地方去感受痛厄。特别是《水问》“化音”部分, 更是借浩淼之水表达了她踏进文坛的志向。 如果,有醒不了的梦,我一定去做,  如果,有走不完的路,我一定去走;  如果,有变不了的爱,我一定去求。  如果,如果什么都没有,那就让我回到宿命的泥土!  这二十年的美好,都是善意的谎言,我带着最美丽的那部分,一起化作春泥。 《水问》一书,始于《花诰》,终于《化音》,在落花流水间让读者感初感受到了简媜丝丝密密织出的茧,也是简媜破茧成蝶的开始。   1986年《只缘身在此山中》 虽然相隔仅一年出版,《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文笔可以看出要比《水问》成熟大气了许多。这和她长期研析佛法不无关系,长期抄写经文使她的心境更加阔达,在书中也提及了儿时她和父亲短暂的父女情缘。 所有的人

都走后,墓地又安静起来,突然,想陪你抽一支烟,就插在燃过的香炷上。烟升如春蚕吐死,虽散却不断,像极人世的念念相续。墓碑上刻着你的姓名。我用指头慢慢描了一遍,沙屑粘在指肉上,你的五官七窍我都认领清楚,如果还能乘愿再来,当要身体发肤相受。  不知该如何称呼你了?父亲,你是我遗世而独立的恋人。 有几人读到这里能不动容呢?不是第一次看到有人如此追念自己的亡父,但我第一次听懂:   父亲,你是我遗世而独立的恋人。  从缁夜到白发,书中更是反复在谈“缘”字,不仅是对亡父悲痛的回忆,也有对人世的感悟。简媜把自己比作以为行者,走过山走过水,有着遍观一切的亲切,更有的是对过去的释怀。佛家讲求“出世”,一路以来大大小小的经历,在此书中集结,便是她历经的大大小小的缘分,更看出她笔下世界的澄澈,也奠定了她的文章基调。   1991年《空灵》 《空灵》一书,短短7万字,是我读过的最少字数的散文集,也是唯一一本能装下的世间山水的散文集。这本书借着诗词之旅,也书写了简媜的人生意境,是她参透后的呈现。可以看出山林修行的历程确确实实让她的笔下由闲云野鹤到万事万物的变化,这便又是一个境界,在《空灵》短小的文章中,字字珠玑,便没有一个字是浪费了的,也算是她写作的一个高峰。 留一间柴屋,让野雀当童子。 若有人借宿,雀语会告诉他,山川是不卷收的文章,日月为你掌灯伴读。 你看倦了诗书,你走倦了风物,你离了家,又忘了旧路,此时此地一间柴屋,谁进了门,谁做主。 在她的文章里,能读到湿哒哒的青苔,甘甜的朝露,深邃的幽谷。仿佛是领你进入山林的人,在最后让你找到了归宿一般,空灵,如书名,在空灵的文笔中走过她参透的心路。   1994年《胭脂盆地》 1996年《女儿红》  《胭脂盆地》和《女儿红》两本书相辅相成,即“出世”与“入世”都体验过了人方能做到所谓“大方”。所以简媜在她三十余岁的时候便暂时告别所谓“出世”,找到一份广告业的工作,并记录下“入世”的点滴。书中的文笔相较《只缘》与《空灵》又多了许多女性视角的东西在里面。是她在观察社会百态和观察女性形态的描绘。 你时而化童时而老迈,我时而为人时而原兽,我们生动地演出内心被禁锢的角色,以城市为舞台,行人当盲目的观众。那些令人疲惫的典章制度不容推翻总可以暂忘,你虽然抱怨半生颠踬无以转圈,我却不曾怂恿你或然言弃——那些包袱早已变成心头肉,在我们分手后仍然继续由你背负的。如是,我期望每一次相聚,透过理智的剖析与情感之疏浚,更助益你昂然驼行。 无疑,《四月裂帛》洋洋洒洒,是简媜幻灭之作,她在书中也用她女性的视角展现了内心的波澜起伏,两本书,有属于她的悲拗,有私房话细细绵绵。让人体会到了她的浪漫,感受到书中的血色。   1997年《顽童小蕃茄》 1999年《红婴仔》  这恐怕是简媜所有书中情感最浓烈的两本,写的是她为人母后哺育孩子的种种。最真切的体会到孩子这个调皮的珍宝带给父母的欢笑和泪水。《红婴仔》中笔调起伏更大,透过文字就能读到一股强大的母性和幸福感,更是她看透诸多事物后再次上路,感受生命延续的意义。从书中我们读到她再一次对家庭,对婚姻,对过去悲伤的重新定义。 男人的身体是海,船过水无痕;女人身体像土壤,精密得连一瓣花落,犹似坠楼人。 我们同声而哭,躲在杜鹃花丛深处,为一个小小的、小小的生命。 如书中所说“调皮是番茄的本能”,而这一切,却都是因为爱。   2002年《天涯海角》 此书有一个副标题——福尔摩沙抒情志。简媜在书中也含蓄的说明了这是一本寻根的书,于是对自身的定义是飘到美丽岛上的人,最终还是要追寻着母亲口中河流的记忆回溯过往。书中提及了祖辈对故里的思念,以及回到故里的所见所感。让一个身在家乡的本乡人却感受到了离家万里的浓浓的乡愁。 