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名方 胡希恕 淤血证验案探析

 dingdinding 2017-10-19

 名医名方 胡希恕 淤血证验案探析

 

名医名方 <wbr>胡希恕 <wbr>淤血证验案探析

 

胡希恕(1898—1984)又名胡禧绪,汉族,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是我国近代著名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研究,并将其方证灵活地应用于临床,取得了卓越的疗效。为国内外学者所称道。被日本中医界赞誉为“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 胡希恕青年时拜清末进士、名医王祥徵为师学习中医,于1919年参加沈阳市政公所中医考试,获取中医士证书并个体行医,后于1931年在北京个体行医,与陈慎吾、谢海洲等老中医办学,传播中医学术。1952年经北京市卫生局批准,开设北京私立中医学校。1958年调入北京中医学院任内科学教授、附属东直门医院学术委员会顾问等职。

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以擅用经方、疗效卓著著称,对经方理论有着独特的见解,本文拟从分析验案入手,以方证的角度,探析胡希恕先生辨治淤血证的特点。

1验案分析

1.1 案一: 杨某,女性,30岁。时在北京解放前夕,因久病卧床不起,家中一贫如洗,邻人怜之,请义诊之。望其骨瘦如柴,面色灰黑,少腹硬满而痛,大便一周未行,舌紫暗,苔黄褐、脉沉弦,知其为干血停聚少腹,治当急下其瘀血,与下瘀血汤加味:

大黄15克,桃仁10克,蟅虫6克,麝香少许

结果:因其家境贫寒,麝香只找来一点,令其用纱布包裹,汤药煎成,把布包在汤中一蘸,仍留下次用。服一剂,大便泻下黑紫粪便及黑水一大盆,继服血腑逐瘀汤加减、桂枝茯苓丸加减,一月后面色变白变胖,如换一人。

分析:骨瘦如柴、面色灰黑、舌紫暗为久有淤血之象,少腹硬满而痛为干血停聚于少腹不去,舌苔黄、大便干结、脉沉弦为内有热结。综合分析,病人在淤血征象的的基础上,又有少腹痛、硬满、大便干结,无发狂如狂及气上冲的表现,符合下淤血汤的方证要求,方证相应,疗效显著,多年沉疴,霍然而愈。

1.2 案二: 段某,女性,14岁,病历号173651,1965年10月4日初诊。于64年3月月经初潮,但后来未再来潮。今年4月23日发四肢抽搐、昏厥,近来发作频繁。每发作前厌食,右上腹痛、胸闷,当有气自腹向上冲时即发抽搐及昏厥,时伴呼吸急迫、大声喧喊,口苦便干,苔白腻,脉弦细。证属瘀血阻滞、郁久化热,治以祛瘀清热,与大柴胡汤合桃核承气汤:

柴胡12克,白芍10克,枳实10克,生姜10克,大枣4枚,半夏12克,大黄6克,桃仁10克,桂枝10克,炙甘草6克,黄芩10克,芒硝10克(分冲)

结果:上药服三剂,右上腹痛、胸闷未作,抽搐也来发,据证改服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调理三月诸证已,月经来潮。

分析:初潮后近1年未再来潮,说明或为虚或为淤滞;胸闷、口苦、脉弦为柴胡证,柴胡证见厌食、右上腹痛、大便干,则为大柴胡汤证;“抽搐、昏厥、时办呼吸急迫、大声喧喊”等“如狂”的表现,为淤恶之气上犯头脑所致,加之大便干结,有气上冲的症状,符合桃核承气汤方证,故取大柴胡汤与桃核承气汤合方,方证相应,效如桴鼓。

1.3 案三:齐某,男性,19岁,病历号14296,1965年6月25日初诊,右下腹痛4个月。在某医院诊断为“亚急性阑尾炎”,治疗一月后,症状减轻,但不久复发,继服中药治疗两个多月仍未痊愈,经人介绍而来求治。主诉:右下腹疼,按之痛剧,苔白根腻,脉弦滑。证属瘀血挟脓在少府,治以祛瘀排脓,与大黄牡丹皮汤加减:

丹皮15克,桃仁12克,冬瓜仁10克,白芍12克,生苡仁24克,炙甘草6克,大黄6克,芒硝6克

结果:二日后自感一切良好。但阑尾部位按之仍痛,继服三剂而安。

分析:此案右下腹痛、缠绵不愈、按之疼剧,少腹当有瘀血;苔白根腻、脉弦滑,为少腹部淤血挟脓里实之象。胡希恕先生将大黄牡丹皮汤方证归纳为:右腹痛拒按,里实者。与之正相符合,用之即效。

1.4案四: 李某,男性,17岁。在颐和园游泳时发现下腿有紫癜点点,继之腹疼、腹泄,紫斑延及遍身,入道济医院,予止血针、止疼针,人渐消瘦,以至骨瘦如柴,但仍残存紫斑,大便干结,予蓖麻油,下大量血便,而腹痛止,人亦渐胖。出院后半年紫癜又复发,又入道济医院,再用蓖麻油则毫无效,无奈接回家拖延时日,后请胡老诊治,查身有紫斑,少腹疼、便干、烦躁、苔黄舌紫、脉沉弦等,认为是瘀血阻络,证属抵当汤合大柴胡汤证:

水蛭6克,虻虫6克,桃仁6克,大黄10克,柴胡12克,生姜10克,半夏12克,枳壳10克,白芍10克,黄芩10克,大枣4枚
结果:上药服一剂,泄下大便及黑血数升,腹疼止,紫斑随之好转。身体健康,追访10年未见复发。

分析:从病史来看,用蓖麻油后,下大量血便而使病情减轻,但蓖麻油仅能润肠通便,并无活血祛瘀的作用,只是将肠道中的积血随大便排出,对络中的淤血并无作用,只能取一时之效。二次发作后,因肠道中并无积血,所以再用蓖麻油毫无效果。

病人身有紫斑、少腹痛、舌紫,说明少腹部淤血明显;便干、烦躁、苔黄、脉沉弦为阳明内热的征象。郁热与积血相合于里,诸证符合抵挡汤方证的要求。选择与大柴胡汤合方,则因有脉弦、便干、苔黄等少阳阳明征象。药后络中淤血排入肠道,继而排出体外,热也随之而泻,故而病愈。

1.5案五: 武某,男性,24岁,病历号13980,1961年4月6日初诊。去年7月确诊为慢性肝炎,经服中西药治疗效不明显。现仍肝脾肿大,两胁痛闷,左侧尤甚,倦怠乏力,四肢皮肤甲错色紫暗黑,二便如常,苔白,舌有瘀斑,脉弦细。证属虚劳挟瘀,治以缓中补虚。活血祛瘀,与四逆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兼服大黄蟅虫丸:

柴胡12克,白芍12克,枳实10克,炙甘草6克,桂枝10克,茯苓12克,丹皮10克,桃仁l0克,茵陈15克,丹参20克,王不留行10克

大黄魔虫丸每早一丸。

结果:上药加减服用约三个月,6月28日来诊,胁痛已,肌肤甲错消失,继用丸药调理巩固。

分析:肝脾肿大、四至皮肤甲错色紫暗黑、舌有瘀斑,为淤血之象;慢性肝炎倦怠乏力、脉细为虚极之象。虚极有淤、肌肤甲错,为大黄蟅虫丸方证。两胁痛闷、脉弦、二便如常可用四逆散;淤血体虚不耐攻下,可用桂枝茯苓丸。三方合用,疗效显著。

1.6 案六: 陈某,女性,50岁,病历号192067,1966年3月2日初诊。一年来头晕心悸,气上冲胸闷或胸痛,时汗出,常失眠;服用安眠药,常身疲倦怠,心电图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苔黄,脉弦迟。证属久有痰瘀阻滞,治以化痰祛瘀,与桂枝茯苓丸合大柴胡汤加减:

