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放碑和下半城将迎来新变化 拟建绿色能源车专用道

 修心and慎行 2017-10-17

渝中区解放碑和下半城,将会迎来新变化。10月17日,重庆市规划局网站公示了《解放碑商圈环境综合品质提升城市设计方案》、《渝中区下半城旅游线路及配套设施城市设计方案》、《渝中区朝天门片区品质提升城市设计方案》,并征集市民意见。

根据方案公示的信息,解放碑商圈多个广场将升级改造,并打造一条环形的绿色能源汽车专用道;轨道交通5号线支线有望延伸至渝中区下半城;朝天门片区规划了四个风貌区

三个方案的公示时间均为10月17日-11月15日。市民如果想对方案发表意见,请在意见反馈期限(截止至公示期届满后5日内)届满前,向重庆市规划展览馆提交书面意见。同时提供身份证明材料和联系方式。

解放碑

多个广场将改造 拟建绿色能源汽车专用道

《解放碑商圈环境综合品质提升城市设计方案》规划范围北至嘉滨路,西至民生路,南至和平路、新华路,东至民族路,面积约1平方公里。

根据方案对解放碑商圈的功能定位,解放碑商圈将打造成为连通山江、体现母城文化特色的城市商圈,形成功能完善、环境友好、交通高效的大都市商旅核心。

方案将解放碑商圈的广场空间进行了分类,并提出对解放碑广场进行升级优化,对较场口、临江门等较大广场和服务百姓的活动广场进行改造升级,并在商圈内打造多个入口形象广场。同时,方案还提出改造升级商圈内多条具有重庆特色的步行街巷。

从空间形态来看,方案以解放碑为核心,以十字金街主要轴线、绿色生态环为主要空间,打造“一核一环两轴四区多节点”的空间结构形态。

其中,绿色生态环是利用商圈现有道路新增的一条环形公共绿色能源车专用道。方案公布的控制图显示,这条绿色生态环涉及五一路、八一路、临江路、大同路、民生路、民权路、磁器街等多条道路。

除此之外,在交通设施方面,方案还通过智能系统共享CBD片区的所有车库信息,并提前告知车位余量,改善城市次干道交通压力。

下半城

主要人行道宽度要在3米以上 5号线支线有望延伸至下半城

《渝中区下半城旅游线路及配套设施城市设计方案》构建了旅游区车行、人行骨架系统,并规划了旅游区人流、车流交通流线,完善旅游区配套服务设施。

方案以串联下半城旅游特色为目标,以景区现状车行、人行线路及配套设施两方面入手,梳理现状空间,规划最有价值的旅游线路,打造具有下半城旅游特色的公共空间。

方案中的旅游线路包括了多条主要车行道、主要人行道、次要人行道和山城步道。方案要求,主要车行游览道路要保证至少两车道通行;主要人行游览道路的人行道宽度应在6米以上,局部困难路段应保证在3米以上。

方案在下半城规划了20多个公交车停靠站点,还有多个大巴停车场、停靠点和出租车停靠点。同时,方案要求下半城各旅游景区的公共卫生间应配置无障碍卫生间,服务半径300-500米为宜。斑马线设置间距为300-400米。

在方案的轨道及标识系统规划图中,下半城出现了5号线支线,并备注“未开通”。从规划图上的站点设置来看,5号线支线的三个站点分别位于打铜街、白象街、十八梯景区。

朝天门

规划四个风貌区 建筑以灰色系为主色调

按照《渝中区朝天门片区品质提升城市设计方案》的功能定位,朝天门片区将打造集码头文化、商贸文化、抗战文化、巴渝文化于一体,具有丰富历史底蕴的现代都市商贸区。

方案设计以人为本,从现状人行空间与车行空间两方面入手,梳理城市街道现状空间,设计了多条主要空间轴线和主要连接通道。解决交通、环境等现状问题,打造整洁美观、兼顾时尚的人行空间,畅通高效、安全有序的车行空间。

方案将朝天门片区分为山城特色风貌区、现代都市风貌区、来福士广场风貌区和打铜街历史风貌区,并在片区内规划了重庆魅力游廊、山城特色巷道、都市新貌走廊、渝州商贸通廊

在不同的风貌区,建筑风貌也有所不同。方案提出按照历史风貌、现代风貌等建筑风貌,改造建筑立面。

其中,新华路A段为历史风貌段,建筑应与周边文保建筑风格呼应;新华路B段为现代风貌段,建筑应现代并适当融入历史文化元素;陕西巷和陕西路为现代风貌段,建筑应现代、简洁,立面现代时尚、富有活力;朝东路南段为明清移民风貌段,与东水驿建筑风格协调;朝东路南段为现代都市商贸段,与来福士及陕西路建筑风格呼应,现代、时尚。

重点改造裙房部分,塔楼以清洗为主。片区内建筑色彩饱和度不应过高,以灰色系为主色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