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总是“唱反调”!除了气到爆,你还能做什么?

 GreenMooder58g 2017-10-17

  宝宝从三岁开始,就变成唱反调专业户:你说东,他偏往西;你问A,他就故意答B。一次两次可能觉得好玩,天天如此,佛都有火!学再多的“正面管教”也压抑不住我那蹭蹭上升的怒火!


  今天这篇文章可真是干货满满,有理论有方法,回家就能用起来,各位苦不堪言中的诸位爸爸妈妈们,赶紧看过来!



  说起“唱反调”,不禁让我想起Deborah Macnamara博士专门详细解释了孩子的唱反调行为,今天也结合自己所学和经验给大家一个可能会“重塑三观”的认识。

本文干货


  ① “唱反调”从2岁开始就非常普遍,绝对是妥妥的人类“自我意识”发展的里程碑;


  ② 随着孩子表达自己意愿的能力提升,唱反调行为会自然减弱;


  ③ 越是有主见的父母,越是容易陷入孩子“唱反调”的死循环——对,说的就是你哦;


  ④ 如果“唱反调”不断发生,需要做的是修复依恋关系,而不是跟孩子死磕到底。


  

  作为一位长期研究儿童发展的专家,Macnamara博士与孩子打交道超过20年,遇到无数家长来咨询关于孩子“唱反调”的问题。她是怎么看这件事的呢?


孩子两岁后唱反调很普遍

五六岁后有所好转


  Macnamara博士发明了一个词叫做“counterwill”(违背性意愿)。她解释说,从我们出生的时候,我们还分不清楚自己是独立于他人的个体,就更别提自己的意愿可以和别人不一样。


  大概到了2岁左右,人类的“自我认知”开始突破,开始发现“我”可以有和别人不一样的意愿。可是,大脑还没有成熟得发展到可以完整地表达一个独立意愿的能力,因此“counterwill”(违背性意愿)就率先出现。


  比如你会听到很多孩子说“不要!”,其实他并不是想表达反对意见,只是想表达“我”和“你”可以有不一样的意愿罢了。



  不过家长也不必过于焦虑,孩子的这种表现是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消失的。


  当孩子大脑有能力独立表达完整意愿的时候,他们就会不再简单使用counterwill(违背性意愿)来表示自己和别人“意愿不同”,而是有理有据地和你“讲道理”了。



  我们先来总结一下,人在表达意愿,也就是在说“I want”时会经历三个阶段:


  1. Nowill(无意愿)

  大约是刚出生后的两年内,外在表现上比较顺从,没有特别的“独立意愿”。


  2. Counterwill(违背性意愿)——为了反对而反对

  这个阶段大约从2岁开始,传说中的Terrible Two,也是孩子“唱反调”的高峰期。孩子开始发现自己是独立于别人的个体,但是大脑无法完整表达意愿,因此会通过“违背性意愿”来实现我与别人不一样。


  3. Ownwill(独立意愿)

  大约在5、6岁后,孩子能完整并且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且理解自己的反对意愿会对别人的情感造成负面影响,因此简单“唱反调”现象开始下降,但是“辩论”情况开始上升。


  由此可知,其实孩子“唱反调”是每个父母都逃不掉的一个阶段,也是孩子走向独立的必经之路。可是很多父母无法接受孩子的这个“突变”,总会怀疑是不是因为之前对孩子的管理太松了,太由着他了,并且开始担心孩子如此固执,听不进去话,未来可能要“吃大亏”,而容易进入一个与“唱反调”孩子行为对抗的死循环。

缓解孩子“唱反调”

从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开始


  越是有主见、成功、受人尊敬的父母,越容易无法接受孩子的“唱反调”突变,并且掉入以下死循环:


父母内心独白

  我一定是以前对孩子的管理太松了,我以后要更加严格要求

孩子内心独白

  爸爸妈妈现在越来越不给我空间了,总是命令我,我可以自己独立表达意愿!虽然我现在还辩论不过他们,但是我要用我的“Counterwill”(违背性意愿)反击!他们说什么我都说“不要”!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在这两股力量的对抗之下,孩子的“唱反调”只会愈演愈烈,甚至破坏了原本的“依恋关系”。


  因此,虽然“唱反调”是孩子成才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但如何看待和应对,却是非常值得父母思考和学习的。这里我通过自己与孩子相处的经验,以及书中的观点给大家一些建议:


时刻反思你与孩子的依恋关系,这比任何技巧都有效。


  如果你和孩子相处,你会发现他在不同的人面前反应是不一样的。


  孩子从出生开始会寻找一个最有安全感的依恋对象,通常是母亲。当你与孩子的关系是非常健康的时候,孩子在外面会只给你“一个人”面子。


  以前有个一家长和我说,自己的孩子非常调皮,一直被老师批评说是“皮大王”。暑假期间,家里实在没有人照看,跟爸爸一起上班对爸爸来说绝对是噩耗。但有一天出门前,妈妈特意叮嘱孩子说,“今天你要去爸爸的单位,妈妈相信你一定会表现的很不错。记得不要打扰爸爸工作。”回家之后,她向老公打听孩子的表现,发现孩子那天表现出奇的“听话”,简直就像是换了一个人。


