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宫女给皇帝生了一个儿子,但皇帝抵死不承认是自己的,究竟咋回事

 来开好运 2017-10-18

在明朝的皇帝中,朱常洛算得是活得最不容易的皇帝,从他在娘胎里开始,一直到他好不容易才被立为太子,可谓是惊险重重,甚至一度差点被一个壮汉装疯打死,简直就是妥妥的一部宫斗剧。那么他究竟都经历了什么呢?

(明光宗朱常洛)

朱常洛悲剧的根源应该算是有个不靠谱的父亲——万历皇帝朱翊钧。

万历皇帝多年无子。直到他私幸了一个宫女王氏,王氏怀孕,这才有了第一个儿子,也就是朱常洛。

有了子嗣,这怎么也得算是喜事呀。然而,万历皇帝对于这件事却百般抵赖,拒不承认。整得就跟现在有些玩一夜情的男人一样,只求生理快感,哪愿节外生枝。

万历皇帝为何听说宫女王氏怀孕,会如此反常呢?

这要从两个方面说起。

(影视中飞扬跋扈的郑贵妃)

第一个原因是他一直专宠他的一个妃子郑贵妃,对郑贵妃可谓痴情一片。而郑贵妃仗着受宠,也在后宫飞扬跋扈,出了这件事,万历皇帝只怕得好好跟郑贵妃交待一番,只怕日子不太好过。

第二个原因就是宫女王氏身份低微,而且还是他亲妈李太后身边的宫女,毕竟是万人之上的皇帝,虽然下半身可以随便用,说起来却也不够光彩。

王宫女的肚子是一天比一天大了,万历皇帝却仍是一副拒不肯当爹的样子。既然如此,那就得找证据来证明王宫女怀的是谁的孩子,毕竟,后宫中的女人都非皇帝莫属,除了皇帝,也没有别的男人敢在后宫出出进进了。

要知道明朝有专门记录皇帝起居类似于敬事房一类的职业,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记录皇帝的性生活。时间、地点、人物,记得十分详细,叫《起居注》,有了这本《起居注》,王宫女肚子里的孩子究竟是谁的也就立刻有了答案。

(为长孙正名的李太后)

有了答案,事情就好办了,万历皇帝不承认没有关系,他亲妈李太后却很高兴,多年盼不到孙子的她终于舒了口气,好歹朱家有后了。

李太后问万历皇帝,王宫女怀孕这事儿怎么办?

万历皇帝只是顾左右而言他,就是不肯表态。李太后见此,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你嫌弃她没有地位吗?加封一个不就得了!万历皇帝这才不得不给了王宫女一个名份,将她封为恭妃。王恭妃也貌似有福,果然给万历皇帝生了第一个儿子,也就是朱常洛。

都说母以子贵,但遇到万历皇帝,这事儿得大打折扣,万历皇帝对她一直十分冷淡,连带着对朱常洛也非常嫌弃,因此这母子两人在宫里的待遇可想而知。

就在朱常洛出生后的第三年,郑贵妃也生了一个儿子朱常洵,朱常洵的到来让万历皇帝大喜过望,自然处处看朱常洛更是碍眼。

(厉害的东林党)

按明朝祖制,朱常洛当立为太子,万历皇帝当然不干,他想立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但又找不到好的借口,而朱常洛也并未做出什么可以指责的事,因此,他先是不让朱常洛读书,一个文盲怎么堪当国家大任呢!朝中的大臣们看不过眼,频频上疏表示皇帝的儿子坚决不能当失学儿童,最后不得已,万历皇帝才妥协。

但是,在立太子的事情上,万历皇帝态度明确,就是不想立朱常洛为太子,为这事,大臣们又频频上疏,结果万历皇帝居然装病罢工不上朝了,意思是跟大臣们死嗑到底。

万历不上朝,后来就成瘾了,竟然前后长达30年,这是后话。

朱常洛的太子之位岌岌可危,又是李太后亲自出来主持公道。李太后问万历皇帝准备怎么办?万历皇帝又找不出什么朱常洛不好的理由,只好说他出身有问题,是宫女生的孩子。正是这一句话让李太后很生气,因为万历皇帝的亲妈李太后也是宫女,万历皇帝瞧不起王宫女就是瞧不起她,于是她发了脾气。

亲妈发脾气,万历皇帝还是颇为紧张的,为了能给亲妈消气,只得百般不情愿地立朱常洛为太子。

(梃击之案)

朱常洛被立为太子后,应该算拨开乌云见太阳了吧,然而,并没有。

公元1615年五月的一个下午,有一个壮汉手持大棍,突然出现在太子居住的慈宁宫,他一路见人打人,见物打物飞快地往太子住处走去,幸好太子身边的老太监得知消息后,命人合力将他擒住。

该壮汉被擒住后,只是装疯卖傻,一副疯相。但是,经过刑部细细审问,发现事情绝非简单,而壮汉也并非疯汉。最后查来查去,壮汉身后的指使人竟和郑贵妃有关,事情到了这一步,万历皇帝出来说话了,他故意对郑贵妃说:“群情激怒,朕也不能替你开脱,你自去求太子吧。”

朱常洛明知背后黑手,却哪敢要求严惩恶主,只得说:“此事拿壮汉一人承担便是,何必再牵连其他人。”既然受害人都不愿意闹,此事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不过,自那以后,郑贵妃便有了失势的样子,不敢再为儿子朱常洵明着和朱常洛争太子之位了。而万历皇帝为了避嫌,更是不提立朱常洵为太子的话喽,所以,直到这时,朱常洛的太子之位才算稳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