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辩证法光芒,功成而弗居,社会中的永恒规律!

 dawn的图书馆 2017-10-17

道德经第二章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道德经》:辩证法光芒,功成而弗居,社会中的永恒规律!

白话文解释: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应对万事总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实行无言的教化,听任万物自然生长变化而不去改变,有所作为而不自恃有力,有所功业而不自居有功。正是由于不居功,所以他才能成就最伟大的功业。而不消逝!

老子,通过我们日常生活中美丑善恶的观念形成,以朴素的辩证的思想阐述了世间万事万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互相转化而存在的。有无相生、高下相承、此消彼长、对立统一的阴阳转换过程是普通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永恒规律。

  • 美,凡指一切美好的事物。

  • 恶,凡指一切丑陋的事物。

当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的时候,这说明丑陋的东西已经遍布天下;当人们都在为美好的善行而欢呼的时候,这说明不善已经充斥整个社会。美丑和善恶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之所以知美,是因为有丑存在;之所以知善,是因为有恶存在。

至道之世,人们不知有丑恶,也不知有美善,一切皆顺其自然,发乎道性而已。不道之世,那些以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为人生观的人,为了追求名利,往往用假美、假善来伪装自己。(大概就是俗称的伪君子,伪善人吧)因为集美善于一身则名利双收,而美善存伪,丑恶即生。这种人是可悲的!

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它们的关系都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而我们经常不能辩证地看待它们,矛盾得不到很好地解决。我们无不追求有、易、长、高、声(名声)、前,而厌恶其反面,其结果往往因为客观因素和主管因素限制,造成求而不得的痛苦。读懂了道德经,用辩证法的观点,从所追求事物的对立面着手,让其自然而然地由量变到质变向正面转化。未尝不是一种方法!

《道德经》:辩证法光芒,功成而弗居,社会中的永恒规律!

  • 圣人:就治身而言,指体悟大道、返朴归真的人;

  • 就治国而言,指理想的统治者即神圣法律的代言人。

很多年轻人,初读道德经时,里面经常提到无为两个字,就认为道家是教你什么都不要干,慢慢混着,一点点等着生命的流逝,你说可笑不可笑,动动脑子吗,不符合常理,要真是这样,这种思想值得传承几千年下来嘛!

我们首先都知道,《道德经》是老子写的,老子是春秋时代的人,春秋国与国的矛盾战争很多。春秋无义战,欸,经常打仗,老子是圣人,大智慧,他告诉统治者,治世要无为,无为不是无所作为。是让君王,不得因为自己的私欲,随便去做一些影响老百姓的事情,去发动战争,去加收征税,加大征兵,包括法律,国策的改变等等一切,余认为老子最初的意思,是想让君王不得因为私欲去争权争地!这种可能性也是极大的!而我们要处于无为的观点,那么这个无为又指什么了?余认为,是自我不带有任何主观偏见,始终遵循客观规律,让规律发挥作用。

现在,人们对老子的“无为”思想认识不明,跟当今风气,中国近代百年历史息息相关,人民群众还没有真正觉醒。统治者的有为观念,必然导致官僚主义和个人崇拜,而官僚主义和个人崇拜又必然导致政治腐败和社会混乱。

《道德经》:辩证法光芒,功成而弗居,社会中的永恒规律!

“不言之教”关注的是人的灵魂,但又不同于宗教信仰。宗教信徒信奉的是上帝和真主的说教,说教即“言教。”值得辩明的是,佛教和道教的根本,不属于宗教。宗教是讲世界是由唯一的神创造的,如基督教的“上帝”、伊斯兰教的“真主”。佛教和道教则不同,佛教是讲世人皆有佛性,人人可以修身成佛。所谓佛,是大彻大悟的人,而不是主宰世界的神。道教讲修道成仙,所谓仙,是通过自我修炼塑造出了与自我对立的阳神的人,这一阳神就是朴,也不是世界的主宰者。中国历史上有太多的成佛和成仙的人物,但他们要么是师徒关系,要么是同学关系,都是自身修炼的结果,他们之间只有境界的不同,没有身份的不同。佛教和道教虽然也具有太多的“言教”即鬼神说教的成分,但这只是后期的演化,其根本还是没有脱离“不言之教”。奉老子为始祖的道教已经偏离了老学的宗旨,成为和佛教相通的具有出世思想的组织,但是,他们的出世思想是有其历史原因的。总之,世界上的一切宗教以及佛教、道教,都是老子朴学的未完成式,它们或深或浅地解释了对大道的认识成果,但还没有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我们在学道,修佛的时候,宗教的外衣需要剥去!