  当时我就和这个妈妈说,你和孩子有非常好的“依恋关系”,他的内心会认为我如果表现不好,妈妈会难受。可如果是爸爸早上和他说同样一段话,估计会没有任何效果。


  这也是我很多时候和父母说的,你与孩子的关系决定孩子的行为。



  我们再来回看开头那个孩子“唱反调”的例子,如果母亲和孩子有很好的依恋关系,孩子信任母亲,那么我相信他再“唱反调”也不会极端地把锡箔纸吞进肚子里。


  不过没关系,只要我们意识到哪个地方被卡住了,从今天开始改变,依恋关系还是可以被修复的。


  只是父母在改变之前先要意识到,不是孩子行为有问题,而是你之前与他的依恋关系可能不够“安全”。问问自己是否太“强势”?有没有关注到孩子脾气不同?……


  你的孩子不依附于你,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表达“独立”意愿的需求,没有必须对你顺从的义务。


孩子“唱反调”

你可以使用的五大策略


  有这些铺垫之后,我们再聊聊遇到孩子“唱反调”可以使用哪些策略。


1.直接使用“打岔”最有效

  很多父母容易对孩子“唱反调”小题大作:饭桌上对面一个小不点和我“抬杠”,我太没面子了,一定要孩子当下服从。这么硬杠其实容易让孩子更频繁地跟你对着干。如果你使用“打岔”出其不备,反而容易打消孩子抵抗的意愿。


  比如,如果你不想让孩子马上吃太烫的食物,你可以说,“今天考考你,你看平时妈妈喜欢吃什么,餐桌上有没有,帮妈妈夹到碗里如何?”这样一个好玩的准备过程,给了孩子足够的“控制权”,他会很愿意去完成。


  可在紧急情况下,怎么“打岔”呢?


  比如说孩子吃了不能吃的东西,可以使用逆向思维,目的是让孩子把“不能吃的东西”吐出来。可以说,“我们来比赛,看谁能把嘴里的东西吐得远。”


  你可以随便找一个什么“可食用”的东西放在嘴里,然后吐出去,接下来让孩子尝试。等他吐出去之后,你找一些可以食用的东西,和他继续比赛。


  当然这是没有办法的下策,归根到底,平时还是要注意让这些有安全隐患的物品远离孩子。特别是2-3岁,是孩子什么东西都往嘴里放的年龄。


2.停止用命令口吻与孩子交流

  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提出一个要求经常使用

  “你不许……”

  “你不能……”

  “跟你说了多少回你不准……”



  这样的口吻,命令感十足,我们将心比心站在孩子角度上感受一下这种言语背后的盛气凌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你希望他改变一些行为,那么在提出要求的时候你是否能有礼貌?是否带有感情色彩呢?尝试用“妈妈知道你可能不是很想这么做……”“妈妈真的很高兴,宝宝能够自己……”这样的表达,孩子能感受到的首先就是你的认可和尊重。


  跟孩子说什么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表达。


3.延迟说教

  孩子“唱反调”喜欢选择“公众场合”怎么办?其实很简单,你可以大方的告诉孩子现在我们不讨论这些。当然,在你说话的时候,态度要比较“中性”,而不是有“威胁感”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知道有比“争论”更好的处理方法。


4.下命令前,请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Macnamara博士提到,很多父母非常着急,往往还没有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就直接下达“命令”了。


  比如爸爸想让孩子去吃饭,告诉孩子不要看电视了,说了几声孩子都好像没有听到,就直接把电视机开关给按了。这时,孩子大发雷霆,埋怨父母,最后以父子的对抗、冲突告终。


  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呢?


  父亲可以坐在沙发上和孩子聊聊天,耐心听孩子说自己在看什么。当孩子聊了一会儿之后,问孩子,“你有没有闻到什么味道?今天晚上你觉得妈妈在烧什么好吃的呢?”孩子的注意力会慢慢的被吸引到菜的身上。


  然后父亲可以偷偷告诉孩子,“咱吃完再看电视吧,不然老妈生气了咱俩都搞不定。吃完饭老爸跟你一起看。”


5.给孩子合理的“选择权”,减少“逼迫感”

  很多喜欢“唱反调”的孩子平时“控制感”明显不足,他们觉得什么选择都是被父母“逼”的。


  有些父母会反驳,大冬天孩子硬是要穿裙子出门,难道我也放任?晚上孩子死活不肯睡觉,难道我就由着他?


  给孩子的“控制感”需要在“合理”范围内。担心孩子着凉,可以让孩子选择一个颜色的外衣,而不是直接让孩子选择衣服的类型;孩子晚上不肯睡觉,你需要提供的选择并不是孩子是否睡觉,而是让孩子选择是听一首歌,还是读一本书后睡觉。或选择读哪一本绘本,或者由谁读,然后睡觉。


  如果你愿意在“合理”的范围内,给孩子提供选择,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主导权”,相信我,孩子也需要个台阶下,他也不想跟你“过不去”。

           


文章来源:常青藤爸爸(ID:ivydad_ivyda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