桂枝10克,桃仁10克,茯苓15克,丹皮10克,白芍10克,柴胡12克,半夏10克,黄芩10克,生姜10克,枳实10克,大枣4枚,大黄6克,生石膏45克,炙甘草6克

结果:3月20日来诊,上药服三剂后诸症均减,睡眠好转,胸痛也好转,上方加赤芍10克,继服,今自感无不适,以前不敢走路,现走路如常人。

分析:患者有头晕、心悸、气上冲胸等气上冲的症状,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脉迟为内有淤血的征象;胡希恕先生认为,淤血证有气上冲,不宜桃核承气汤攻下者,大多宜桂枝茯苓丸。

胸闷胸痛、脉弦、苔黄、时汗出,为少阳阳明合病,故取大柴胡汤减大黄量加生石膏。大柴胡汤与桂枝茯苓丸合用,为胡希恕先生治疗心血管病的经验用法,临证验之,颇多效验。

1.7案七: 刘某,女性,50岁,病历号14938,1965年10月27日初诊。47岁时行子宫手术摘除,术后时腹胀汗出,或腹痛,屡经中西医治疗未愈。近感头晕、心悸、失眠明显,大便色黑不畅,全身不适,血压200/110毫米汞柱,苔白润,脉沉细。证属瘀血内阻,痰饮上犯,拟以活血祛饮,与当归芍药散加减:

白芍24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茯苓30克,泽泻5克,白术10克,桂枝12克,桃仁1O克,丹皮10克

结果:上药服5剂,诸症均减,血压亦下降为180/102毫米汞柱。继加减服用,十一个月自感无不适,血压为128/85毫米汞柱。

分析:子宫手术后腹痛、大便色黑不畅,为淤血之象;脉沉、苔白润为内有水饮;头晕、心悸为气挟饮上冲所致;脉细为血虚。根据胡希恕先生经验,虚性的淤血证或血虚有饮,用当归芍药散;本案气上冲较明显,故合用桂枝茯苓丸。

2淤血证辨治特点

2.1 多与柴胡剂合用

胡希恕先生用经方,主张先定病位,分出表里与半表半里,再定病性分六经,最后定方证。柴胡剂的病位在半表半里,从解剖部位来讲,指“胸腹二大腔间,为诸多脏器所在之地。”

而淤血证也多存在于脏器之中,从而更多的表现为柴胡证,所以淤血证与柴胡证并存,活血剂与柴胡剂并用,是非常普遍的。比如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心脑血管病,大柴胡汤合大黄牡丹皮汤治疗急性阑尾炎、胆囊炎、胰腺炎,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肝炎、慢性肾炎大便偏干者,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肝炎、慢性阑尾炎大便偏稀者等,都是胡希恕先生治疗淤血证常用的合方。

2.2 重视气上冲的因素

胡希恕先生认为,病邪在表,机体可以通过发汗等方式,在体表祛除病邪;病邪在里,机体可以通过排出大便或呕吐等方式,在胃肠道祛除病邪;病邪在半表半里,则出路较少,容易郁而化热,容易出现气上冲。若脏器淤血,淤恶之气上冲头脑,清窍被扰,极易出现心烦、头晕,甚则如狂、发狂。符合《素问 调经论》“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喜忘。”的病理。

胡希恕先生认为,桂枝为降气冲的主药,对神志异常或气上冲明显的瘀血证,病程短的,多用含桂枝的祛瘀剂,如调味承气汤、桂枝茯苓丸等,病程长的顽血,一般的降气祛瘀剂则力有不足,需用祛瘀力强大的虫类药,如抵挡汤等。

2.3 重视体质因素

胡希恕先生辨治瘀血证,非常重视体质因素。淤血之证,虽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方法,但需结合体质灵活运用。病程短、体质好的可攻,选用桃核承气汤、抵挡汤、大黄牡丹皮汤、下淤血汤等;病程长、体质弱的需缓图,改以丸剂,如抵当丸、大黄蟅虫丸、桂枝茯苓丸等;血虚有饮者,养血活血祛饮同用,选用当归芍药散。


 来自:经方圆工作室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