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文化特色之民间风俗生活

 mrb8 2017-10-17

民俗文化。民间的风俗生活文化统称为民俗文化,是民众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通常表现为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具有普遍性、传承性和变异性。

清代《乾隆中卫县志》载:“中卫人性勇悍,以耕猎为事,孳畜为生。今考中俗,朴厚强力,士业诗书,能取科第,有衣冠文物之风。贫则躬自耕凿,逐末者少。儒童肄业,惟春冬居馆,夏秋大半从父治田,皆耕读相兼云。”所谓“勇悍”是指人的性情,因地缘关系而带有草原游牧民族血统;“衣冠”引申为世族,意为士绅;古代以农业为本,以商业为末,“逐末”意为经营商业。这种自古已有的民情遗风,为当代民俗奠定了文化基础。十里一派风情、八里一种乡俗是个朴素道理,人们可从“中卫十六怪”中窥见一斑:

麦草织网沙难跑 石头缝里长瓜枣

枸杞常吃人不老 生下娃娃挂布条

房顶平坦能赛跑 人在火上来回跳

腊八早起把水挑 男人也可称姥姥

酸汤喝罢宴席散 羊皮浑脱水中蹿

城内环水城外湖 娶了婆姨娘不理

村村都有方神庙 儒释道教一锅搅

电灯泡上点烟卷 说话就像外国人

这种风情乡俗,通过人们共同恪守,约定成俗,耳染口传,吐故纳新,并以非物质文化形态表现出来,最终成长为一个地方的文化印记。就一地一域而言,民俗文化既是人们重要的精神财富和民族文化根脉,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承载着大量的地方历史信息和厚重的文化元素,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

中卫民俗文化,集风物掌故、歇后语、谚语、歌谣、历史故事、历史传说于一体,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通俗易懂,不仅能拓展知识面,完善道德修养,提高语言水平,更能激发人们对和谐生活、优良民风的理解和渴望。目前,中宁、海原两县和沙坡头区已经完成了民俗文化资料的挖掘整理和典籍出版工作。其中:集成歇后语300条、谚语900条,它们情趣幽默,借讽喻世,形象贴切,生动感人;集成歌谣150首,可归纳为八大类,其代表性作品,时政类有《打香山》《高大人领兵》《妇女把身翻》《中卫道情》等,仪式类有《说针线》《社火议程》《建房上梁歌》《婚礼喜歌》等,童谣类有《城里来了个小舅舅》《这么大的丫头不嫁人》《打筋杠》《十秃子》等,劳动类有《小放牛》《长工歌》《打夯歌》《打场歌》《旱船调》等,生活类有《小媳妇难做》《中宁丫头会擀面》《十月怀胎》等,情歌类有《王哥放羊》《我和尕妹一搭里坐》《割韭菜》《十里坡坡定了亲》等,事理类有《中卫小调》《俚语谣》《知足谣》等,花儿类有《绿韭菜》《眼泪花儿把心淹了》《阿哥门前浪三浪》等,它们曲调丰富多彩,有优美抒情的歌谣,有节奏强烈的劳动号子,有明丽畅达的小调等,共同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意志和愿望,不乏现实性和战斗性;集成历史故事10个,其代表性作品有《沙坡鸣钟》《苏武牧羊》《余丁早春》《马万山》《胜金关》等;集成历史传说10个,其代表性作品有《白马拉缰》《龙宫湖》《米钵山》《红果子》《回族汤瓶》等。它们都具有粗犷浓郁的乡土气息,朴实鲜明的民俗特点,并富含典故。

然而,在这些民俗文化中,也有部分因受封建思想影响和时代局限而带有不健康成分,如宣扬阶级压迫、封建伦理、男尊女卑以及宿命论等陈腐意识的内容,已与当今时政理念、道德标准相悖,需要在传承过程中理性对待。还有一些歇后语、谚语、歌谣则土得掉渣,俗不可耐,诸如中卫俚语歌谣中的“四香四臭”“四白四黑”“四软四硬”“四欢四乏”等非常独特,只能意会而不可言表,虽难登大雅之堂,但它却长期广泛流行于民间,为大众所喜爱,表达着一种文化现象,作为地方文化元素着实弥足珍贵,需要我们有批判地去继承和开发利用。

现代文化。随着时代发展进步和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勤劳智慧的中卫人民秉承地方优秀文化,不断吸纳外来的、新生事物的精华,并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加以筛选、提炼和融合,从而赋予了城市文化积极向上的现代内涵,形成了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民俗文化、军营文化、赋闲文化、节庆文化等内容丰富的群众文化,活跃着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旅游文化、慈善文化等行业文化。而在这些地方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当数居民赋闲文化,主要表现在广场文化上。时下,市区文化广场、红太阳广场、五环广场、人民广场、行政中心广场、大河之舞主题文化公园、中宁人民广场、海原海喇都广场等处,成为人们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清晨,人们在广场上不期而遇,互致问候,跑步做操、练拳习剑、跳舞遛宠,各得其所;下午,三五成群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打牌、听戏、聊天;晚上,要么步入广场欣赏文艺节目,要么陪同家人享用美味小吃,要么相伴在华灯之下溜达散步、谈情说爱。广场文化是地方民俗风情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产物,它体现着一种健康、安逸、悠然的文化氛围。同时,中卫城乡还经常活动着一批文化人,充分利用闲暇时间聚集在大街小巷的书画院、文化活动室、茶楼、酒店等赋诗作画、谈古论今、倒腾古玩、猜拳品茗,为中卫人闲适恬静而不乏进取的幸福生活增添了浓郁的文化色彩。这些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

下面这首民间歌谣,折射了现代中卫市民安逸、休闲、幸福、开放、时尚的社会心态与人性和谐的市井百象,可谓中卫广场文化写真:

黄昏前、晚饭后,中卫广场人渗透;

有男的、有女的,领上娃娃划船的;

有小的、有老的,撵上小狗慢跑的;

跳舞的、做操的,举家散步遛弯的;

浪街的、逛城的,牵手搭背谈情的;

唱歌的、看戏的,顶牛抬杠撒气的;

喝酒的、下棋的,划拳围观起哄的;

溜低的、爬高的,尻子扭上减膘的;

哼曲的、吊板的,扯上嗓子瞎喊的;

打球的、跳绳的,眯上眼睛瞭人的;

弯腰的、踢腿的,柳树后头亲嘴的;

骑车的、乘凉的,靠住单杠搔痒的;

弄拳的、舞剑的,亮起寸头狂奔的;

看书的、聊天的,搂上婆姨乱扭的;

论道的、唠白的、朝着墙根尿尿的;

吹牛的、编诳的,不满现实胡侃的;

有去的、有来的,相约晚上开会的。

还有祝你周末广场愉快的!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特殊地理环境孕育、外来文化交流碰撞,加之中卫本土文化兼容并蓄,造就了中卫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这不能不说是千百年来推动中卫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内生动力,也为中卫城市文化形象注入了灵魂,并提供了内涵支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