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汉语拼音第四课1课时
2017-10-17 | 阅:  转:  |  分享 
  
海勃日戈小学一年级语文共享教案
总第节授课时间:2016年月日节
班级
课题
dtnl
主备人
陈艳娇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分配
一课时
审阅人
包永利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声母d、t、n、l,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正确拼读d、t、n、l和单韵母
ɑ
、e、i、u、ü组成的音节。
3.借助拼音,正确认读“马路、泥土”2个词语;正确朗读儿歌《轻轻跳》。
4.认识“马、土、不”3个生字。
教学重点:声母d、t、n、l和单韵母组成音节的正确拼读。
教学难点:n、l的发音;n、l和单韵母组成音节的正确拼读。
教学方法:讲述法

学习准备
幻灯片
个性化设计
教学过程:

一、字母教学

1.读准音。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图上画着谁,他们都在干什么。再找找图画中藏着哪些字

母,从而引出d、t、n、l。
(1)发音指导。

声母d、t、n、l都是舌尖音,学生很难直观感知其正确的发音部位。教学时,教师可用一些形象可感的动作,帮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找准发音

部位,掌握发音要领。教学d、t时,可让学生把手掌放在舌尖音

嘴前感觉不同的发音方法:发d时,手掌感觉不到气流冲由舌尖接触上齿出;发t时,有较强的气流冲出。教学n、l时,老师要放龈而形成的音。

慢发音速度,拉长发音过程,可让学生皱着眉头,捏着鼻

子发l的音,体会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的感觉,松开鼻子笑眯眯地发n的音,体会气流从鼻腔出来的感觉。
(2)编儿歌练发音。
教师要尽可能地利用与d、t、n、l发音相似的“的、特、呢、了”,编成儿歌,帮助学生较快地掌握发音要领。特别是声母n和l,初学时不少学生很容易混淆,可以编一些顺口溜,帮助学生加以区别。
2.识记形。
(1)观察字形。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细致观察情境图,说一说d、t、n、l的形体各自有什么特点。告诉学生:d就像鼓和鼓槌组合在一起的样子,t就像女孩手中握着的伞柄,n就像舞台背景拱门的样子,l就像男孩手中的鼓槌。
(2)形近字母辨析。
d、t、n与前一课所学的b、f、m形体有相似之处,学生很容易混淆。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学生掌握读音后,出示d、t、n与b、f、m,让他们细细观察,反复比较,小组讨论得出它们的不同点:左下半圆是d,右下半圆是b,一根鱼竿是t,一根拐杖是f,一个门洞是n,两个门洞是m。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展示雨伞实物:伞柄朝上就是t,伞柄朝下就是f。也可以启发学生编顺口溜,帮助记忆新学的字母,如,小鼓敲响ddd,伞柄朝上ttt,一个门洞nnn,一根小棍lll。
(3)书写字母。
d两笔写成,占中格和上格。书写时要注意左下半圆写饱满,第二笔竖不能碰到第一条线。
四、识字教学马教学时除了联系课文插图外,还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可以让学生说说自
己看到过的“马”,还可以让学生用“马”字口头组词,如“木马、马车”。
土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中的泥土,说说在哪里见过“土”。还可以让学生用“土”字口头组词,如“土地、尘土”。
不教师在学生熟读儿歌的基础上出示生字,让学生用“不”字组词或说话,如“不会、不敢、他不来了”,体会到“不”有表示否定的意味即可,不必作词语的解析。
五、问题提示
★学生分不清n和l的发音方法,怎么办?
n和l发音部位近似。因此,即使教师讲清了发音要领,仍会有一些学生发音时会感到困难。除了前述的“捏鼻法”,教师还可以用“掩耳法”指导:捂住耳朵,发n时,耳膜可以感到明显的鸣声,发l时,耳膜没有明显的鸣声。

t两笔写成,占中格和上格。书写时要注意横比较短,写在比第二条线略低的位置上。

n两笔写成,占中格。书写时要注意占满格。

l一笔写成,占上格和中格。书写时要注意一竖起笔在第一条线下方略低的位置上。书写时可以将d、t、n与学过的形近字母进行区别,如,d
?
b、d
?
p、t
?
f、n
?
m。


二、拼读教学

1.借助汉字拼读带调音节。

教学d、t、n、l与带调单韵母ɑ、e、i、u、ü相拼时,需要引导学生复习单韵母及其四声,为顺利拼读做好准备。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拼读。如,d、t、n、l与ɑ相