如同智慧需从生活经验里提炼,一个人对家族历史的兴趣也必须等到青春烈焰燃尽了,眼瞳里没了火苗,才能静心寻找先人足迹。然而,一人、一家、一族历史皆是时代洪流之旁支,我沿着幽深的时光甬道洄溯,原以为会找到我的先祖——他年轻力壮,在彼端等我,没想到一摊开台湾开发史,出了时光甬道,赫然看到成千上万荷锄戴笠,正等待船只欲寻找海外天堂的浪子。 当做是另外一种方式寻找归宿罢,一路迁徙以来问神问祖先,最后再找到来时的路,追本溯源回去。   评价下简媜吧,觉得用她的文章比较好。 大气的人也是平凡人身,自有七情六欲的缠缚,但他多了一层自省沉思的工夫,懂得返回内在的明镜灵台,拨除人性中粗糙的成分。  他愿意独自与生命的纯真本质对谈,把一生当作是对它的盟誓。 世间有人转山转水,却少有人如她般看穿生死的春秋大义;世间有人海纳百川,却少有人如她般眼底包容下天地;世间有人普济天下,却少有人如她般怀揣伟大的母性。     补充下,简媜的书引入内陆的不过为人熟知的几本,由出版社引入的时间也和台湾的出版时间不同,上面提及的是在台湾出版的时间,而非引入内陆的时间,而上文提及的书籍都已由台湾出版社授权内陆出版,如想阅读简媜其他作品可购买台版书籍。     以上。  编辑于 2017-06-24 125 14 条评论 分享 收藏感谢 收起  朱泊宁 少女哪吒,面朝大海,兴风作浪。 35 人赞同了该回答 高中读过简媜零零散散的句子和文章,要知道其文风在高考作文里绝对是一道靓丽的风景。我高中写作文偏爱散文类文风,很多次都刻意模仿简女士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尤其是月光下总有一扇窗那个梗,久用不衰。拿过好几次高分作文,是已沾沾自喜。直到有一天,我读了以下的文字后:      在我心目中,你一直是个尊贵的灵魂,为我所景仰。认识你愈久,愈觉得你是我人生行路中一处清喜的水泽。     我太清楚存在于我们之间的困难,遂不敢有所等待,几次想忘于世,总在山穷水尽处又悄然相见,算来即是一种不舍。     “我知道,我是无法成为你的伴侣,与你同行。在我们眼所能见耳所能听的这个世界,上帝不会将我的手置于你的手中。这些,我都已经答应过了。      突然觉得,简小姐的文风是我永远模仿不来的。她的文字精炼又灵动,不仅来源于文学功底,更是一种境界,遗世而独立。她的文字里讲的什么是我也感同身受却无法用言语表达得清亮透彻,只会觉得妙极。 发布于 2016-04-07 35 9 条评论 分享 收藏感谢   匿名用户 231 人赞同了该回答         简嫃是一个能静下心写作的人。她的文字功力,毕生绝学,尽在句读之中。文章越短,越能显现她的本事,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三五十字便见真章。她的散文与小说,游仞于词章字句间,白骨生新肉,片叶不沾身。她自己亦承认,写散文就是木杵捣臼取其精。          因了这个缘故,读简嫃,节奏千万不能快,气氛不能坏。          在溽热的夏夜里,一群人裸着精赤上身,手里拿把蒲扇驱赶蝉飞蚊鸣,嘴里叼着油汪汪的烤羊腿。这样的氛围适合读《水浒传》而不是简嫃散文。          读古龙须净手焚香,读简嫃要围炉煮茗,逼格就是这么高。          不得不提的是简嫃的心路历程,我认为这对她文学创作有挥之不去的影响。 简媜 1961年生于台湾宜兰县冬山河畔一个农村里,玩伴不多,幼年几乎只与山水打交道。她之后能展现出空灵如斯又寂寞如斯的文字,我认为跟她的童年经历息息相关。 80年代初的台大里,你如果见一女子站在椰林大道上,望着一朵杜鹃花发呆,或要为春草写传,那一定是简嫃了。          她在第一本散文集《水问》里表现出来的对生活的痴爱(不是热爱),使人心惊。你不会知道,有一个人如此近乎贪婪任性的爱着大自然,山水草木,飞禽走兽,世间万物皆与她休戚相关似的。 一滴水,一阵清风,够她描摹几千字。 那时她尚不懂节制自己的才华,就如同刚继承无涯子内力的虚竹,只会释放,只愿放肆的爱。          直言不讳的说,那时候的简嫃,是她最有灵气的年纪。以致后来,才气日增,灵气日减。          于是,我热恋创作。啊!不是我在写,是那些思想的精灵永无休止地冲撞我的脑门,它们向我要求更宽阔的天空,它们向往生之飞扬跋扈。         ……         啊!一切都还是活的!我得继续走啊!路不尽,人未老。 路不尽,人未老。让《水问》是一滴问号之姿的水,请她随着河床日夜奔赴,奔到天与地泯、悲与喜无的地方,大海自会为她解答。         这是《水问》。

