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衮雪”背后的历史真相

 虚花悟看红尘世 2017-10-17


三国时期的曹操是个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在书法上也有独到成就。晋代陆云给陆机的信中说“曹公藏石墨数十万斤”。

以下这幅摩崖石刻,据考证当为曹操所书,也是现存唯一可能是曹操的书法真迹。

“衮雪”——褒谷摩崖石刻十三品之第一品,书体为汉隶大字。刻石原在褒斜栈道南端重要的隘口——褒谷口,褒水中巨大的皛石上,摩崖石刻整体呈长方形,宽148厘米,高67厘米,字径35~46厘米。书体为汉隶大字。

据传,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西征张鲁,途径汉中,曾两次登临栈道咽喉石门(今陕西褒城)。一览大好河山之际,看到河中景象所书,字刻于河水礁石上。“衮雪”二字表现了河水汹涌澎湃的流势,河水冲击石块水花四散溅出,水大石众,犹如滚动之雪浪,故云“衮(滚)雪”。



此石现存陕西汉中市博物馆,后人因慕其名,又在“衮雪”二字左侧追镌“魏王”两个小字已示区别。“衮”字一撇一捺颇有动态之感,“雪”字则有静态质感。然而,很多学者认为这件书迹不过是后代的好事者所伪造,我们可以看出“衮雪”二字的笔画,是由一个习惯於楷书写法的人所作的隶书,而曹操的时代楷书并未成熟,不应该有这种情形。此字也曾跟随《三国志大展》出展日本,巡展大陆。曹操性格豪爽、气度非凡。他不仅有盖世之才,纳贤之德,而且长与军事,善于书法,乐观进取,可谓文武双全。庾肩吾《书品》称其“隶墨雄瞻”, 《唐人书评》称:“操书如金花细落,遍地玲珑,荆玉分辉,瑶岩璀璨”。然而,民间给曹操的评价多是奸诈和嗜杀,李国文在《中国人的教训》一书中指出,可当我们真的查阅史料、回顾历史,不难发现曹操身上有着非常突出的闪光点?——

曹操的身份很多,比如军事天才、政治家、阴谋家、思想家、文学家、疑心病晚期、睡眠功能严重紊乱患者。但说到底,有两个角色最真实。一方面,他是个杀人机器,另一方面,夜深人静的时候别人一般爬起来上厕所,他却经常偷偷爬起来搞创作,是个勤奋的诗人。曹操跟一生写了几万首诗的乾隆皇帝相比,有一个明显的区别:一个是自己写的,一个是别人帮他写的。杀人机器高速运转的时候,无数人失去性命;写诗最有灵感的时候,读者看了都会掉眼泪。从史料和各种戏剧看,曹操的个人形象并不好,戏剧中他永远是个白脸,而白脸代表奸诈。总之,他是这样一种人——即使他突然出现在你面前,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和人生经验,你都不敢跟他做朋友。而翻开史书,一股冰冷的杀气穿越将近2000年的尘烟,仍然令人恐惧和胆战。

这种恐惧,和他同时代的很多人都感受过。

这种胆战,在写史者的心中挥之不去。

窃以为,曹操被描述成那么恶心残忍的一个人物,跟文人们的认知系统有关系。隔行如隔山,白天不懂夜的黑,一个搞文学的,又怎能领悟一个军人的精神世界?

在有些人看来,他是一个高明的骗子。

有一次行军打仗,由于好久找不到水喝,战士们都快撑不住了,眼冒金星,开始有逃兵出现。曹操见状,临时任命自己为政委,给大家做思想政治工作。他说,前面不远的地方有好多梅子树,又酸又甜。好多战士听了曹丞相的话,情不自禁地流出了口水,满血复活。实际上,前方并没有梅子树。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望梅止渴”的故事。别说他的士兵了,2000年后看到这个故事,我都流口水。

曹操还有一个致命的毛病,他喜欢在睡梦中杀人,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反正效果很明显,在他睡觉的时候,一般没有人敢在他的卧室附近晃悠。在那些跟曹操有关的电影中,不管他是主角,还是配角,他都是一个强横无比的人。甚至在赤壁之战,他的战舰被烧后,电影院几乎要爆发雷鸣般的掌声。有点象抗日战争打鬼子。

跟曹操这个名字有关的故事,无一例外跟战争有关。似乎他的一辈子,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去打仗的路上。他是一个绝对的战神。是战争史中最亮的那颗星。客观上,也是寡妇制造者。

熹平三年(174年),年仅20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这是他第一次有武官的身份。当时,这个身份相当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下面的一个角色,任务是维稳。

他一上任,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在水很深的皇城,很多人不信,但很快就信了。有一次,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将蹇图处死(够严的)。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军开始起义,曹操被拜为马都尉,进攻颍川的黄巾军,结果斩敌首数万级。从此,他的军事才能爆发,就象东流的长江水,挡都挡不住。他开始了漫长的征战生涯,陈留起兵、逐鹿中原、官渡之战、远征乌桓、赤壁之战、平定凉州。。。。。。

他摆过一个著名的甫司:赤壁之战前夕的某个晚上,夜凉如水,明月皎洁。曹操在船上设酒,欢宴诸将。酒酣,曹操回忆起自己年少的理想,环顾现实和周遭的一切,不禁泪流满面。他取槊立于船头,开始唱歌。

后来,苏东坡一脸崇拜地在他的《前赤壁赋》里描述道,“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曹操是他的大名,他还有几个名字:曹孟德,曹吉利,此外,他也叫阿瞒。阿瞒这个名字是我的偏爱,这个名字很传统,很中国化。他提醒我,无论曹操杀戮温和,功过是非,他都是历史的孩子。一个写诗的人,首先要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对生活有敏感深入独特的感悟。还要有对文字恰如其分的运用能力。总之,说什么就是什么,贴切、自然、到位。做到以上这些,当然会成为经典。不要以为他天生爱杀人,杀人也许是为了不杀人。在东汉末年那种乱世里,如果他不挟天子以令诸侯,战争之祸可能把这片国土烧焦。所以,曹操的诗里,既有胜仗后的喜悦,但更多的是痛苦和忧虑,估计他写完也会经常被自己感动。自己都不感动,还指望感动别人?古人的诗是一种日记,有点类似现在的微博。比各种史官的记录还要一线,还要可触可感,诗里藏着他们的梦想。

千年以后再看,还能感觉到那些古人和大V们的呼吸和情绪。

这里选几条简单分析一下。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这几句诗更像一个专业诗人写的,比如陆游和辛弃疾,充满了对战争的控诉(好象有些矛盾,但请允许我用这两个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在有些人眼里,这是一个战争疯子老后的唏嘘,我觉得这是一种大业未成的悲寂,有点象孙中山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是可以写成书法挂在办公室勉励自己的。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这些文字不是诗,但反映了曹操诗一般的胸怀。胸怀这东西,自从有人类以来,就是最珍贵的稀缺品。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豪气,外加一点恋世。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不是广告词,是曹操在酒中寻找人生价值的写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