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海之城惠民生 品质家园新崂山

 皮皮鲁77 2017-10-17

民生进步,是百姓对于城市发展最热切的期待。

以民为本,在崂山区代表着物质的丰裕,福利的保障,权利的彰显,文明的进步。

崂山区有一部民生账本:5年来,累计民生投入258亿元,2016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70%。城乡面貌显著改善,民生投入不断增加,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重点民生工程全省乃至全国领先。从崂山的发展中看民生,会发现它的更丰厚的内涵、更深刻的价值和更全面的表达。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孔子笔下理想的大同世界,在崂山已不仅仅是梦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崂山区各项民生事业不断实现着新的跨越。

发展有温度,幸福有质感,“经过多年来的持续投入建设,崂山区已经进入城区品质提升期。山海相伴,宜居新城。“品质崂山”是崂山区民生进步最好的注解。

图片3

“三建联动”   

实现15分钟党群服务圈

   城市之善,在其美好,城市之美,在其养民。在崂山,“三建联动”的网格化治理工作,让百姓切实体会到了政府服务为民的最大诚意与努力。

管区是介于街道、社区之间的重要工作机构,是抓好基层工作的“牛鼻子”,也是推动责任落实、服务群众的“隐形”战斗堡垒。

崂山区有条不紊地开展“三建联动”网格化治理工作,将管区作为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和阵地。目前,崂山区共有管区30个,每个管区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15人左右,其中街道下沉机关干部5-7名,全区有654个网格,735个网格员,崂山区最偏远社区距离街道20km,管区建设后,平均服务半径缩短到2km左右,实现了15分钟党群服务圈。

“通过加强管区建设,能切实解决好街道和社区沟通不顺畅、信息不对称、服务半径大等问题,能有效提升社区治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真正实现责任沉下去、工作抓上来,人员沉下去、实情摸上来,服务沉下去、满意提上来的“三下三上”工作目标。”崂山区委副书记王清源为记者介绍。

随着崂山区社区人口的增多、上级便民服务事项的下放,街道承接的服务工作更多、任务更重,青山、大石、竹窝、观崂、双石屋等偏远的社区,群众到街道办事,经常要跑几十里路;一旦材料不齐,还需要再跑一次腿,群众也有不少“怨言”。

通过管区建设,可以进一步统筹整合各项服务资源、优化服务程序,推动服务下沉,主动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让群众办事更方便、更顺畅。

地处王哥庄街道最南端的青山社区距离办事处约18公里,距离街道最远,交通不便,乘坐公交车需中途转车,且大约需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泉心河管区设立后,实现服务下沉,推出“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在管区设立代办点,凡能在管区办理的,由管区直接办理;凡需街道及区相关业务部门办理的,由代办点一次性告知所需材料,承诺办理时限,由代办点到街道和区业务部门代为办理相关业务。

64周岁的青山社区居民林学汉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治疗,花费较大,导致生活困难,出院后想向民政部门申请救助。根据街道前期发的明白纸,一次性拿齐相关材料到了管区提出困难居民医疗救助申请,管区代办点全程代办,立即按照救助程序进行上报,并及时跟踪街道民政部门,在最短时限内完成了救助金的申请和发放。

在拿到1.8万余元的救助金后,林学汉高兴地表示:管区就在家门口,事替我们办,让老百姓少跑腿,这个做法真好!

服务下沉让群众办事更顺畅,“家门口”的“一站式”服务让崂山的百姓深刻体会到了温暖与温情。位于银川东路的金岭管区内,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乒乓球活动市、妇女家园、儿童乐园、电子阅览室一应俱全,活动面积达到1100平方米,管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全开放服务大厅,设置综合治理、民政服务、劳动保障、行政审批等7个便民服务窗口,为社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一站式”服务;在北宅的沟崖管区,创立了“创智惠民”的服务理念,设有党群服务大厅、管区议事厅、管区网格工作中心等组织办公场所;在王哥庄仰口管区,以“山海茶园 茶香鱼乐”党建品牌为引领,推出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等特色服务制度……

通过管区,抓好社区事务民主管理,落实好社区项目建设,不断增加群众的“获得感”,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度,切实为群众提供满意的“服务产品”,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     

随着“三建联动”网格化治理工作的推进,还将有更多的区级服务事项下沉到街道、管区,社区,更多的群众服务需求也会反馈到管区,提供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将成为管区的一项基本职能。