          简嫃大学初读哲学系,后转中文系,再之后应友人邀请,翻译佛经,期间受洗礼,文风大变,于是有了后来的集子《只缘身在此山中》。          自何方来?这话这么心惊!我想起一路行经了许久,那雪驹云蹄呢?那水波萍迹呢?……一时心里害怕,因为不知道自何方来? 

         简嫃开始寻找自己的宿命,百世前身。 她的世界观有了明显变化,诸行无常,人生蜉蝣,空恨渐多,提笔就老。如同黄永玉所言,生死尚在一瞬,离愁别绪算得什么?我相信简嫃彼时心镜大抵如此。 当看到她引用西西弗斯的故事时,我确信写水问的小女孩已经不在了,她长大后,有了自己参不透的谜。          坦白而言个人很不喜欢她那个时期的文风,红尘未断便言佛。 佛经一直伴随着简嫃后来的几乎所有创作,在她笔触日渐老练后写出的《浮舟》《海誓》等名篇,依然如影随形。 《丰原》里有一女子随僧而去,那就是简嫃。所幸女子尘缘未尽,变了浮尘野马,又回来啦。          回来的简嫃带来《月娘照眠床》,闽南语对话,思乡之作。故乡是很多寻根作家撇不下的东西,简嫃十三岁丧父,十五岁背井离乡去台北,落下的物什太多。阿嬷、阿菊姑、村头小河,大人们隔着田梗喊谷价要涨了,她都要一件件捡起来。这是她一点真心。          她绝世独立,不染烟火么?并不。她有根,有自己的工作。          我的第一份差事是广告公司的撰文(copy writer),为期四个多月,是拥有正式雇佣关系中最短的,收获却最大。                                                                                                                                                       ——《浮在空中的鱼群》。

          二十岁后的简嫃,囿于尘世,不断打磨自己,有了《女儿红》《梦游书》。这个早慧的女人,亦有只写给自己看的小女人心事,《私房书》里大多是自以为是的警句,她暗暗爱着萧红,她写白蛇三叠。苏堤西泠,人妖殊途,这种哀婉韵事,又有几个女子不爱。

          我常跟人说,像简嫃李碧华等人的作品,拿到大陆,能秒豆瓣小清新几十条街。

          公认的简嫃最好的作品,是出自《女儿红》的《四月裂帛》。说是短篇小说,用的还是散文写法。写《四月裂帛》时,简嫃已经成精,手法高度娴熟,技巧登峰造极,写人写情可圈可点。这篇文约略万字,讲四个故事,“把你的一品丝绣裁成放四段情事的暗袋”,读一两遍可能不太懂,反复看几次,会发现这是简嫃散文的集大成者。前面说,简嫃灵气在少年时用光了,《四月裂帛》里,我看到她灵气的回光返照。以至于当年读完这篇文,我立马到QQ上搜有无人昵称是这个名字,以印证吾道不孤。

          简嫃爱茶,她文字中不止一次出现茶的意象,甚至专门写本《下午茶》讲因茶相遇的故事。 简嫃亦如茶,是最最急不来的。茶盏之上,水波浩淼,她飘摇于杯水之间,大浪滔天红尘顛踬,抖落出一些慢吞吞的字句。

          将它们捡起来,缝缝又补补,成百纳图,这是简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