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所知道的欧洲小镇

 JeremyJee 2017-10-16

2017-10-16 晓南


这些年,我去过的欧洲(五)


这些年,我去过的欧洲


                               之


                     我所知道的欧洲小镇


【按】

近年来,越来越多到欧洲旅游的人开始走欧洲深度游的路线,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深度游方式,便是找一两个著名的欧洲小镇,比如薰衣草小镇,葡萄酒小镇,滑雪小镇等等,进行深度体验。我的确认为,相比于那种蜻蜓点水式的十日欧洲数国游来说,这是打开欧洲更正确的方式。

所以今天我也讲一讲,我曾经造访过的几个欧洲小镇,只是不同之处在于,这些小镇都算不上是旅游公司清单上的热门旅游胜地,而是我出于工作途经或者不经意的原因,而有幸造访过的小镇。不过我觉得这样反而更加具有代表性不是吗,因为这样我就能够更加公平地向大家勾勒一幅欧洲普通小镇的典型画面。

 

01马克多夫(Markdorf):令人惊艳的德国小镇

那一年秋天,我们一行人去德国拜访一家供应商。这家供应商位于马克多夫小镇,他们告诉我们到了马克多夫火车站以后,循着某一条路线穿过镇中心,走一走就到了。这是典型的欧洲特色:工厂 + 公司总部位于某一个小镇,而小镇的大小也就是我们天朝人散散步的直径和周长。

先上一幅马克多夫火车站的照片。我们就是从这里作为起点,放松而又自信地走向供应商的。

在我之前的印象中,制造大国德国并不是一个浪漫的国度,所以对此行能够看到的风景,事先也并没有太多期待。然而,惊喜总是发生在意料之外。甫一走出火车站,我们就不禁被路上的风景迷住了。

如此整洁有序的环境,确实符合德国人严谨的性格。

多么小确幸的田园牧歌。

当看到这一幅诗与远方时,我们真的是倍感意外的被惊艳到了。

在途中,我们为了确保没有走错路,向一位当地的德国大妈问了一下路,一贯的局面,这位德国大妈非常热情,亲自带着我们走过一处地下通道,直到确信我们不会走错方向为止。一路上,她还跟我们聊了很多。当我们夸这个小镇漂亮时,她倍感自豪地表示赞同,并抱怨说如果不是政府近年来无理的拆掉了一些老建筑的话,原本会更加美丽。听到这句话时,来自China的我耸了耸肩,竟一时无语凝噎。

供应商位于小镇城区的边缘,对于我们一行人来说,从火车站以左顾右盼的方式走过去,也就是二十多分钟的路程。拜访完供应商以后,在等候火车的间隙,我们在小镇城区内又绕了一圈,这回真的是被小镇的秋色迷倒了。

这红瓦白墙,蓝天绿树。

这蓝天绿树,红瓦白墙。

 

秋色里,这富有设计感的民居。

秋色里,这富有几何感的民居。

秋色里,这富有色彩感的民居。

 

蓝的耀眼的天空下,当然肯定也少不了这哥特式的教堂。

蓝天,白云,整洁,有序,寂静,富有设计感、几何感和色彩感----这个美丽的德国小镇,在那个秋天里,像一次意外的偶遇一样,留给我如此惊艳的一瞥,令我如此难忘。

然而在我关于这座小镇的回忆中,还有一段关于那家德国公司的故事。那是一家经营如此有序、管理如此正规、工厂如此整洁的国际化公司,在拜访期间我非常惊讶的得知,他们的已故创始人没有留下后代,如今他们公司的股份,由总部位于瑞士的旨在支持和资助贫困儿童的基金会持有,也就是说,他们虽是德国公司,但是老板却是瑞士的基金会,他们的经营利润,用于帮助贫困儿童!这个故事的确令我深感惊讶。这个故事,以及那个秋天里美丽的德国小镇,使我对欧洲人的精神世界,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和体会。

