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缅甸果敢地区的汉民为什么使用简体中文而不是繁体字?

 听涛小主 2017-10-18

果敢地区在缅甸行政区划上属于缅北民族自治第一特区(自治区)。而特区的形成跟缅北的历史密不可分:直至2009年8月8日缅甸政府军发动驱逐彭家声势力的战争之前,缅甸中央政府对果敢这片土地的实际管控能力一直都没能落实。今天的果敢汉人(缅甸政府称为果敢人)主体来自于明朝后期兵败溃退缅甸北部地区后留在当地的后裔。如果有机会行走在果敢东山区,就能看到许多令中国人感到非常惊奇的现象:在果敢民众家的正厅里,供奉着当下中国普通家庭都很少见的祖宗牌位和天地宗师,其中不少祖宗牌位显示,他们的祖先来自中国的江宁府,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城;在果敢的家族坟地里,其墓碑基本面向北方,也就是他们心中母国的方向,而上面的祖藉也多是中国江宁府;果敢人说的中文虽然已经是带有浓重云南口音,但用辞及腔调仍有中国江南的渊源。这些源于明代先民的文化让许多果敢民族心中认定,他们的母国是中国,而他们的祖地是中国的江南。

在接下来的漫长岁月里,尽管英国殖民下的缅甸将包括果敢在内的缅甸划入其统治旗下,但事实上缅北各地实际统治者土司们仍然将中国视为他们的母国,仍向中国中央政府缴纳贡赋,接受中国中央政府的委任。抗日战争时期,包括果敢在内的缅北各民族统治者和民众都站在抗日阵营这边,立场截然不同于缅甸主体民族(包括昂山素季父亲在内都是站在日本政府一边,全国打击中国远征军和英国军队)。果敢杨姓土司还带头组成抗日武装,接受重庆方面的任命,并且与日本军队进行过激烈的战争。果敢儿女在抗日战争中贡献出自己的鲜血与生命。直到今天,果敢境内仍保留着缅甸全境唯一仍存的旧有的抗日纪念碑,上面详细记载着果敢官民抗日事迹和献身者的名字(这与缅甸全境遍地日本军人纪念处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缅共时代,果敢是缅共治理缅北时期重要的根据地。

缅共解体后,缅甸中央政府仍无法对果敢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因此采取妥协措施,允许彭家声等人在果敢地区高度自治,但同时却并没有给果敢民众完全的缅甸国民待遇,甚至连身份证都无法办理,更谈不上接受缅甸的全面教育。因此,果敢自治区自办的小学与中学采用中国内陆的教材,受此教育的果敢民众自然是采用简体中文;更为重要的是,在缅共解体之后的三十多年间,包括果敢地区在内的缅北因为与缅甸政府军冲突不断,缅甸政府无法无力也无意在缅北发展经济,因此缅北只能与中国发展边境小贸易。行走在果敢,你能感受到当地的特别之处:全民使用的是人民币而非缅币;当地的移动与固话是中国边境县市的区号;经营生意的多是与中国有亲朋好友的果敢人或者中国内陆生意人……经济基础决定文化的影响,因此,讲中文,用简体中文自然成为果敢民众的首选。

不过,随着2009年缅军驱逐彭家声,以及2015年再度发生的果敢冲突,缅甸政府和军方进一步加强了对果敢的有效控制,并且将“去中国化”当成重要的治理举措,这包括:引进日本的通讯公司逐步取代中国通讯公司以及信号;在学校禁止果敢人学习中文;将海关的中文全部换成缅文;果敢境内的店铺标识必须有缅文;大量向果敢地区派来教育人员、NGO组织,并且逐步用缅族官员取代果敢影响人士。有消息称,在未来五年内,果敢自治政府将最终取消,而果敢族的官员也将全部为缅族官员所取代。届时,果敢地区的中文也将成为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