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软复兴的秘密:改变思维方式

 z030cn 2017-10-17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微软都被看做是一个受到“创新者的窘境”困扰的公司。“创新者的窘境”是管理学大师克里斯滕森提出的著名概念,用来解释为什么大公司几乎是宿命般地要被小型创新公司颠覆。微软是个人电脑时代的王者,但是后来接连错过了一系列的创新,比如微软对互联网的反应很迟缓,在搜索、社交网络、以及之后的移动互联网领域也都落后于对手。它似乎已经落后于时代。

但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微软上演了一次“大象跳舞”。

今天微软的市值已经接近6000亿美元,在科技公司中仅次于苹果和谷歌,高过亚马逊和Facebook。除了传统上微软一直占有优势的办公软件领域外,在硬件、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微软也都有很强的竞争力。微软还通过收购领英进入了社交网络领域。从2014年2月萨蒂亚·纳德拉接任公司CEO以来,微软的股价翻了一倍不止,市值增长了2500亿美元,超过了微软股价在互联网泡沫时期的最高点,那时还是2000年3月。

为什么微软能做到再次崛起?

《快公司》杂志10月刊的封面文章《微软重启》介绍了萨蒂亚·纳德拉在出任微软CEO之后做的一些事情。

杂志引用微软总裁兼首席法务官布拉德·史密斯(Brad Smith)的话说,萨蒂亚·纳德拉不仅仅是转变了微软的商业策略,还改革了微软的企业文化,“纳德拉一直致力于通过改变微软的思维方式改变其运作方式”。微软商业策略的转变很容易被观察到,比如微软在硬件如Surface电脑上的投入、在人工智能和云计算上的布局等,但对企业文化的改革却是隐性的。

萨蒂亚·纳德拉在自己9月出版的新书《拥抱变革》中说,他认为CEO的主要职责是创造企业文化,CEO是首席执行官,但更是文化执行官。他会利用一切机会来探讨企业文化,而且,他绝对不希望微软同事把企业文化仅仅看成是“萨蒂亚的爱好”,也就是说,老板就好这一口,其他人接受就行了。他希望每个人都把企业文化当自己的事情。纳德拉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在员工活动现场,有人问他:“我为什么不能打印手机里的文档?”纳德拉回答说:“想办法。你绝对有权利。”虽然语气很礼貌,但其实他有点生气,因为纳德拉认为:“文化变革的关键在于个人力量。有时候,我们低估了每个人推动变革的能力,而高估了其他人必须为我们付出的努力。”

在萨蒂亚·纳德拉在微软传播的思维方式中,有三点非常重要。

首先是同理心。

我们之前也曾介绍过,纳德拉在2014年2月成为CEO之后,首先做的事情之一,就是要求公司高层阅读一本书《非暴力沟通》。在比尔·盖茨和史蒂夫·鲍尔默当CEO时,微软内部的企业文化是竞争和“晒智商”。每个人在开会之前都要用很长时间准备,会议不是为了讨论问题,而是为了接受检验。纳德拉也说:“比尔不是那种会走进办公室夸你干得好的人。他会说:首先,我来指出你今天做错了哪20件事。”纳德拉则更温和。他相信,人类生来具有同理心,同理心可以帮助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并且更有利于创造出引发共鸣的产品。他更愿意去了解,“这个人从哪里来?他的工作动力是什么?他为什么会对某件事感到兴奋或沮丧?”

其次是无所不学的求知欲。

纳德拉激发微软的12万4000名员工要“无所不学”,而这家公司在过去的心态是著名的“无所不知”。纳德拉曾在一次活动中引用诗人艾略特的话来描述微软的目标:“你永远不应该停止探索,而在一切探索的尽头,你将抵达起点,对它拥有全新的认识。”

在这种心态影响下,微软也开始改变同外部的关系。比如,微软开始跟过去视为竞争对手的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微软为苹果的iPad开发了Office办公软件。纳德拉自己也定期拜访硅谷。史蒂夫·鲍尔默曾经把Linux开源系统称为“癌症”,但是纳德拉出任CEO后,微软加入了Linux基金会。

第三是成长型思维。

纳德拉曾经提到过好多次,他的管理世界观受到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提出的两种思维模型的影响。这两种思维模型分别是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拥有固定型思维的人,不愿意冒失败的风险,更愿意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技能;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明白自己不可能每件事都成功,但很乐于去学习新事物并接受失败。

纳德拉在出任CEO后曾经陷入过公关危机。在一次活动上,当他被问到,对于不敢提加薪的女性有什么建议时,纳德拉回答说:“重点不在于要求提薪,而是必须清楚且相信,随着你成长进步,公司会给予你正确的激励。这可能是不提加薪的女性拥有的另一项超能力,因为这是结善缘。它会给予你回报,长期来看能帮你解决问题。”他的话迅速在社交网络上传播开来,并且引来了大量的批评。

纳德拉很快就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公开表示,他当时的言论是“一个享受特权的男性在胡说八道”。而他的姿态也是在表明:我们会犯错误,但我们可以吸取教训,做得更好。

以上就是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如何通过改变思维方式来重新振兴公司,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