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印度叫阿三不是没有原因的

 名可达 2017-10-17
  本来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大国”,现今,有一个数据立马要赶超中国
  山川文社头条号原创作者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漂亮迷人的皮囊总是千篇一律,有趣高尚的灵魂万里挑一。这句话不仅仅能用来形容人,用来形容一个国家也毫无违和感,今天就来浅谈一下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看看它到底是否拥有所谓的有趣高尚的灵魂。
  印度拥有宽阔的地域,丰富的资源,耕地面积仅仅少于美国,稳居世界第二,同时还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虽然总体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是很高,但是,经济增长速度却让人惊叹,稳坐第一。在国家发展理念上一直追随英国,信奉西方国家的弱肉强食价值观。另外,它的军事军备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有强大的军队做支撑,排在世界第四。
  这里说到了印度的人口,那就不得不说一下现今的印度人口已经接近13亿了,也就是说其人口数量超过中国已经成了必然情况。在这里我们可以算一笔账:
  那就是,中国现在平均每年出生1600万,死亡900万到1000万左右,可以说,中国人口一年增长不到700万,人口自然增长率千分之五,而反观印度呢,其人口自然增长率差不多就是我们的三倍,一年可以比我们多增加1000万人口。
  所以说,按照印度现在的增长速度,印度人口反超中国十年算是比较可能的数字。
  已知的最古老的印度文明是公元前第三千纪的印度河流域文明,通常以其代表遗址所在地哈拉帕命名,称为:哈拉帕文化。哈拉帕文化在达到相当发达和成熟的情况下,由于至今不明的原因而衰落以至最终彻底消失。取代哈拉帕文化的是由西北方进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带来的新文化体系,这一文化是古典印度文化的起源。
  不过尽管如此,面对西方列强入侵,它却从来没有打过一场漂亮仗,这就让场面一度很尴尬了。
  为什么说它打不过西方列强呢?这就要做一些补充说明了。
  很早之前的事就不在这里多做渲染,说说近代,那时候葡萄牙和荷兰这两个靠海发家的强国盯上了资源丰富,有发展潜力的印度。最终,为了抢夺这一亩三分地,开火了,最后荷兰得到了更多的领土。继而,英国和法国也来分一杯羹,印度最后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对英国俯首称臣了将近半个世纪。直到今天,印度在一些重大事件上,都要征求英国女皇的意见,真的也是有够心塞的。
  英国对印度近百年的统治,从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人种上占有极大优势,对印度整个民族的血液进行了洗换。让印度从根上融入了西方国家的文明体系。这给印度带来的巨大无法弥补的民族创伤,但关键是印度本身不以为然,还沾沾自喜,甚至,效仿西方。对周边国家和地区采取种种手段进行领土扩张。
  尤其是对周边弱小国家,印度一点都不君子,行事一点都不光明磊落,净爱耍些见不得人的小把戏,对那种比自己强大的国家,它就好声好气的奉为座上客,比自己弱小的国家,就背地里耍些小伎俩骚扰,恃强凌弱的行为真是让人看不过眼。
  同样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在唐朝的时候我们的实力就已经能够甩它几条街了,在巨大的实力差异下,它也不敢对中国有什么坏心思,我们也没有那种欺负别人的习性,大家都相安无事的在各自的轨道上发展着。不过天有不测风云,狮子也有打盹的时候,清代时期,工业文明冲击世界影响了世界格局,西方列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了大清的国门。
  之后,中国受到了重创,国力严重衰竭。印度作为被侵略过的同道中人,不仅没有伸出援助之手,反而跟着打压它的东家英国联军横叉一脚,想要从自己的老邻居这里拿走点什么。没有施以援手能够理解,毕竟当时它自己都是一个泥菩萨,自身难保,但是,你趁火打劫就有点过分了。
  后来,日本把魔爪伸到了印度,那时候它的老东家英国忙着对付希特勒,根本无暇顾及它,另外,老东家本来就志不在此,所以,就放任它自生自灭。如果,没有中国远征军的帮助,必定逃不过被日本蹂躏的命运。
  好家伙,没想到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它就屁颠屁颠的围着西方列强转。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那就是印度在对待自己曾经的统治区域巴基斯坦也能不留情面的痛下杀手,在孟加拉和巴基斯坦发生纷争时,明明是人家两国的家事,关上门来自己解决就好了,但是,它却故意挑唆两国开打,自己隔岸观火,最后坐收渔翁之利。
  后来,印度又一次上演这种戏码,吞并了锡金,使其成为了自己的一个邦。面对西方国家,被打到家门口都不敢吱一声,在周边邻国面前却一而再再而三耍威风,恃强凌弱的嘴脸更加显露无疑。所以说,印度就是个小阿三,披着大国的皮囊,却始终在做着毫无大国风范的事情,更谈不上有趣高尚的灵魂。
  不管怎么说,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善始方能善终这句话还是有一定的哲理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