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玄牝中的生命奥秘(八.子午周天功)

 kmcites 2017-10-17

怎样练精化气?前面说过玄牝一窍是在意的作用下水气交合而成一点真阳,并由此逐步开启了一种内呼吸(胎息)的新的境界(“内环境”),在这种胎息的“内环境”下,再通过意念导引将气中“水”(一点真阳,或灵动)下注到阴桥穴而再练精化气,气过肛门(下鹊桥)上尾吕穴而实现堵(不)漏的效果,此气仍为真阳之气,自然只升不降。

这里有意思的是气和水的比喻,实则为一物,如水在高温下可成气,此气在低温下可成水的变化一样,只是因温度不同而产生的结果而已。在实际练功过程中,则是先觉一灵动(很舒服的“通”的感觉,并可与内呼吸同步呼吸),通过意守增强此灵动,待能稳定此灵动或进入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的状态时,可意引阴桥穴,过尾吕穴,上升命门穴,过夹脊、玉枕穴而上尼丸穴,即督脉(阳脉)气的升华过程,此为练精化气的过程。当然,其过程中如上升的气不足,可在夹脊穴处沐浴,即是守在那里放松如静,不再用意导引,其感觉如同在海边晒太阳般舒适。在尼丸穴也可如此意守,待能意守随意时(即想到尼丸,气即可到尼丸时),再意导引至中丹田(中丹田仍然如下丹田一样的虚位中位置),当灵动或气从任脉(阴脉)下降时,有凉的感觉,如同水流下一样(这种感觉一开始不明显,随着修练过程越来越明显,也许有的人没有这种感觉,仍是气的流动,但没关系),所以丹道书中过上鹊桥(鼻内)至口中时,称为华池,在此,练到好时有甘甜的津液显现。再下重楼(喉咙)至檀中(中丹田)又称为玉池,仍以心的凉液为最佳标准作为验证,此处也需适当沐浴。最后再由中丹田导引至下丹田,此为龙虎相交,按易经的离坎卦为抽坎填离,实则为水气相交,意引气(真阴水)随而入下丹田,其过程中有全身过电的强烈反应。
阴桥穴在我们身体里边或在道家眼里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大穴。我有幸看到一篇熊春锦撰写的《人法地漏尽通揭秘》的文章,其中对阴桥穴作出了更为科学精彩的解读。阴桥穴位于前烈腺下方,肛门和前阴中间上位处,有一三叉口和三条通路,一支通尾闾穴(藏精所在),一支从尾闾上升通下丹田,另一支通前阴,并与前列腺互为阴阳,阴桥穴为阴,前列腺为阳。练阴桥穴实际就是堵通前阴这一通道,防止从尾闾滴漏来的精被漏掉,通过意火使气水相交而将北海水中精(真阳)化升为阳气(产生灵动或通的感觉,还有凉或热的舒适感觉)。这就是练精化气,抽坎填离过程的第二步。我练阴桥穴的时候,特别是白天行走过程中,内呼吸(胎息)是处于最稳定的状态,而且全身过电反应强烈,似有百脉皆通的感觉,效果非常好。我从此穴获益非浅,对此穴印象深刻。
练精化气的第三步是冲督脉三关的第一关——尾闾关。尾闾关又叫下九窍或九头狮子,平时阴关固闭,常年不能开,故名九重铁鼓。练功时,阳气冲关被比愉为太子射九重铁鼓,以示冲关的难度。尾闾关又名地轴、神壶,又名朝天岭,还名为龙虎穴或三叉骨,内外相通有三路:玉炉,内肾,夹脊(与阴桥穴有相近之处,是不是同一处有待考证),上通夹脊、玉枕,直透顶门而上尼丸。我冲此穴时,没有意守此穴,而是在守阴桥穴时,通过导引、意守命门、夹脊穴或尼丸穴而实现气过尾吕上升而冲三关的。
其实,基本上是在内呼吸(胎息)的情况下,通过意引而绕的小周天,呼气时气从尼丸穴降到檀中穴,再降到阴桥穴,中间可两次呼气或沐浴,也可一气哈成,吸气时气从阴桥穴上升到尼丸穴,同理,初期仍可在夹脊停留或沐浴或两次吸气。即使是意引,也会引起很强烈的身体(过电)反应。但有一次出现身后命门憋气、涨痛的感觉,而且越来越疼,后通过小周天路线上引,形成鸡蛋粗的一股白气团,慢慢由命门上夹脊、玉枕最后翻过泥丸而落入下丹田,疼痛消失。
这种练习,一开始也只是意走,气的感觉几乎没有,但在内呼吸(胎息)的环境下,很快就有了“气”感,这种“气”与呼吸的气又有所不同,似乎是一种灵动或突然的“气通”,但伴随着过电反应明显有气流动或气的感觉,就是感觉很特殊、很舒服,而且不断地意守,这种感觉会越来越明显,明显到一定程度就会随意的导引而有方向性、有大小的流动。最后,还伴随着这种“气”的流动而觉知到“神”的出现。这种“神”似乎是冥冥之中的一种空灵,一旦它出现就会无所障碍,会变得通透舒适,可大可小,可线状也可成图象或点或面,可以同时存在几个位置(或场景),甚致发散到全身或集中到一处,往往无中生有,凭空出现。而且"神"到之处便有意、气相随,似有通或出现阴阳相济(摩擦)的感觉。