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重点规划区域在哪里? 我们画了1万个格子告诉你

 QuanLiRen2016 2017-10-17

你听说过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吗?

如果还没有,请打开各大新闻网站头条。


中国硅谷、超级产业链、全球科技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地……一看就是一条理直气壮要搞大事情的走廊!麻烦灯光师就位,话筒准备好,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请开始你的表演……

等一下!围观群众有问题:

   

群众

   


为什么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是“广深”科技创新走廊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主要是依托广深高速、广深沿江高速、珠三环高速东段、穗莞深城际、广九铁路等复合型交通要道形成的,但珠三角有那么多条高速和铁路,为什么偏偏是广深之间的区域呢?


    


   

凭什么能判断广州、深圳、东莞的创新空间就一定是带状走廊的形态而不是圆圈、方块、三角形或者心形呢?


    


   

超过1.1万平方公里的走廊空间范围是如何确定的呢,靠传说中夜深人静灵感乍现文思泉涌的“拍脑袋”吗?


    


   

走廊面积这么大,哪些地区才是现在的创新先锋和未来的创新潜力股呢?(群众的投资需求很迫切啊……)

请大家不要着急,淡定围观,我们准备好了瓜子花生薯片汽水小板凳,抓来了编制《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的技术团队——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小伙伴。这些问题,他们会一一回答。



 
   
   

群众甲

   

我读书少你们不能骗我,创新空间这么抽象的东西,你们是怎么识别出来的?

我们通过阅读大量相关论文,对理论进行了再梳理,并且以国际知名创新集聚区——硅谷作为研究案例,首先明确了创新空间的评价核心是创新人才的需求,并分析了不同人群对于居住和工作的空间需求,探究在地区尺度下,有利于创新要素集聚的空间有哪些具体特征。

   
   

技术男

创新人才对于空间的需求
   

群众甲

   

等一下!结论似乎有点眼熟……这不就是城市规划文本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吗?把创新两个字去掉,换成其他类型的空间需求也完全可以吧?

为了不拘泥于传统规划的常规空间视角,我们从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和城市规划等不同类型的学科角度,进一步梳理了现有研究和理论中对于创新的理解,更深入地解析了创新空间的特征,对创新空间的特征进行了综合修正。

   
   

技术男

不同学科视角下对创新的认识及其对创新空间特征的启示

最后,我们综合归纳了创新机构现状、产业基础、交通、配套设施、生态环境等影响创新要素集聚的重要因素,并考虑到与香港等城市的协同,建立了包括创新产业要素、科研基础设施、创新政策环境、创新支撑条件4个大项、23个小项指标的区域创新空间综合能力和潜力评价体系。

   
   

技术男

   

群众乙

   


……听起来有点复杂


简单来说就是,你们读书少不要紧,我们帮大家读完了,并且把创新空间的特征都归纳出来了——符合以下评价指标体系的区域,就是创新空间!
   
   

技术男

创新空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群众丙

   

听起来很有道理……可这些特征该怎么用呢?难道一块块用地挨个去调研打分评价吗?

不要方,我们有数据!根据指标体系我们筛选出了相应数据,以当前规划界发展形势如火如荼的大数据分析作为技术手段,识别出了各类创新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技术男

指标数据来源及各类空间要素分布 

随后,我们将广州、深圳、东莞三个城市划分成了11824个1km×1km的栅格,作为空间分析基本单元,根据指标体系和权重,将各类创新要素分布情况叠加分析,得到了区域创新空间评价的热力图,识别出了广州、深圳、东莞三市范围内创新能力和潜力最高的地区


字看不懂没关系,看图——我们画了1万多个栅格,最后简单粗暴、有理有据的创新空间识别结果就是下面这张图了!

   
   

技术男

广州、深圳、东莞三市创新空间综合能力和潜力分析图

总体来看,广州、深圳、东莞三市创新空间带状或据点集聚的特征十分明显,创新能力极高区域呈现据点集聚,在广州东部、深圳北部呈现连续带状集聚;能力高区域呈现带状连绵特征。广州的中心城区和东部园区创新能力较强,北部部分园区已经具备一定创新能力。深圳呈现圈层和指状分布特征,内圈层主要以高新区周边为主。外圈层呈现沿交通干道向外带状集聚。东莞呈现大分散小集聚特征,以莞深高速的松山湖到城区的轴线,创新能力突出。


在前期调研中我们已经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东岸的产业沿着广深高速和铁路等轴向布局,在这一轴线区域上已经集聚了高科技企业、人才、技术、信息、资本等创新要素,初步形成了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雏形。这一研究结果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广州、深圳、东莞三市科技创新发展的空间的理解,完善了对于广深科技创新走廊雏形的认识。因此,我们确定了本次规划范围为沿广深轴线区域,具体为北起广佛交界处,经广州主城区、东莞松山湖、深圳主城区,南至深圳大鹏新区,沿广深高速、广深沿江高速、珠三环高速东段、穗莞深城际、广九铁路等复合型交通要道所形成的创新要素集聚区域,长度约180公里。

   
   

技术男

   

群众丁

   


……信息量太大,能不能说人话?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通过对创新空间的识别和空间特征分析,结合前期调研对于珠江东岸创新要素分布情况的理解,判断得到创新要素沿广深高速、广深沿江高速、珠三环高速东段、穗莞深城际、广九铁路等复合型交通要道集聚,已初步形成了广深科技创新走廊雏形的结论,从而明确了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空间范围,并根据创新空间评价结果识别出了一批创新综合能力和潜力较为突出的地区,最终得到了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空间结构图。

   
   

技术男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空间结构图
   

群众甲乙丙丁

   

了不起,鼓掌!但现在世界上已经有硅谷、波士顿地区、东京-横滨-筑波创新带等一批发展成熟的科技创新走廊了,和它们相比,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有什么比较优势和借鉴的地方吗?

受时间和篇幅限制,这次我们就先聊到这儿,在下一篇公众号推送中,我们将为大家详细解读在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过程中对国外知名科创走廊的研究成果。欢迎大家持续围观“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那些事系列”相关推送,瓜子花生薯片汽水小板凳不要丢,我们下期再见~!

   
   

技术男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是一个集体智慧的成果。为加快规划编制,促成各方共识,高水平编制成果,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与省科技厅的直接指导下,成立了规划工作营,工作营成员为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牵头技术团队)、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牵头技术团队)、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等。在此,对以上团队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                             

          (作者:刘嘉丽、刘沛、张倩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