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因斯坦在二战时期怎么躲过希特勒的手掌?

 寒器 2017-10-16

这个问题很简单的,爱因斯坦出生在乌尔姆,一个德国犹太家庭。爱因斯坦可谓少年神童,只可惜当年没有《最强大脑》节目,否则他足可以享誉世界。他16岁自学微积分,26岁(1905年)就发表量子论,30岁任瑞士比尔尼大学副教授,1912年33岁提出“光华当量”理论,34岁就被德国科学界邀请回国担任教授,并授予普鲁士科学院院士称号。1914年迁居柏林。但一战爆发了,爱因斯坦反对战争,并加入反战团体“新祖国同盟”,结局当然是此团体被德国政府宣布非法,只不过爱因斯坦名气大,科学界保护爱因斯坦,所以政府没有抓捕他,不过耿直的爱因斯坦继续参加地下活动。

德国政府看到科学家和社会上文化名流、宗教人士的反战情绪,所以搞了个“签名活动”,连哄带威胁的要科学家和文化名流、牧师签字支持战争。93位科学家、名人、牧师都签了字,但是爱因斯坦不仅拒绝,还在反战宣言《告欧洲人书》上签字,一时间轰动欧美。当时的爱因斯坦就遭到德国民粹份子的威胁辱骂,他的行动被人监视起来。好在战争只持续了四年,当时的德皇威廉二世和首相主要精力放在战场,对于爱因斯坦没有直接的迫害。爱因斯坦确实无法干预战争,他只能一心搞科研,醉心于自己的相对论。

1921年42岁的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奖。一战后的德国国内可谓血雨腥风。德皇威廉二世被迫退位,新政府签订《凡尔赛条约》。但是德国人痛骂新政府软软无能,丧权辱国。德国政坛出现两个极端化,极左的德国共产党和极右的民粹团体。最终右翼和极右翼结合绞杀了德国左派。德国政府历经史特瑞兹曼和兴登堡的右派务实的政治统治,勉强将社会稳定下来。但此时的德国已不再是一战前的德国。

一战后德国科学家纷纷拒绝参加战胜国的一切学术活动,但偏偏爱因斯坦参加了。1922年爱因斯坦访问法国,希望法德和解。但是这激怒了德国极右翼势力,他们要谋杀爱因斯坦。不过德国政府希望走和平路线。欧洲于瑞士日内瓦成立了国际联盟,爱因斯坦受邀担任国联委员,毕竟他的专长不是搞政治,所以国联的岁月并不愉快,他很快退出了国联。

爱因斯坦在国际上声望很高,他同情苏联,厌恶欧洲的官僚主义,他反对日本军国主义,他同情德国南部新政权魏玛共和国。但是德国纳粹党的兴起,反犹太主义甚嚣尘上。爱因斯坦本人见证了一战前后德国的混乱。他深深的观察到,德国已经不再欢迎他,危机四伏。于是1932年他和妻子趁着出国访问的机会离开德国。1933年纳粹上台,爱因斯坦成为重点打击目标,他的家被抄,财产被没收。纳粹抹黑他并焚烧他的一切著作。爱因斯坦在美国发表意见抗议,主张一切形式的反对纳粹党,纳粹党也悬赏谋杀爱因斯坦。不过爱因斯坦直到最后再也没有返回德国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