崂山区也在不断完善服务流程。将服务事项具体化,凡是能当场办理的,必须当场予以办理,不能当场办理的,要按照代办制度要求,及时跟进办理。确保群众最多跑一趟,让百姓不出管区就能得到切实地解决问题。

提升品质   文化惠民亮点凸显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当文化与民生交汇,丰富着崂山区百姓的文化生活,文化惠民彰显出这个特色城区砥砺奋进的精神,也让崂山拥有了一份夺目的荣光。

生活在崂山的百姓无疑是幸福的,这种幸福触手可及。品牌化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是崂山区文化惠民最大的亮点。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全民广场舞大赛、群众文艺表演团队汇演等千余场活动,“群众文化群众办”,文化大戏群众当主角,让群众从台下走到台上,演百姓身边事,唱百姓心中情。

“周周有活动、村村有特色”,“中韩文化进社区”广场周周演、“沙子口之夏”文化艺术月、王哥庄街道纳凉晚会周周演和“欢乐北宅广场文化月”以及枯桃、刘家下庄、大埠东、小埠东、麦岛、小河东、南龙口、沟崖、王哥庄等社区文化节都已成为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活动亮点。从百姓们热情洋溢的笑脸中,会得知他们对于这个城区的热爱,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图片4

从2011年至今,崂山区深度打造“崂山艺术讲堂”,先后邀请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王晓鹰、中国戏剧界首位梅花大奖得主尚长荣等嘉宾举办140场讲座,吸引了近8万市民参与。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全面推行公益文化进社区活动的“菜单式”服务模式,真正使每年的161场公益演出、280余期公益培训、648场公益电影贴近群众生活、满足群众需求。

家住崂山的市民李先生,通过“文化崂山”微信号在“文化惠民便民E点通”平台注册账户,不到24小时就通过了审核。“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在线抢低价电影票、话剧票,还有各种免费培训的信息。”李先生不胜自喜。

崂山区在全省率先开通“文化惠民E点通”服务端,用户注册后就可以了解崂山的各类文化资讯、享受各种文化福利。目前,平台注册人数已达2万余名,累计发出电影票、演出票2万余张,获评2016全省冬春文化惠民品牌项目。

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崂山区集聚了青岛大剧院、青岛博物馆、青岛雕塑园等大型文化设施。建设开放了总面积6.5万平方米的市民文化中心,涵盖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等功能分区,其中文化馆、图书馆均为国家一级馆。

在崂山,24小时自助图书馆,实现了图书借阅“不打烊”。覆盖全区的总分馆体系有效运行,开设了14个图书馆分馆、15个文化馆分馆,实现了图书通借通还与文化培训走进社区。

全面实施基层文化场所优化提升工程,出台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成本90%由政府补助的全省最高奖补政策,大大调动了基层参与建设的积极性,目前,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达2.3余亿元。

图片5

全区社区均建起了涵盖“五室一场”(图书室、阅览室、“共享工程”电子阅览室、综合文体活动室、文化培训室、文体活动广场)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全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文化广场建成率达100%。

人杰地灵的崂山,积极吸引、涵养、集聚青岛大剧院、青岛金石馆、中国雕塑院青岛分院、海韵培训学校、小海燕艺术学校、小白帆艺术团等一批全市甚至全国一流的艺术团体;鼓励社会力量与国家级、省级艺术机构合作,引进了中国艺术研究院青岛金石馆创作基地、中国水墨画院青岛写生展览中心、山东水彩画会青岛当代水彩艺术研究院、百年文化老店荣宝斋等层次高,影响大的文化机构。每年举办深圳国际水彩双年展、“印象崂山”水彩名家写生展等各类展览40余场,推动艺术品产业步入良性循环,极大地满足了崂山民众较高层次的文化需求,打造崂山艺术高地。

以民生福祉为先,2016年,崂山区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的实施意见》,为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确定了总体目标和重点举措。先后出台了《崂山区鼓励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办法》《崂山区群众文艺表演团队扶持管理暂行办法》《崂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认定奖励(扶持)暂行办法》等文件,进一步健全了非国有博物馆建设开放、群众文艺表演团队发展、非遗项目传承等方面的扶持奖励机制,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文化建设,形成整体合力。

始终将文化权益作为民生保障的重要内容,通过文化惠民工程,崂山区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拓展文化产品供给体系,引导群众文化生活向高品质转变。2013年,崂山区获批省级崂山道教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015年,崂山区被评为全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区。

