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林徽因设计的吉林西站被称为中国最文艺的火车站?

 wuday8 2017-10-18

吉林西客站是由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林徽因设计的,这进一步印证了她的不平凡。由于她的规模不能满足现代的铁路运输需要,吉林的主要客运主要在吉林站,很长一段时间吉林西客站是落莫的,不被大家关注。

2009年9月,因长吉城际铁路建设和吉图珲客运专线建设的需要,吉林站新站舍建设工程及站前广场改造工程于2009年9月1日开工,吉林西客站又承担了吉林站约一半的客运业务。很长时间一度落莫的吉林西客站再一次走进大众的视野。

2014年10月1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官方微博“央视新闻”发布了一则信息,央视新闻评选出了中国最文艺的九个火车站,其中吉林西客站以端庄典雅的哥特外景成为了其中一个。


吉林西客站是一座大型哥特式尖屋顶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897平方米。

车站主体建筑是砖石结构,呈古朴的砖红色。

屋顶为折型木结构,是古典主义时期的“孟莎顶”造型。

外挂琉璃瓦,室内有壁画装饰,黄色宽大的门廊。

站舍造型如雄狮伏卧,狮尾被巧妙地设计成钟塔,呈爱奥尼柱廊塔楼风格。

钟塔尖离地面高度为29米,塔尖塑有飞利浦旋轮。塔内有螺旋型木制阶梯,登上塔顶可俯视四方。

白色的烟囱和黄色的宽大门廊,墙角参差的方形花岗岩石块,门外高高的基座台阶,整个建筑比例匀称,构图精致,带有典型的“折衷主义”风格。

吉林西客站的屋顶是琉璃瓦,候车室地面是具有中国传统图案的地面铺装。

楼外通风口用“寿”字形图案的铁箅子作为装饰。

从装饰性的构件上可以看出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吉林西站整座建筑造型奇特,形态端庄,寓意不凡。

站内的装饰考究,室内有壁画装饰:

(1)站内屋顶

(2)车站地热

(3)钟楼外观

(4)钟楼内室

(5)地面瓷砖

(6)花岗岩大门

吉林西客站由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林徽因设计,林徽因的丈夫、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梁思成为审定者。结合吉林西客站的建筑风格和林徽因的历史活动时间上看,这应该是林徽因的第一个建筑作品。也是梁思成先生参与的第一个建筑作品。她表现了林徽因的个人建筑思潮,也是中国近代建筑的典范。出自大家手笔的吉林西客站,她一定有一段的不平凡的身世。查阅了吉林市地方志后才知道吉林西客站是东北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产物。

1904年日俄战争后,俄国战败,日本取代俄国攫取了中东铁路支线长春至大连的铁路及附属地,并称为南满铁路。1906年日本成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满铁”为进一步掠夺我国东北资源,于1907年4月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新奉·吉长铁路协约》,在东北修筑铁路,并强行控制路权。

为了摆脱日本的控制,从1922年开始,奉系军阀张作霖制订了修筑纵贯东北三省的铁路东、西干线计划。1927年9月,奉天(现沈阳)至海龙的铁路竣工并通车。1927年6月,在时任吉林省省长兼督军的张作相主持下,开始修筑吉林至海龙的铁路。1928年5月吉海铁路建成并通车。吉海铁路开工的第二年开始修建吉林西客站,建成初期为吉海铁路总站,后改称八百垅站、黄旗屯站。1928年,吉林西客站的站舍及票房建成,1929年建钟塔,1930年建塔亭。新中国成立后铁路部门于1959年和1985年对吉林西站的屋架结构进行了修改,1985年改名为吉林西站。

从这段曲折的历史和吉林西站的建筑风格来看,这是林徽因和梁思成在通过建筑表达对殖民主义的反抗和爱国情感的抒发。由于吉林西站历史地位的特殊性和唯一性,确立了她在中国建筑史上的地位和价值。作为站舍建筑,她独具魅力,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作为中西合璧的建筑物,它既富含中国传统建筑的底蕴,又有西方现代建筑的风格,堪称我国近代建筑史上的杰作之一。这就不难理解央视新闻把吉林西客站评为中国最文艺的九个火车站之一了。

改革开放以来,吉林西客站其特有的历史文化价值被人们发现和认识,众多海内外影视剧组将之作为外景地,为影片取景。刘德华、吴倩莲主演的电影《烽火佳人——天若有情3》于1993年-1994年在吉林市拍摄,吉林西客站在影片中承载了当日战争年代武汉的文化风貌,展示了吉林西站悠久的历史和建筑风格,再现了百年老站的风采。1992年,吉林市人民政府将“吉海铁路总站旧址”列为重点保护单位,并对其周边环境精心规划,建成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风格的历史街区,与总站旧址历史背景相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