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幅和残幅的区别,你真的能看的出来么?

 耽读斋 2017-10-18

对于很多初学摄影的人来说,一定听说过全画幅和残幅的概念。


所谓的全画幅,就是指相机的传感器尺寸等同于 135 胶片尺寸 36*24mm,这个标准由柯达确定,Leica 相机的流行使它成为了行业标准并一直沿用至今。拥有这样尺寸的传感器的相机,我们称之为全画幅相机。


像我们平常看到的各家品牌的专业级相机,都是使用全画幅传感器的。


Nikon D850


而所谓的残幅,就是指 APS-C 画幅,这一标准本来也是在胶片时代就诞生的,本意为先进摄影系统(Advanced Photo System),在 1996 年由柯达、富士、佳能、美能达、尼康五大摄影器材厂商推出的不同于35毫米底片系统的新一代摄影系统的规范。


而众所周知的是,这一系统在胶片界还没有完全推行起来的时候,数码浪潮来袭,胶片阵亡了,也就没能流行起来。但是由于画幅较全画幅小,在传感器制造上有技术和成本上的优势,因此被数码利用并推行起来,成为了入门级的首选。


APS 系统总共有三种标准,我们最常见的就是 APS-C 标准,各家的 CMOS 的尺寸都会略有不同,但大体上都在 25.1*16.7 mm 左右(但其实就算是全画幅,各家尺寸也会略有几个 mm 的不同)。


我们平常所看到的各家品牌的入门级相机,都是使用 APS-C 尺寸传感器的。


由于相机制造业的发展,最近几年,很多便携式相机也都用上了 APS-C 画幅的传感器,像是 Ricoh 经典了几十年的 Ricoh GR 的两代相机。



Ricoh GR


CMOS 的尺寸对于画质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而另一个影响就是对于镜头焦段,像是上面的 GR 的镜头的实际焦段是 18.3mm,等效焦段则约为 28mm,而焦段又直接会影响到景深。



在底大一级压死人的器材界,我们都知道全画幅的好,找别人帮你推荐相机的时候也都会主动推荐你购买全画幅相机。


可是,对于很多非专业的使用者,你真的能看出全画幅和残幅的区别吗?


摄影师 Manny Ortiz 就做了一个实验,跟大家一起讨论一下使用全画幅相机和 APS-C 画幅的相机拍出来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同。


为此他拍摄了一个视频,在视频中,他选择了两台不同的相机来拍摄同样的照片。


其中一台就是大法目前的旗舰相机 SONY A9,搭配的镜头是 85mm f/1.4 的 Gmaster 头。另一台相机同样也来自大法,APS-C 画幅的 SONY A6500,搭配的镜头是蔡司头 55mm f/1.8。


在白天拍摄照片的时候,Manny Ortiz 将 85mm G 头 的光圈设定在 f/2.8,而 55mm 的蔡司头的光圈设定在 f/1.8,使两机的景深效果能够尽量匹配。而在晚上,则通通都使用 f/1.8,也因此在夜晚的虚化效果 85mm 的要比 55mm 的大得多。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他使用两台相机所拍摄的内容,光看照片的话,你能分辨的出哪张是全幅,哪张是残幅拍的么?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下面公布答案:


第一组:

上:APS-C 画幅

下:全画幅


第二组:

左:全画幅

右:APS-C 画幅


第三组:

左:APS-C 画幅

右:全画幅


第四组:

上:全画幅

下:APS-C 画幅


第五组:

左:全画幅

右:APS-C 画幅


第六组:

左:全画幅

右:APS-C 画幅


怎么样,都看出来了吗?




其实关于残幅和全幅之争由来已久,但是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残幅和全幅是否真的这么重要?底大一级压死人,这话我完全赞同,全幅也有着不可比拟的竞争力,可是对于多数初学者来说,对于很多只是在屏幕上去看照片的人们来说,是否一定要一步到位买全幅呢?


在这里我不发表评论,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最重要的是,坚持自己的想法,选择对自己来说最合适的相机才是最重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