马克多夫(Markdorf)小镇,我会永远记得你。


02瑞士小镇英格堡(Engelberg):冬天的童话

那年初冬,当我们做旅行计划的时候,对于如何安排旅行中间的一个周末,进行了争论式的探讨。当Y弟根据booking.com网站的人气评论,推荐瑞士小镇英格堡的时候,我当时其实并没有太在意。然而事实证明Y弟的建议是无比宝贵的,那年初冬的英格堡之旅,让我平生第一次见识到了,此前我只能在想象中或者童话里看到的白雪世界。每当我回忆起来,那两天经历总是如此的真实而又飘渺,仿佛那是一次到一个遥远世界的梦幻旅行。

我生长于北方的雪国吉林省,从小见惯了皑皑白雪,但是当我看到阿尔卑斯山下、瑞士小镇英格堡的雪时,我竟然被深深的震撼了----夹杂着一种嫉妒的心情。

当我们到达英格堡的时候,已经是周六的午后了。一路上雪花飘飘,我们就一路上憧憬着阿尔卑斯山雪峰的场景。到了英格堡一下车,还没登山,我们一下子就被小镇那美的令人窒息的雪景惊呆了!

左侧红黄色的房子就是我们住的宾馆,站在宾馆门口,面对迷人的雪景,我张大了嘴巴。

如诗如画,实在太迷人了!

我们怀疑自己是不是来到了传说中的童话世界。

这一流,不是来自阿尔卑斯山上的雪水,是十块钱一瓶的依云。

匆匆看了几眼小镇的雪景,我们就先风尘仆仆地爬阿尔卑斯山去了。第二天凌晨,天还没有大亮的时候,我就迫不及待地爬起来,从宾馆的阳台上向外望去。

一层淡淡的蓝色,笼罩在冰雪世界的上方,如烟,如雾,如梦,如幻。

 

这简直是一个比童话还要童话的世界。

匆匆吃过早饭,我们就一头扎入小镇那令人如醉如痴的白雪世界之中了。

这如诗如画的雪国奇景。

这如诗如醉的雪的世界。

我的同事生长于江南,相比于我来说,面对如此美丽的雪景,自然是更加没有免疫力。

我喜欢敲山震虎,大哥则来个敲树震雪。

敲树震雪还不够过瘾,干脆以掌击雪。

以掌击雪还不够过瘾,那就在雪地上印下自己矫健的身形。

还嫌不过瘾的大哥已经玩疯了,恨不得把自己与英格堡的雪抱在怀里,打包带回家去!

这比我见过的银装素裹还银装素裹。

这比我见过的素裹银装还素裹银装。

无敌童话感。

绝妙童话感。

简直就是一个被白雪玩坏的世界。

白雪与绿树交相辉映。

绿树与白雪交相辉映。

额,我那双多情的眼睛,竟然在洁白无瑕的雪的下面,发现了红豆!那位写红豆生南国的东方诗人,显然没来过西方的英格堡。

噢,多情总被无情恼,当我发现这位滑雪归来的美女时,已经错过了采摘红豆的机会。

然而最令我羡慕的,是这群滑雪归来的孩子,他们一大早出发,搭乘缆车到达阿尔卑斯山之巅的滑雪场,尽情玩到吃饭的时间,再沿着阿尔卑斯山的雪道滑下山来,简直太爽、太幸福了。这是他们列队回家吃饭的情景,这充满动感的一幕,无比生动地勾勒了,生活在阿尔卑斯山下的孩子们那令人艳羡的冬日生活。

儿童也不例外。你看这一对儿坐在粑粑的爬犁上,喜笑颜开,直对着我们几位东方叔叔说哈罗。

这一对儿,干脆跑到自家的院子里,在雪中翻爬滚打,兴奋的又喊又叫。

这时最温馨的一幕出现了:他们的祖母站在窗前,慈祥的看着这一对儿在雪里翻滚嬉闹的儿孙,嘴里咯咯咯的笑不停,恰好被我们抓拍到。好一幅天伦之乐的画面。

与前面的德国小镇马克多夫和后面我要写的荷兰小镇相比,这个瑞士的英格堡小镇算是在旅游界有点名气的了,但是我来这里的确不是出于事先知道她有名,而是造访阿尔卑斯山的一次路过。然而这个小镇的雪景,完全颠覆了来自北方的我此前固有的印象。设身处地,我是真切的体验到了那种童话般的感受。小镇是如此之小,阿尔卑斯山下的环境是如此之好,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是如此的平和而与世无争,那洋溢在无论老少幼人们脸上的笑容,以及滑雪的英姿,都向我们诠释着一种、在我们看来、堪称世外桃源般的幸福生活。难道,这就是传说中所谓的诗与远方?