拼的音节:dǎ,“打水”的“打”;tā,“他们”的“他”;ná,“拿苹果”的“拿”;lā,“拉

手”的“拉”。然后,引导学生自己熟练拼读,并把自己会拼读的音节读给同学听一听。2.分辨n和l与同一韵母组成的音节。

教师要注意采用对比的方法,分辨n、l与同一韵母组成的音节的细微差别。可以联系口语帮助学生分辨、记忆。如,n
?
ùnù是“发怒”的“怒”,l
?
ùlù是“马路”的“路”;n
?
ǚnǚ是“女同学”的“女”,l
?
ǘlǘ是“小毛驴”的“驴”。

3.同伴互助练读带调音节。

声母d、t、n、l和ɑ、e、i、u、ü相拼的拼读练习,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先个体拼读,然后同伴评议。教师还可以将音节做成拉动式卡片或翻动式卡片让学生反复练习,采用同桌比赛、“谁是拼读小高手”对抗赛等多种拼读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三、词语和儿歌教学

1.词语。教师引导学生在单幅图说话的过程中带出两个词语“马路、泥土”,联系图画和生活

实际讲解意思:“马路”就是城市里的宽阔平整的道路,我们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线;“泥土”就是小草、野花生长的地方。然后,教师借助卡片指导学生正确拼读音节。

2.儿歌。儿歌《轻轻跳》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小兔和小狗的可爱表现,教育学生要爱护小草。

tù、nǐ是本课新学的音节,教师可以先放手让学生拼读已学的音节,然后再由同伴带读、反复拼读来巩固新学的音节。还要圈出儿歌中要求认识的生字,通过伙伴合作的方式进行复习。儿歌要反复朗读,基础好的班级还可以熟读成诵,培养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声母d、t、n、l书写指导时,要注意新的笔画竖右弯“”。

二.结合图画,学习声母
1.认识声母。谈话引入:单韵母i和u,都有自己的爸爸妈妈,想认识它们吗?
出示卡片y和w告诉学生:小i的妈妈叫大y,小u的爸爸叫大w,大y和大w是声母,所以我们也叫它们声母y、w。
2.教师示范读,提醒学生注意:声母要读得轻而短,学生试读。
3.引导学生联系图画,识记声母y、w的音和形。
教师提问:仔细找找,图上的哪些地方像声母y和w的形状?
引导学生试编口诀:树杈树杈yyy,屋顶屋顶www。
4.同桌交流,做字母手指操。
教师提问:你会用自己的小手摆一摆大y和大w的形状吗?
三、故事激趣,学习音节
1.教师讲故事,认识yi、wu、yu。一个星期天,i、u、ü三个小朋友约好到公园去玩。(拿出卡片i、u、ü)由于他们年纪太小,路又不熟悉,怎么办呢?于是,聪明的i、u、ü就去请爸爸妈妈来带路。大y妈妈对小i说:“小i,我带你去!”(将y卡片放在i前面)于是大y妈妈带着小i走向乐园,两人走在一起,变成了音节yi。大w爸爸也带着小u走向了乐园,(将w卡片放在u前面)他们走在一起,变成了音节wu。小ü呢?爸爸妈妈不在家,没人带,急得大哭起来。大y妈妈听见了,连忙跑过来对小ü说:“小ü小ü别哭了,阿姨带你去,但是你必须把两滴眼泪擦掉。”小ü破涕为笑,擦掉了两滴眼泪,高兴地跟着大y走了。(将y卡片放在ü前面,把ü上的两点擦掉)他们俩走在一起,变成了音节yu。
2.给yi、wu、yu取名字。教师谈话引入:声母和韵母站在一起,就可以直接用来给
汉字注音了,那就是音节。
3.结合汉字“一”和“五”,认读音节和帮助正音:出示汉字“一”和“五”帮助认读音节。
4.用讲故事、编顺口溜帮助学生明白y与ü组成音节,ü上两点省写规则:小ü见大y,擦掉眼泪笑嘻嘻。
5.儿歌带路,进一步帮助识记yi、wu、yu。
“韵母iuü,三个要出门。声母来带路,大y带iü,大w带小u。他们手拉手,成了一家人。”
6.学习整体认读音节四声:3个音节戴上声调帽,要教大家认字呢!(见教学资源5)
7.朗读儿歌,巩固音节。
wū云飞,下yǔ啦,
āyí下班回不了家。来了yí个小娃娃,他把yǔ衣送给她。
四、书写指导,布置作业
1.指导学生观察y、w在四线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后学生描红。
2.回家利用橡皮泥制作已学韵母、声母、整体认读音节的模型,边做、边读、边记。
板书设计:
yw


教学后记:

献花(0)
+1
(本文系蕙资蓝心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