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红衣太监”看《红楼梦》的时代背景

 思明居士 2017-10-18

(作者:九峰真人)

庄永兴老师在松江当地国学领域方面的造诣小有名气,论起《红楼梦》,他却是胡适红学观点。近来他疑惑的是作品中的特殊角色太监,令他怀疑《红楼梦》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他质疑,胡适考证的生活在乾隆时期的“曹雪芹”如果是《红楼梦》的作者,而《红楼梦》是根据作者的亲身经历写成的,为什么写出的太监却不是康雍乾朝的?

其实,作者设计的太监十分巧妙,除了那个大家一看便知的戴权暗讽阉党专权的魏忠贤,另外几个太监也是别具匠心,一个是夏太监,一个是周太监,其实就是作者力透纸背地暗示汉人皇权下的宦官。

余华清《中国宦官制度史》称,在明末崇祯年间,太监多达九万,而清代顺治年间为了避免重蹈“阉党集团祸乱朝政”覆辙,削减到9000人,并在康雍乾年间持续削减,到了乾隆时期,削减到不足3000人。

清朝在宦官制度上也是相当地严厉,尤其加大了宦官职权、身份地位和政治交往的苛刻限制。尤其是政治交往方面,如清史所韦林圻《刍议清朝宦官制度》中说:“清代统治者对防止宦官结党营私、内外交结的问题十分重视。为了限制宦官的政治能量,遏制宦官的势力,清代统治者主要通过切断宦官在政治交往的渠道和途径。顺治规定:凡系内员,非奉差遣,不许擅出皇城。职司之外,不许干涉一事,不许招引外人,不许交结外官,不许使弟侄亲戚暗相交结,不许假弟侄等人名置买田产,因而把持官府,扰害民人。其在外官员,亦不许与内官互相交结。此禁令为后世历代君主一再重申。康熙训谕禁止宦官结盟聚党,雍正训谕禁止宦官随意与阿哥交往,乾隆则禁止宦官与外廷官员、王公大臣交言、交好,更不允许宦官在皇太后处传言政事....”

从“红衣太监”看《红楼梦》的时代背景

而《红楼梦》中太监的活动,就完全不符合清朝太监制度的制约,一会儿这个太监来送灯谜,一会儿那个太监来送赏赐。如果执行元春命令,也能算是差遣得以出宫执行任务,那么各处溜达,甚至出来敲诈勒索,则完全违反了宫廷制度。比如《红楼梦》中这样一段:

一语未了,人回:“夏太府打发了一个小内监来说话。”贾琏听了,忙皱眉道:“又是什么话,一年他们也搬够了。”凤姐道:“你藏起来,等我见他,若是小事罢了,若是大事,我自有话回他。”贾琏便躲入内套间去。这里凤姐命人带进小太监来,让他椅子上坐了吃茶,因问何事。那小太监便说:“夏爷爷因今儿偶见一所房子,如今竟短二百两银子,打发我来问舅奶奶家里,有现成的银子暂借一二百,过一两日就送过来。”(第七十二回 王熙凤恃强羞说病 来旺妇倚势霸成亲)

同回还有个周太监的侧面描写:

贾琏道:“昨儿周太监来,张口一千两。我略应慢了些,他就不自在。将来得罪人之处不少。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一面说,一面平儿伏侍凤姐另洗了面,更衣往贾母处去伺候晚饭。

这样的太监,是把明遗民思维里的太监形象塑造在作品里,《红楼梦》作者生活在清初,所以不会去刻画出清朝的太监形象。当今的胡适派红学,把我们这些认为《红楼梦》时代背景是明末清初的流派,按照当年胡适嘲笑蔡元培猜笨谜的套路,统统扣上“索隐派”帽子,他们以“战无不胜”的考证派自居。既然胡适红学自诩为考证派,那么请考证一下,清朝什么时候出现过如此活跃的太监?

要说考证太监,还有个细节胡适派红学家们也必须考证出来。《红楼梦》第十八回 “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有这样一段文字:

一时传人一担一担的挑进蜡烛来,各处点灯。方点完时,忽听外边马跑之声。一时,有十来个太监都喘吁吁跑来拍手儿。这些太监会意,都知道是“来了,来了”,各按方向站住。贾赦领合族子侄在西街门外,贾母领合族女眷在大门外迎接。半日静悄悄的。忽见一对红衣太监骑马缓缓的走来,至西街门下了马,将马赶出围幕之外,便垂手面西站住。

从“红衣太监”看《红楼梦》的时代背景

这里的“红衣太监”,按照胡适派红学家考证的生活在乾隆时期的作者曹雪芹,他不仅没见过,甚至都没想到过。

从1791年开始大量出版《红楼梦》的时候,带有官方意味的刊刻是要经过审稿与定稿才发行的,比如身为进士的高鹗参与,就是一种象征。(高鹗在写序中甚至所钤的章为“臣鹗”就是这种姿态与意志)因此刊刻过程把原文中大量的“红”字给删除或篡改,其实这应该是善意的改动,目的是让刻本能够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从而迎合清朝统治者对“红”字的不快和敏感。因此在这个地方,“一对红衣太监”被篡改为“两个太监”。在此之前,《红楼梦》无论民间怎么传抄,到了程高刻本采用的底本,都不会抄出这么大差异吧?

但是,高鹗的这个善意删除或改动,却让胡适派红学得意起来,麻木地对待各种抄本“红衣太监”了。生活在乾隆时期的曹雪芹,他可以写太监,但要写“红衣太监”怎么写得出来?因为在清朝,根本就不允许太监穿红衣服,都是黑不溜秋的衣服或者老蓝布!而“红衣太监”是明遗民亲眼所见,这是经历过明朝生活的太监形象!包括戴权,周太监,夏太监,他们的生活轨迹,胡适红学的考证派们有能耐的就考证出来,没能耐的你就接受真相吧,别只凭嘴皮子,干不过他人就是他人“索隐”了。

从“红衣太监”看《红楼梦》的时代背景

我们吴氏红学认为,《红楼梦》(《石头记》)是在吴梅村创作的《风月宝鉴》基础上,经过前后多人长时间的润色增删,在康熙朝就完成了的作品,是明末清初一大批博学鸿儒集体智慧的结晶。胡适派红学家们汗牛充栋的著作文章,是完全搞错了《红楼梦》时代背景和作者的解读,这样的解读除了误导广大读者,浪费国家的资金,为个人博取名利外,对揭开《红楼梦》的真相没有任何作用。

(本文由至真斋主整理)

——————————————————

校对:王华东 至真斋主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 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梦,不一样的文章。欢迎关注“吴氏红学”头条号,欣赏更多吴氏红学精品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