03荷兰的哈德维克(Harderwijk)小镇:我曾经走过你的每一寸土地,但是我不带走一片云彩

到目前为止,对于我来说,在祖国之外,再没有比荷兰的哈德维克小镇这片土地,更熟悉和更有感情的了。在不同的季节里,我去过哈德维克那么多次,看到过那里如此多的风景,行走过那里如此多的路,见识过那里如此多的人,听到过那里如此多的故事。今天我终于有机会,尝试着饱含深情的,向人们介绍一下、这个不太为世人所知的欧洲小镇的风采。

哈德维克是我喜欢翻译的名字,英文是Harderwijk,网络上我看到比较流行的翻译是哈尔德韦克,但是一向自负的天蝎座的我,一向坚持我自己的翻译方式,决不妥协。

历史上,哈德维克濒临大海,是一个海边的海鲜集散地,所以是在鱼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座小城,至今还保留着与捕鱼和卖鱼有关的历史痕迹。

这就是当年的鱼市旧址。诺大的海鱼交易市场如今变成了一个广场。

广场边有很多特色餐厅,我已经记不清在这些餐厅里吃过多少次饭、喝过多少杯酒了。

这些年来,每当我走过这里的时候,当地人总喜欢跟我讲这些有关哈德维克历史的捕鱼卖鱼的故事,甚至,为了让我更好的体验哈德维克的海鱼文化,他们还曾经带我去小镇上的海鲜馆饕餮大餐过一次。

小镇上的海鲜馆。
小镇上的海鲜馆。
小镇上的海鲜馆。

海鲜馆里的木柴。对此我只能说:他们欧洲人的自然资源确实太丰盛了。

然而关于哈德维克或者说荷兰的海鲜,我最生猛的记忆还是那年夏天,著名的哈林(Haring)鱼上市的时节,我以当地最经典的方式,野蛮地生吞一整条哈林鱼的经历。当时荷兰人问我敢不敢挑战他们传统上最生猛的生吃哈林鱼的方式,我就以这样一种为国争光的方式回答了他们。

除了捕鱼卖鱼的故事,哈德维克人还喜欢津津乐道的,是关于哈德维克湖的故事。就像前面讲过的,历史上哈德维克是一个滨海渔村。后来善于围海造田的荷兰人把一片海给围了起来,形成一个大湖,最初当然是咸水湖,但是由于与大海完全隔离了,所以经过几十年以后,就逐渐变成了如今的淡水湖。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神奇?难怪哈德维克人总是无休止的跟我讲这个故事,以至于后来我都可以替他们讲给别人听了。

就是这座湖,其实我真没问过哈德维克人这湖的名字,我自己就任性的称呼它为哈德维克湖了,如有误导,纯属巧合。

落日的余晖下,站在湖边,空旷而寂寞,浪漫而优美。

浪漫而优美的,还有这些飞鸟与天鹅。每次漫步湖边,我都会看到黑压压的飞鸟浮在湖面上,向我展示着生态的美好。

在阳光灿烂的夏日,湖上还会有点点白帆,那是人们在划水。关于哈德维克湖,我还有一次十分美好的记忆,那一年夏天,一位身体健壮的哈德维克人带着我,给我一支浆,坐在他那又尖又长的小舟里,一起划到哈德维克湖的另一边,吃了一顿海鲜。如此美好的回忆。 

湖边的风景很优美。

湖边的风景很动人。

从哈德维克湖穿过鱼市遗址走下去,就是哈德维克镇的市中心。

欧洲小镇都是这样,街道狭窄,多数用古旧的砖或石铺设路面。 

早年到访哈德维克的时候,我都是住在市中心的老宾馆中。这是老宾馆旁边的小广场上的树。欧洲到处都是树,哈德维克更是如此。

当年我每每趴在老宾馆的窗前,偷窥小镇人家的庭院,发现庭院里的每一株花、每一棵草似乎都经过主人的悉心打理,所有的物件都布置的井井有条,干净整洁,没有一丝杂乱,整齐的桌椅,两盆花颇有风度的摆放在桌面上。 

