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飞翠流丹 浓淡相宜 | 何炳钦高温颜色釉作品赏析

 板桥胡同37号 2017-10-18




(视频编制:王豫明)




感悟泥性

何炳欽 

 

记得孩提时最爱着门前熙攘忙碌的脚夫,晃荡的挑着一担满满墩子(瓷土)走进深巷中的坯房。那墩子有的洁白纯净,有的粉红柔美,家人告诉我这些象砖头、似面包的是瓷土,用来做瓷器的,做好的瓷器能行销五洲,惊叹的我时常将掉在地上的瓷土碎块拾起,或在墙上涂鸦:山、水、天安门、五星红旗,或将其加水揉合,捏做坦克、汽车、手枪、小鸟……我的童趣在嬉戏中感悟泥性,泥土编织了我五彩斑斓的梦……

 


高中毕业,下放农村,垦荒种地,兴修水利,我随着终日勤劳的老乡,将山坡的红泥一筐筐担上水库大坝,又将山涧要淹没的黑泥一担担挑到新垦的水田。农家告诉我,黑泥是沃土,明年可多收百十斤稻子。红泥虽贫瘠,也适宜栽种茶树油桐。我的青春在蹉跎中感悟泥性,泥土不断在磨砺我的意志……

 

恢复高考,我考入大学,学习陶瓷艺术,聆听导师教诲:红泥、白泥、黄泥、紫泥、黑泥,寓藏钾、钠、钙、镁、硅、铝、铜、铁,泥土在变奏,泥土能和鸣……我感悟泥性,我用泥土捏塑大卫、伏尔泰、拉奥孔,制作锅、碗、瓢、盆。泥土带我淌佯在知识的海洋,泥土领我步入艺术之门,泥土涅磐我儿时的童趣……

 



大学毕业留校,执教陶艺。国门开放,文化繁荣,陶艺前辈沃克思、八木一夫的陶艺创新理念,亮我耳目,沁我心睥。我感性泥性三十载,泥土不仅是我创作的材料,泥土是我宣泄情感的载体,泥土是我超越自我的介体,我用泥土叙述人生,我用泥土感悟生命

 

泥土是万物之本,生命之源。

泥土是陶瓷之本,艺术之源。






何炳欽 江西婺源人,1955年出生,1977年考入景德镇陶瓷大学,1982年毕业留校,现为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二级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七届江西省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主席、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江西省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美术家学会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艺术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西省教育名师、江西省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摄影/编辑:王豫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