一系列的文化惠民政策让崂山区长效化制度体系日益完善。区委、区政府将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全面统筹推进。区十二次党代会将“提升社会文化品质” 作为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山海品质新城的“六大品质”之一,全面擘画了未来五年文化建设蓝图。

民有所安 蹄疾步稳奔小康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孔子笔下所理想的大同世界,在崂山,已不仅仅是梦想。

图片6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近年来 ,随着崂山区人口老龄化快速、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趋势明显。到2016年末,全区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52062人,占总人口的18.2%。崂山区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完善惠老保障政策,健全老年维权机制,老龄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在崂山,高龄补贴发放普惠制,完成了提标扩面。2014年4月,崂山区在全市率先提高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补贴。其中,将崂山户籍的80—89岁老人高龄补贴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120元;90—99岁老人由原来的每人每月200元提高到220元;百岁老人由原来的每人每月300元提高到500元。2016年共计发放高龄补贴金1165万余元。截止年底,享受高龄补贴待遇的80周岁以上老年人共6932名。

2016年,崂山区出台了《崂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基本养老服务保障工作的意见》,这是山东省第一个关于加强基本养老服务保障工作的政策,并于4月起正式施行。《意见》实现了基本养老服务保障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据青岛崂山区民政局副局长许元辉介绍,《意见》实现了三种基本养老服务保障政策的贯通融合。所有的基本养老保障服务对象,可自愿选择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模式,且无差别享受基本养老服务保障。

“凡崂山区符合政策的独居低保不能自理老人,如果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政府会以向居家养老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形式,为其每天提供3小时的居家养老服务,如果选择了机构养老,政府将向养老机构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并进行补助,如果他的个人收入再加上居家养老服务补贴不足养老机构所收取的费用,政府将向养老机构提供最高800元的差额补助,符合政策的独居低保失能半失能老人,都能无忧实现机构养老的梦想。” 许元辉表示。

据了解,青岛崂山区加强基本养老服务保障意见的所有政策,对公办养老机构、社会养老服务组织和企业一视同仁,由基本养老服务对象自愿选择自己喜欢的养老模式,政府向提供服务的机构、组织和企业进行补助。

大河有水小河满,2016年以来,崂山区进一步建立完善精准救助机制,助困、助医、助老、助残、助学等各项民生保障得到新发展。

不仅连续6年7次提高城乡低保标准,2016年又在全市率先实现低保标准城乡一体化,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650元;同时,低保家庭分类救助标准也实现了城乡统筹, 2016年全年共保障低保20266户次,38612人次,发放低保金2204万元。2017年截至8月31日,全区共有城乡低保对象11410户次,21418人次。

同时,研究修订了《崂山区困难居民临时救助制度》,对因患重大疾病、遭遇火灾、交通事故等突发、意外事件,在各类保障和社会力量救助之后,原则上每户一年救助不超过两次,全年累计救助金额提高到不超过25000元;每年设立50万元的“绿色通道备用金”并提前拨付街道,实施救助前置,对遭遇突发、意外事件的困难家庭,在民政、财政、街道等部门调查核准后,由街道在24小时内先行救助。2017年截至8月31日,全区共实施临时救助169户,349人,启动“绿色通道”1次,发放临时救助金119.87元。

对于低保及边缘家庭来说,求医是整个家庭沉重的负担,而在崂山,低保家庭实现了医疗自负费“零负担”。

为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个“老大难”问题,崂山区重新修订《崂山区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制度》,把低保家庭成员综合医疗救助比例提高到98%;低保边缘家庭成员综合医疗救助比例提高到95%;中低收入家庭成员个人自付超过3万元的部分,救助比例提高到85%;年内累计救助金额提高到15万元。

同时,突出低保和低保边缘家庭这两个重点,将年度内个人自负费用在2.5万元以上的部分,实施不设封顶线的全额救助,2.5万元以内的部分通过临时救助、慈善救助补充解决,基本实现低保及边缘家庭医疗自负费“零负担”;对因特殊情况确需在社会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外治疗并造成家庭贫困的,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救助。2017年截至8月31日,全区共实施医疗救助24972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1468.25万元。

“努力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无论是民生福祉还是人居环境,“品质崂山”彰显的是推进青岛这座城市民生进步的诚意,幸福宜居已经成为崂山的城区名片。(姜喆 刘志峰 孙景军 刘庆 梁太宏 于伟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