这种不求奢华、但求整洁有序和品味的生活态度,在我所知道的欧洲里,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而这种生活态度可以说是我最欣赏欧洲人的地方之一。

小镇的市中心有一座广场,广场四周一圈是各色餐厅。

在老宾馆的旁边,有一座教堂。事实上,就我所知道的,在哈德维克镇上至少有两座教堂,相距不远,在宗教派别上有些不同,但是他们却和平相处。当我坐在广场上的餐厅里喝下午茶的时候,分明听到了两座教堂在鸣钟的时候,彼此错开一点时间。他们这种和谐相处、互相包容的态度,令我印象相当深刻。

我曾经在一个夏日里阳光灿烂的午后,绕着哈德维克小镇,漫无目的地走了一圈。

绿树成荫是那天的第一印象。

绿树成荫里,还满是鸟的歌声。

鸳鸯或者是野鸭,悠闲的游弋在河面上。

经过这里的时候,我想起了《再别康桥》里的那句:“那榆荫下的一潭

狭窄的街道铺着古旧的砖石,却又是如此的整洁有序。

他们的儿童坐骑。

他们的孩子在这里玩耍。

下面集中介绍一下他们的民居。绿树掩映中,这样的房子多讨人喜欢。

每一家的房子,似乎都在追求一种独具个性而又富有几何感的造型设计。

林中的民居:几何、线条与色彩的构成。

绿树掩映中的民居:几何、线条与色彩的构成。

从这个角度去看,这栋民居与院子里的树,构成了一幅绝妙的水彩画,这也太美了吧。

如果沿着哈德维克湖绕过去,有一座风车,这可是荷兰的四大国宝之一。

我围着风车转过很多圈,据我研究,这是拍摄风车最好的角度。那艘姿势颇为妖娆的红色帆船相当上镜,大有喧宾夺主之感。

哈德维克是一座被森林环抱着的小镇。这颗大树惊艳了我的大哥,虽然他的家乡并不缺少森林。

就在这一片森林之中,我曾亲眼看到过一只飞速奔跑的灰色小鹿。

日子越过越幸福。后来,在这一片森林之中,建起了一家很优美的星级宾馆,此后每次来哈德维克,我就住在这里了。

清晨,站在宾馆的阳台上,一眼望去,全是树。

宾馆旁边有一片草地,里面总是有几匹马儿在吃草。草地旁边就是交通要道的十字路口,竖着一块哈德维克的牌子。

我很喜欢站在草地围栏外边,看马儿们幸福的吃草。

在宾馆的旁边,有一座跨越公路的人行木桥,我抚摸过桥上的每一块木头。

桥是给行人和自行车走的。

清晨我漫步在桥上,偶尔还能遇到晨跑者。我抚摸过桥上的每一块木头。

即使在深秋清冷的早晨,我也曾到桥上踏霜。

我的家乡吉林省,冬天有银装素裹的雪景,秋天有五彩绚烂的秋色。然而瑞士英格堡小镇的雪景,还是惊艳了我。然而惊艳的故事,到此还没有结束,因为,就是在这家森林宾馆的周围,哈德维克以其灿烂的秋色,再一次刷新了我对于秋天大自然所能展示的美的认知。

秋天来临的时候,树木开始着色。

或许是上帝打翻了颜料盒,树木竟然被染成如此五彩缤纷的颜色。

到处是落叶,铺满了地面,但是欧洲并没有辛勤的清洁工来打扫它们,于是,落叶也成了这秋色中重要的一员。我说,我好喜欢这样的自然原生态。

我说,我喜欢这种落叶满地、无人打扫的样子。这才是大自然应有的模样,这才是我们打开大自然的正确方式,我反对打扫落叶。

这难道不像是另一种童话吗?

这分明就是一个秋天的童话。

当夕阳也加入这场童话的创作的时候,就更加如梦如幻。 
哈德维克的黄昏:多么神奇的秋天的童话!

