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集邮出路在何方(13):设计者

 过往邮客 2017-10-18

集邮活动最关键的落脚点是邮票、邮品,精美的邮票才能唤起集邮者强烈的收藏欲望,进而投入到集邮活动中去。当前,集邮设计者环节还存在诸多问题,值得深思。

今天,中国邮人津津乐道的JT票,可以说是中国邮票的黄金二十年,真的是名家荟萃,佳品云集,令人感慨万千。我们细数一下,新中国的邮票设计可谓是一波三折。

 
 


老纪特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设计高峰,黄山、金鱼、菊花、牡丹、蝴蝶各种精品佳作不断呈现,极大地满足了新中国集邮爱好者的收藏热情,也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外汇。诞生了孙传哲、邵柏林、卢天娇、万维生、刘硕仁等一大批艺术大师。

紧随其后的编号票、“文革”票左的氛围越来越浓烈,在一片火热和极端盲目崇拜的大条件下,邮票设计者们克服一切困难,依靠自身条件,努力做到写景和写实相结合,依旧诞生了毛主席去安源等一批精品票,时过境迁,始终闪耀着熠熠光辉。

 
 


“文革”后期1974年诞生的JT票,截至1991年戛然而止,短短17个年头,却成为新中国邮票历史上至今无法超越的巅峰,185J票,168T票,大量佳品云集,诞生了吴建坤、张克让、孙鸿年、黄里、许彦博、邹建军、李印清、潘可明、李为、任宇、周峰、王虎鸣等一大批老中青三代结合的优秀的邮票设计者。

1992年至今启用的编年票,至今走过了25个年头,论年头已经超过了JT票、“文革”票、编号票、老纪特新中国邮票发行史上所有志号,论设计者,除过吴建坤、邹建军、王虎鸣等一批JT票传承下来的设计者之外,几乎没有多少能够让广大集邮者朗朗上口,脱口而出的设计大师,耳熟能详的设计者更是寥寥无几。

 
 


第四轮生肖邮票发行后,邮政部门不得不火线邀请首轮生肖猴的设计者黄永玉老先生出山,继而邀请韩美林老师出山设计第四轮鸡年邮票,狗年延续近百岁高龄的周令钊老先生出山,用清一色的老艺术家,延承生肖邮票设计的重任。

JT票中,黄永玉老先生设计了T80首轮生肖猴之外,还设计了T110白鹤。韩美林老师设计了T80首轮生肖猪、T106熊猫,周令钊老师设计了T70首轮生肖狗、T121中国历代名楼,几乎都是精品佳作。

 
 


那个时候的设计者秉承艺术佳品的理念,每一套邮票都是艺术品而不是交作业,他们是为人民设计,而不是为人民币设计,他们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集邮事业,令人钦佩敬仰。

今天,这些耄耋之年的老艺术家们纷纷“回炉”,披挂上阵,担纲扛鼎,透过表象看实质,背后是多少的无奈和辛酸,真的是一出邮市版的京剧“佘太君挂帅”。

一方面是年轻设计者无法扛起大旗,缺乏领军人物和灵魂人物缺乏精品佳作,鲜有夺人心魄的优秀作品问世。另一方面有志于邮票设计的人才匮乏,集邮设计后继无人矛盾越发凸显,邮政部门这些年的无奈和无语表现的淋漓尽致。

 
 


这些年,邮政部门忙着开发产品票册,忙着搞增发,忙着搞市场营销,忙着集邮产业化,一味地从报表台账上做大做强。却没有下大力气解决,或者说从根本上忽视了邮票设计这个最重要的环节。

年轻的设计师们无法扛起大旗,伴随着万维生等一大批优秀邮票设计者的离世,他们的经典之作化作绝笔,却没有几个人能完全抗的起来,中国集邮的设计在步履艰难蹒跚之中更加举步维艰。

 
 


邮票设计者是邮票的灵魂和总设计师,一套邮票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邮票的生命力。好的作品用表现力打动人,用艺术形象留住生命。

今天,大量互联网的使用,各种设计载体和软件,让邮票设计变得轻而易举,设计者完全不需要向老一辈设计者那样一笔一笔的去勾画,只需要打开电脑,复制、粘贴、合成、P图,一顿饭的功夫就可以搞定。至于质量,无法苟同,艺术更加更不要遑论了。

 
 


近年来,不少设计欠佳的邮品被称之为“丑八怪”,还出现了不少涉嫌“抄袭”的作品,不少地方更是自发的开展“最差邮票”评选,集邮者恨铁不成钢的焦急心态跃然纸上。

看一下近二十年,能让广大集邮者们记住的邮票佳品有多少,一年一度的佳邮评选其实在集邮者心目中早就成了“鸡肋”,集邮者投票选佳邮,不是为了选“票”,而是为了“选票”,就是纪念张,如果没有评选纪念张,看一下还有多少人有热情积极参加佳邮评选。

 
 


每一次新邮出来,各种吐槽和不满,各种失误和指责远远多于褒奖和赞美。为什么?老一代设计大师们的敬业精神和工匠精神,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传承,邮票设计待遇低、条件差、条件高、要求多,远远没有广告装潢、服装设计待遇高的客观现实,很难吸引到足够多的优秀人才加盟。仅仅依靠少数的后起之秀苦苦支撑,根本无法承受起整个中国邮票的设计之重。

今天,集邮活动的深入持久开展,必须高度重视设计环节,一方面要给年轻的设计者们机会和舞台,鼓励他们多出精品佳作。面对设计欠佳的邮品,集邮者要给予宽容和足够的理解,给予支持和鼓励,不要一味的挖苦讽刺,更不要抱怨批评,而是群策群力,众人划桨开大船,共同做好选题策划、邮票设计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一起为佳作问世积极努力。

 
 


另一方面,广大邮票设计者们要博览群书,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要树立吃苦的思想,向那些邮票设计的前辈们学习,积极运用各种最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创作思路,用心去设计每一套邮品,把它们当成自己的孩子,要有精品意识,用满腔的热情去呵护,一笔一划的勾勒,用艺术品的眼光来打造和打磨每一套邮品。

用心去设计每一套邮票,用心去打造每一件艺术精品,中国集邮的未来,就掌握在设计者手中,掌握着每一名集邮者手中。一起努力,为了中国集邮美好的明天,行动吧!




内容转载自:老哥阅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