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人有通天彻地之绝学,算命卜卦者称其为“祖师爷”,纵横百家,堪称千古奇人

 方竹云天图书馆 2017-10-18



话说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在清溪隐居者一位世外奇人,相传此人有通天彻地的本事,智慧卓绝,无人能及。二千多年来,兵法家尊其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卜卦的尊他为祖师爷,谋略家尊其为谋圣,名家尊其为师祖,道教尊其为王禅老祖。


此人因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平日隐居于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


他原名王诩,号玄微子,但更为后世所知的是他富有传奇色彩的名字——鬼谷子



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更是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


另一说,谷鬼子是位当之无愧的教育家,因为他的智慧教育了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商鞅、李斯、吕不韦、白起、毛遂、李悝、徐福等500多位精英。可以说,如果没有鬼谷子,春秋战国的历史将会黯然失色,诸子百家的争鸣也会索然无味。


鬼谷子的一生极富神秘色彩,所以古今对他的看法主要有三种:


1、鬼谷子确有其人,生活在战国时期;

2、鬼谷子是一个虚构人物,似子虚乌有;

3、鬼谷子是一位神仙,是一种超越时空力量的化身。


私以为,鬼谷子确有其人,且曾隐居与鬼谷教授门徒。这在《史记》和《前七国志》中均有记载:


《史记·苏秦列传》曰:“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


《史记·张仪列传》曰:“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


明代吴门哨客在所著《前七国志》中也写道:“河南汝州云梦山水帘洞,有个鬼谷先生,兵书战策,妙略奇谋,无所不识。孙膑拜辞母说:‘孩儿孙膑,今日要往云梦山鬼谷先生处求学’。庞涓辞父说:‘我如今收拾行李到云梦山水帘洞鬼谷先生处,拜其为师’。路遇孙膑,涓与膑同往。”


由上述记载我们得知,鬼谷子是历史上声名显赫的纵横家之师,是一位由真实人物而被人为地神化了的传奇人物。


既然鬼谷子确有其人,那么他究竟是从何而来呢?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邺城东北十余里处有个小村叫王家庄,庄上有个王员外,原在邺城为官,因不满奸佞弄权,故而辞官归乡,忙时植桑种田,闲时读书赋诗,在庄里有很高的威望。这个王员外有个聪颖好学的女儿,有一年大旱,王员外的几十亩谷田几乎颗粒无收,但偏偏在一处坟头上有颗谷苗粗壮饱满,这位王小姐就想搓把谷粒尝尝味道,谁知那谷粒一下就滑到了王小姐的腹中。王小姐回家后并未当回事,但慢慢地,王小姐的身体日益消瘦,不思茶饭。冬去春来,王小姐的身体开始有了一些变化,肚子隆起似有孕在身并即将临产。王员外见状十分恼火,即使王小姐将谷粒之事告知王员外也无人相信,一怒之下,王员外将王小姐赶出了家门。其母心疼女儿,便将女儿送到草庵子里暂且躲避。当天夜里奇光异现,来了一位老婆婆,自称南海观音,为王小姐接生而来。不多时,王小姐产下一男婴,婆婆说,这孩子是食坟头上的奇谷而孕,就叫鬼谷子吧,随母姓王,长大后要修禅悟道,可取名王禅。说罢,婆婆便飘然而去,后有庄里人听说王小姐产子而来猎奇的,均未到跟前,便只见雾气迷蒙,草庵前卧着两只老虎,顶上盘着一条龙,吓得人们再不敢前去。


鬼谷子成名后,其母王小姐所居住的王家庄就被人叫成了谷子村,现仍以王姓居多,自谓王禅族里的后裔。而鬼谷子出生的地方,村民们称为南庵子地。就在2001年,距南庵子地不远处,出土了一通明代石碑,碑文称:为纪念鬼谷子的母亲,明朝时建造圣母娘娘庙而立。如今的村里仍留有一些有关鬼谷子的遗迹。



纵观鬼谷子这一生的学术观点,主要包括捭阖、反应、飞钳、抵隙、揣、摩、权、谋、决等。主要主张顺应天地阴阳之变化,收放自如;以小求大,以反求正,以虚求真;主张远则亲,近则疏,顺昌逆亡;主张审时度势,度才量能;主张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进退纵横;主张揣摩,说人君者必言奇,说人臣者必言私,扬长避短,君子取道于阴,小人取道于阳,仁者不可欺,智者不可蒙蔽,勇者不可吓等。


探究鬼谷子的学说,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包容百家,鬼谷子吸收了《老子》、《易经》等优秀的哲学政治思想,又别出心裁,唯我是尊,功利为尊,为历代帝王、兵家、政客、商家所推崇。鬼谷子既有政治家的六韬三略,又擅长于外交家的纵横之术,更兼有阴阳家的祖宗衣钵,预言家的江湖神算,所以鬼谷子称得上是一位奇才、全才。



奇人鬼谷子,当他呕心沥血创造了自己的纵横之术时,也造就了两个互为矛盾的同门师兄弟——苏秦和张仪、孙膑和庞涓,他们为不同的谋略而战。或许,在鬼谷子的思想里,没有什么对于错,它们只不过是两个相互对立又紧密联系的个体。确实,世界万物都有着自己的两面,他们总是相互联结,又相互对立,也许就在这种联结和对立矛盾中,事物才有了发展的方向和动力,而鬼谷子则用一生为我们阐述了这一朴素的道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