深秋的清晨,当寒霜落在绿草地上,虽有绚烂的树叶陪衬,总未免有一种凋零之感。

即使如此,动物们也仍然就着寒霜,津津有味的吃着青草。生命无价。哈德维克属于它们,我只是一名匆匆过客。

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清冷的早晨,我向哈德维克深情告别: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04后记

从德国的马克多夫,到瑞士的英格堡,再到荷兰的哈德维克,走过了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我想它们基本上就代表了当下欧洲人民的日常生活。他们和平相处,与世无争;他们爱护环境,尊重自然;他们注重家庭,耐得住寂寞。

关于寂寞这一点,我有着深刻的体会。欧洲小镇是如此的寂寞,走在路上你很难看到行人,晚上商店早早的关门。特别是当你走在无人的湖边的时候,微风拂过,一种无限的寂寞之感油然涌上心头,对于习惯了热闹和夜生活的中国人来说,这种寂寞其实是很可怕的。所以有句段子对此说的入木三分:欧洲是好山好水好寂寞,中国是好脏好乱好快活。

所以,也不能简单的对比讲中国好还是欧洲好,严格的说,喜欢的就好。对于我本人来说,我是耐得住寂寞的人,也是深受欧洲文化吸引的人,所以我的确是能够忍耐欧洲小镇的这种寂寞,也确实更加喜欢这里的环境和这里人们的生活态度。但是我从来不想以此来证明欧洲比中国好,因为这只是我个人的喜好而已。我写这一系列欧洲游记和评论,也仅仅是表达我个人的思考和描述我个人的所见所闻。如果我有什么目的,那就是告诉大家一个我所知道的欧洲世界,伴随着我的某种心愿:希望你喜欢。仅此而已。

但是我仍然坚持我的某种思考,那就是:从当下的欧洲人身上,我们到底能够借鉴些什么?

在欧洲,几乎有名的工厂和公司总部,都是分布在各个小镇上,而不是像中国那样,资源高度集中于中心城市。我认为这一点确实值得我们中国借鉴。一方面,这说明了欧洲的发展的确比我们均衡,以各个小镇的人、财、物资源,就足以支撑起大工厂和公司总部,就这一点而言,我们中国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假如中国也能做到像欧洲那样,在二三线、三四线城市都能均衡的支撑起大工厂大公司总部,那么我们国内的由于资源高度集中于中心城市而带来的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比如交通问题,房价问题,户口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空巢问题等等。那时候,中国也将是一个发展极为均衡的国家,就像今天的欧洲一样,每一个小镇,都有着同样优美和整洁的环境。

在这些寂静的欧洲小镇里,虽然看不到大城市的喧嚣,但是人们也都普遍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极好的文化修养和公德素质,他们过着与世无争而又讲求品味的生活,从衣着、庭院到一草一木,都讲求得体、整洁、有序,从内到外都洋溢着一种文明社会的气息。他们在文化上非常包容,容得下各种文化、宗教、异类以及各种奇奇怪怪的主张。

但是,人性都是一样的,他们也一样深受新世界的诱惑,渴望着享受最新文明和科技进步的成果。漫步在哈德维克小镇的街上,我看到的多是老人,极少看到年轻人。好奇的我问过他们,他们告知我,年轻人都跑到阿姆斯特丹之类的大城市里去寻找人生的未来去了,包括跑到国外寻找未来的年轻人。即使在中国的上海,我也认识不少来这里奋斗的、来自欧洲的年轻人。甚至我一位德国朋友的老妈,也嚷嚷着要来上海,理由是上海的酒吧里不歧视老年人!哈哈哈。

有意思的是,曾经在欧洲有当地人对我一通感慨:我们发现,与你们中国人在一起最有安全感了,因为你们中国人最不喜欢搞恐怖袭击活动!哈哈哈。我晕特。

难道,互相欣赏,互相吸引----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和欧洲人的未来?但愿如此。

不管怎么说,我走过哈德维克的每一寸土地,抚摸过哈德维克的每一株青草,这份情感,这份记忆,将是伴随我终生的美好回忆。但是,回忆终究是回忆,所以,就像前面讲过的,在那个寒霜习习的清晨,我煽情的对哈德维克说: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续)

作者邮箱:jeremycuriousman@icloud.com 

微信公众号IDthink-ro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