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中国》,户外圈最受欢迎的公众号~ 涉水,是依靠登山者自身的力量通过河流。掌握涉水过河方法,既可以在徒步时应对平缓的河道,也是紧急情况下的最后选择。 在徒步中,我们一般会用到两种过河的技术:一种是架设绳索过河,另一种就是涉水过河。 危险激流路段,如必须过河,应该架设绳索,确保安全;在一些河道宽、水流平缓、水不深的河段,不妨采用涉水过河。 使用绳索过河的技术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详细介绍过,适用于渡过激流的情况。而今天要介绍的是适用于平缓河道的涉水过河技术。 涉水过河技术并不适合所有需要过河的情况,它只能在特殊的情景使用。 两种需要涉水过河的情景 涉水过河是在特定的情况下使用的:在需要频繁过河时,涉水过河是一种因地制宜的方法;在不得不过河的陌生线路,涉水过河是唯一的选择。 情景一:频繁过河——国内的一些线路过河很频繁,例如在夏特古道、狼塔C+V等穿越线路中,涉水过河都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次数之多足以使穿越者麻木。
情景二:陌生线路,被迫过河——如果是在穿越一条陌生的路线,途中遇到河流拦路,不得不涉水过河。
需要频繁渡过河流时,每次都用绳索费时费力,可以采用涉水过河。在陌生线路中被迫过河,只能涉水通过。 如果你在徒步时遇到以上两种情况,准备使用涉水过河技术,在过河之前,你需要完成四项准备工作。 涉水过河前的准备 涉水过河作为一项有风险的过河技术,从准备工作开始就需要小心谨慎:选择适当的过河地点,判断能否涉水过河,仔细穿戴装备。 1.过河点选择——第一项准备是找到合适的涉水过河地点。河流通常是蜿蜒的,找到合适的过河地点,避开风险隐患,是安全过河的前提。 选好过河点后,就需要对河水流速和水深进行判断,以此判定此处是否适合涉水过河。 2.水速判断——第二项准备是判断河水流速。若水速较快,需要重新选择过河地点。 以下情况说明水流湍急,不适合涉水过河:
3.水深判断——第三项准备是判断河水深度。若河水较深,也需要重新选择过河地点。水深判断标准如下:
如果你拥有足够的技巧,即使是齐胯深的河水也可以涉渡,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齐膝深的河水已经非常具有挑战性了。(来源:《登山手册》,[美]克雷格·康纳利(Craig Connally)著 严冬冬 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