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准注册制下,A股未来应该怎么“炒”?

 书海里游一游 2017-10-17


作者 | 卜晨

编辑 | 唐郡

大清早,风云君还在地铁上梦游之时,看到手机推送的A股消息就猛然清醒了,消息称,A股沪指连续18个交易日跳空低开,超过1800家公司股价创熔断新低,78只个股的股价竟然不足熔断当日的一半,腰斩之下更有数只个股的最新股价甚至比熔断之时股价三成都不足...

有人感叹,这样的行情简直就是股灾再现,看着外围美欧日韩股市连续创出新高,国内投资者在懵逼与愤怒的复杂情绪下欲哭无泪,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众人把源头共同指向一处——新股的大量发行。

你想嘛,过去那么多年才发了3000多只股票,平均每年才100多只,而自从新监管层上台,16年新股发行300只,17年应该会超过400只,根据水池子理论,市场高估值体系肯定会遭到瓦解!

而从个股来看,也确实印证了上述看法。新股开板越来越早、次新股跌破发行价,垃圾股、概念股完全呈土崩瓦解之势,ST股连续跌停、壳股惨遭抛弃,也由此引发了中小机构相互践踏、大股东高质押面临爆仓的风险。

以风云君4月19日推送的《》为例,“妖股”华昌达在本文刊出后出现了两天连续跌停的现象,董事长颜华持有公司股份数为1.64亿股,其中处于质押状态的股份数为1.36亿股,占其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82.61%,如果股票持续下面,难免有被强行平仓的风险。“巧合”的是,4月25日,也就是第二个跌停的晚上,华昌达宣布重大事项停牌。

与多数股票的节节败退相比,少数蓝筹股却表现出罕见的上涨态势,以云南白药、东阿阿胶为首的白马医药股和中国平安为首的蓝筹保险股走出了一番“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的靓丽景色。

多数人认为这是机构抱团取暖的暂时反应,风云君却并不完全认可,在新股大量发行的背景下,市场会经常曝出业绩变脸和财务造假的暗雷,各路资金为了躲避风险,自然而然的转向风险更小、增长确定性更高的白马股,这是基于A股生态逻辑发生根本变化下的必然选择。

根据历史经验与国际比较可以推测,在房产经历了长达二十年的黄金大牛市之后,下一轮资产增长无疑得靠金融投资,因此风云君坚定地看好中国股市的未来发展,很多深陷A股泥潭的投资者由于过于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了中长期方向,这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真实表现。

随着熊市的蔓延,各种消极悲观的言论也迎面扑来,以至于让人感到一场持续数十年的经济大萧条正在上演,说服力足以和2015年牛市万点论相媲美。然而,相信这些悲观言论的人有所不知,负面消息是每一次熊市恐慌的标配,但每一次大盘经过休整之后,又都会重新创出新高,因此,投资者要具备在绝望中看到希望的能力。

悲观者不会相信,2017年以来,A股资本市场中有445家上市公司重要股东二级市场上进行增持。统计显示,这445家公司累计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市值合计481.3亿元。由此可见,随着股市的不断走低,A股市场中具备投资价值的股票逐渐显现,现在才应该是投资者挖掘价值股、未来极品牛股的最好时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