当时神意似乎没有完全分开,有路线方向的感觉,随着意念的导引,“气”随着达到神定的位置,“气”的流动过程是阴阳相济(摩擦)的过程。我在静功练习过程中,“神”的景象更多一些,效果更好些,如穴位对穴位、一个穴位对多个穴位呼吸或多个穴位同时呼吸、全身呼吸,在这些呼吸产生或出现的情况下,才逐渐明了意和气的路径和方向。“神”的最大特点就是“神”到即通。意引随内呼吸前降后升,练到后期可同时意守上下丹田,同时内观气成上下流动的环形,流动的速度由慢逐渐训练增快,后快到上下同时并存,最终上下丹田合为一田,以光的速度即现小周天,而成光环,甚至,最后成为一条上下流动的白柱。此即时道家所说的知白守黑的含意所在。实际上,后期子午周天功练习是与大周天练习并存的,或者说是同时混练的。
这种练习不仅仅只是在打坐时如此,即使一整天行走坐卧只要有可能都不断地进入状态训练。如此这般,打太极拳的气感也开始逐渐明显起来了。随着练习的深入呼和吸配合越来越好,全身过电的感觉也越来越敏感,出现轻轻一呼一吸都有较明显气动感觉的现象,无论是开始采取脐轮呼吸还是沿固定路线周天呼吸都会带动全身呼吸。慢慢地太极走架的效果也越来越好,似乎太极拳练习与静坐周天功练习相互相承,互相促进。
需要说明的是:整个子午周天练习包括之前的筑气鼎内呼吸练习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放松、入静的不断深入。这个过程,各种功法上都有不同的方法,如吐纳法、闻声法、意守法、颂经法等等,甚至通过动功,由动中求静法例如太极拳走架、易经洗髓、八段锦、瑜伽等。但都不外乎是意念(包括声音)与呼吸的配合。实则是分清阴阳,用心专一的放松、入静过程。
阴阳本来很好理解,在身体上就是左右,上下,前后,内外等,但实际上在气的感悟上则很难区分开来。只有练功到一定深度才能真正感觉到真阴阳。所以,太极拳理中有分清阴阳才是对太极拳开悟的说法。我能分清阴阳实际上是在大周天以后,悟空和虚的过程中才感受到真阴真阳的(后面细说)。但,在小周天修练过程中,也初步体验到了黑与白,冷与热,松与紧,静与动的变化和不同。特别是放松、入静感触较深:放松、入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概念,而是全身心一层一层的放松、入静,最后可感觉到似乎轻轻一念即可身体里的每个细胞都会松开来,同时伴随静,可以静到一切停止不动,最后任可念头都会消失掉,而进入恒定的状态。而且,有意思的是这种恒定的状态也分层次,很奇特的感觉或觉知。需要注意的是,此并非幻象,而是身心的真正放松、入静,即使在白天正常情况下都可以做到。这也许就是佛家所说的入定,或入世或大静大定的状态。总之,这种体验,没练到一定深度是根本无法理解的,语言也不能很好地表达这种感受。但好玩的是这种松的同时,有一股内在的空,似乎是一种无中生有的力在随着松而增强,即松中带紧;而静也是在内呼吸动的基础上的不断的静的过程。甚是神奇!
钟吕传道集注泽中阴阳是从观天象起认识的,我练功是从呼吸开始认识的,一呼为阳,一吸为阴,后经过驯练由呼吸阴阳转为内呼吸阴阳而体悟出精气的阴阳,即气为阳,精或液为阴,如天象中的气和液。精气相交而生神,后又体验出神,最后分出识神和元神,识神为阴,元神为阳。由此,得知:阴阳是有内含和外延的,内含是有层次的,一层一层往上走,外延是分类别的,即有形物的对称性如左为阴,右为阳。同时阴阳还是整体性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很容易使人想起计算机的核心原理,0和1,由0、1的数字,通过屏幕而化生出我们已认知的世界。同样,我们可通过练功,而化生出生命的全部世界。即所谓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是炁,是神,是鼎,是空,是无,是不同层次的大环境如似天地,在这样的环境中,由阴阳交融,此消彼涨,如同日月交潜而化生万物。我们练功实际上就是练阴阳,由外到内,再由内到外,由有形到无形,再由无形到有形不断深入,不同层次的阴阳交合运化的过程。如我在子午周天功后期(与“炁”鼎大周功同时练习时),在神的作用下,阴阳交媾(合)体悟已从外(皮夫)转入内(肌肉和骨),这是可以验证的,而且可重复感觉。真可谓:
一线阴阳在天机,万法不离太极体;
悟得呼吸阴阳气,登堂入室在玄梯;
八挂五行阴阳气,日月星晨照法依;
精气归一识神出,元神再现虚空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