道,佛也好,从深处上说,是得道天成的道法,从浅义上说,不过是导人向善的教义!

“不言之教”的宗旨,是要求万物之灵的人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以严肃的、科学的态度和方法,通过自身实践去开启那个真实存在的既不属于上帝也不属于他人的心灵家园,并利用潜在的智慧,来指导人生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实现“小国寡民”的人间天堂而创造人生价值。“不言之教”,既使灵魂有所寄托,又不去为了灵魂得救而牺牲了尘世生活,因而是积极的、科学的、无与伦比的施教措施。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实践和认识的高度统一!

历史上,开国功臣随着皇帝打天下,政权建立了之后,有智慧的大臣都知道功成身退,凡是居功自傲的,功高震主的大多都没有好结果,从这一现象看,当我们在获得了一定的名誉和利益的时候,要学会退让。不能居功,一个人办成什么事了,我们去祝贺的时候说,你真厉害,凡是有智慧的人都会说,哪里哪里,只是运气好罢了。这里面既有《易经》的谦下之德,也可以体现道德经的不居功!别人又不是傻子,难道不知道是谁的功劳吗?是非功过教给大众,时间去评说!自己千万不能居功自傲!当今社会,退一步,给别人一个机会,退一步,享受自己的人生,退一步,明哲而保生!(有很多人不知道退一步,导致身败名裂的多得是)

《道德经》:辩证法光芒,功成而弗居,社会中的永恒规律!

我们不知道宇宙间事物变化的规律,而违背规律,任意而为,是不利于事物的正常发展。而事物的变化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即当一个事物的发展如果达到了极点,则必然会向事物的相反方向发展。老子称为“反”或“复”。所以老子才有“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和“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样的论述。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他对“道”的论述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在为人处世方面,“不盈”、“不争”的思想,对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人们压力缓解有一定的作用。

《道德经》是以自身修养功夫即以生命科学作为理论基础的。现在,人们把我国古代的修养功夫通称为“气功”,但是用“气功”二字来说明道家功夫是不恰当的。它只强调了气的功能,目的也仅仅是为了强身健体,其认识境界不明确,指导思想狭隘。道家功夫是基于微观认识论,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根本目的,以返朴归真为最高原则,要求在内创造无限自由的精神天堂,在外创造“小国寡民”的人间天堂。而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则是在悟道修德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实现的,是不为而为,无私而成其私。因此,我们不妨称道家功夫为“道德功”。道德功是自我通过练功实践活动,平衡阴阳,创造真我,开启智慧,把握世界的本质规律,使自我意识完全符合客观规律,从而更好地追求人生幸福的功夫。

《道德经》:辩证法光芒,功成而弗居,社会中的永恒规律!

《道德经》里面有太多智慧了,“上善若水”、“物极必反”、“知其雄,守其雌”、“贵柔”等等,太多!《道德经》,儒学都是对易经的一种阐述!余上初中时,喜读道德经,初读,只是被上面,朗朗上口,文字韵美迷住了,参加工作以后,逐渐有了体会——真是一部不朽的著作!


以上皆余整理而来,辛苦之作,感谢各位的关注,感谢支持,有机会再一起讨论道德经,若有不足之处,请谨慎指出,谢谢!余最近有点私事要处理,不能及时更新,万望大家见谅!一有时间,余会把多年读经感悟,所得悉数阐述!各位有什么建议也可在评论区留言!余会一 一留意观看!有许多人私信余,说读不懂经典,余觉得读经典最大的阻碍就是读不懂古文,建议多看历史和说文解字中的介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