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什么令我们对文字的记忆日渐单薄

 汐钰文艺范 2017-10-17

谈吐合宜、演讲大方等语言沟通能力被看做是一个人生活与工作的素养与必备技能,但令人尴尬的是,掌握了“谈吐”和“说话”技能,却因为出现“读错字”的疏漏,引起沟通中的误解,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具有绵长悠久的历史生命力,保留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明记录,也留下了“字如其人”等一句句揭示写字与个人修养和文化素质的谆谆教导,将“写对字”这一要求贯穿千年,传颂至今,渗入每一个中国人的文化血液中。


热爱汉字,不仅要会读,还要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将每一个字写正确,是现代中国人的基本文化素质,是与他人进行书面交流的基础,也是个人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容易读错的字》和《中国人容易写错的字》由此应需而生。这套书的作者李问渠是畅销书作家、教育家,著有《咬词嚼字全集》《中华句典》等。


《中国人容易读错的字》由容易读错的字、容易读错的多音字、容易误读半边的字、容易误读的同形异音词、容易读错的成语、容易读错的姓名和容易读错的地名共七大部分组成,借助科学的统计方法,将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中出现错误频率较高的字、词、成语等进行筛选。


《中国人容易写错的字》一书由容易写错的字、容易写错的词、容易用错的词共三个部分组成,内容丰富实用,所收录的字词均以国家各项文字规范和标准为准绳,将字形、字音、字义相似、容易混淆的汉字、词语和成语分组呈列,辅以严谨、生动、富有趣味的分析,解读容易写错的字词的近似与差异。






那些无心读错的字,尴尬一笑就可化解吗?



《周易·贲卦》中言,“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所谓人文,自然离不开文人、文心与文字。“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为“字”做了注解——形声相合,相得益彰。


形声相益的音律,让屈原的《离骚》传唱千古,“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形声相益的韵味,怎可被唐诗宋词所辜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的平仄韵脚,“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含蓄……


我们在横平竖直的规则下书写着顶天立地的方块字,我们也在抑扬顿挫的念白中吟诵着诗情画意的中国话。


渐渐的,私塾先生的戒尺变成了PPT更换的上下键,敲击的键盘声也取代了朗读声,提笔忘字、读错字好像也成了当代人的常态。我们再没有读书时对于平翘舌音锱铢必较的专注,也失去了不会读查一查的心思。


没有了语文试卷,没有了判断正误,我们的读音也变成了“差不多先生”,就算把枸杞(qǐ)念作枸杞(jǐ),药房的先生还是会给你抓药,而你也不过尴尬一笑,下一次依旧还是读枸杞(jǐ)。


当我们太过依赖智能输入法时,脑海中对于文字的记忆也将变得单薄。


以“针砭时弊”为例,针、砭分别是中医的六大疗法之一:针、砭、灸、药、按跷和导引。针砭时弊之意,就像中医运用针刺、石刮等手段治病一样,指出现在社会中的不正之风、恶劣习气。倘若错用“砭”字,这批判的意境也变味成了“贬低”的耻笑。


笔者浏览了一下“高考易错1000字”,当中不乏一些生活中常用却常错的组合:躁热(应为“燥热”)、座落(应为“坐落”)、煤碳(应为“煤炭”)、百练成钢(应为“百炼成钢”)……乍看之下,我们并不能马上识别出错别字,可细细想来,这些错字可谓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古人做学问讲究精、专、研、习,在当今弘扬国学的风潮之下,兴盛孔孟诸子之道,阳明理学也大为流传,可在此之前,我们不如先纠正错音、错字。毕竟,在这字里行间、抑扬顿挫之中,流传着历史,洞藏着人文。


文| 水墨依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