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路上,我看见闪闪发光的你

 happyday4978 2017-10-19



十一去了澳大利亚,一路上有很多发现。

我们从黄金海岸飞到北边,看了大堡礁,又飞到南边,从阿德莱德回程。这是一条动物之旅,沿途看了海豚、鲸鱼、袋鼠、考拉、鳄鱼、蜥蜴、蛇、豚鼠、海鸥和各种奇怪的鸟。晴晴玩得开心,亲手摸了鳄鱼和蛇。

不过我今天不想讲这一路的游记,而是想分享一点有关小孩成长的思绪。

我想聊的是:为什么带小孩我不焦虑。


 

为什么带小孩很多时候令人焦虑呢?

想来想去,我猜想这里面有两重理由。

第一重是客观资源上的焦虑。现在的教育资源,确实是不均等分布。优质教育资源高度集中,好的教育上升渠道也被高度集中,没办法让孩子挤进超级重点的父母难免心生焦虑。这是客观的,我也理解父母的心情。

第二重则要主观得多。很多时候,父母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某个培养方式,是不是对孩子有好处?如果不认真培养,是不是会耽误娃的成长?如果鸡血推娃,上各种补习班,心疼孩子辛苦,也担心把孩子束缚住。但如果不鸡血推娃,完全散养,又担心孩子跟不上进度更痛苦,而孩子的潜力没有发挥。这进退两难的困惑,最令人焦虑。

第一重我没办法解决,我今天主要想谈一下第二重焦虑。

 


焦虑在于担心培养不好。那么,小孩在小的时候,到底要如何“启蒙”、“开发智力”、“培养”才算是“好”呢?该不该做一个“推娃”的虎妈虎爸呢?

在这里,其实最核心的问题不在于该不该培养,也不在于推娃的程度。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我们用什么衡量孩子的认知智力发展水平。这就好比在高速公路上行车,第一重要的问题不是行驶速度,而是有没有选择对的方向。

很多时候,让我们焦虑的不是孩子的发展,而是我们的测量结果。选择错的测量方式,最终的结果往往令我们七上八下。选择对的关注方向,我们就能能每天被喜悦充盈,感觉不到焦虑。

错的测量方式是什么呢?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用作业和题目来衡量。孩子在幼年是浸没式学习,是从生活中的对话、行动而不是试题中学习。

那什么是不焦虑的秘密呢?很简单,有且只有一个:

看见孩子身上宝贵的东西。


 

在澳大利亚的时候,我在路上有的时候开着录音,录了很多闲七杂八的散碎时光。回听的时候,内心颇有触动。

从小我就没有教晴晴背唐诗,虽然有的时候给她念一些,但她基本上没有兴趣记忆。我没怎么教晴晴记单词,虽然遇到事物会告诉她英文,但是她多半没记住,过眼云烟也就过去了。但我丝毫不会因此而感觉她学习能力差、记忆力不行、认知发展迟缓,因为我知道,小孩子在这个年龄,大脑突飞猛进的,不是记忆,是另外一些重要的能力。

最近两年,读了一些心理发展与脑科学的书,又看了一些人工智能与人脑的对比研究,看得越多越发觉,孩子的自然发展充满神奇,而父母所需做的就是认出这些神奇。

从旅途中录下的点滴,我能听见她成长的声音。


 

我能听见她的好奇:她兴奋地要去看鳄鱼表演;她想知道为什么宇航员要挤在狭小的火箭头部座舱里;发电机上为什么有个闪电。

我能听见她的观察、分类、抽象归纳;她看绘本的时候排列不同大小的自行车;她说她是苹果,是红色水果,我是香蕉,是黄色水果,而爸爸是高高树,爸爸是植物。

我能听见她的逻辑推理:当她知道鲸鱼是岸上的哺乳动物重新下海,她惊讶地问它们怎样走路,后来自己推测它们当初一定像海豹一样爬着走。

我能听见她的心理理论(对他人的理解):她指着绘本上的不同角色进行扮演,说“他”肯定是害怕鸟吃人,于是往后躲;“她”肯定很喜欢鸟,于是身子向前探。

我能听见她的联想:她说小花和小草吃饭会吃南瓜,弯下腰舔一舔就能吃;她说月球上的环形坑是骷髅人挖出来的。

我能听见她的创造力;在下面的音频里,她随口杜撰了一个分开狮子和老虎的人,一只狮子和一只老虎携手外出捕猎的故事。

我能听见她的自我意志:在下面的音频里,在她的耍赖和逃避中,我也听见她宝贵的自由意志、自我主张和达到目标要进行的策略选择。


狮子老虎在哪里? 来自晴妈说 13:08

 

而所有这一切,都是机器所不能达到的。哪怕是超越了所有棋手的AlphaGo,也做不到好奇,做不到物理推理,做不到抽象,做不到联想和创造力,做不到自由意志和自我主张。同样,人工智能也难以理解他人心理,推断不同人对事情的不同反应。

对比人工智能,想想小孩子在两三岁的时候,就充分知道怎样发动策略,撒娇、耍赖、欺诈来达到目的,不能不说是很神奇的事情。即使我们为了道德和清洁总要威逼利诱他们服从我们,但还是需要赞叹这小小脑袋的灵活智力。

孩子是大自然的奇迹。他们闪闪发光的智能就蕴含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儿时所学的最重要的东西不是单词,不是唐诗,不是生物,也不是天文,而是他们头脑中的能力:

观察、分类、提取特征;

好奇、质疑、发现问题;

猜测、推理、提出猜想;

直觉、想象、创造故事;

知人、自知、共情推理。

这些能力是每个孩子都有,还是特殊的天才?

每个孩子都有,问题只在于我们是否认出它们的珍贵。

每个孩子都是带翅膀的天使,只是那些隐形的翅膀,父母很多时候没看见、不以为然,或者认为是坏品质:走神、不听讲、叛逆、无厘头。

我们该怎样启蒙?其实很简单,就是看见他们原本的样子,看见他们身上的千金不换,让他们带着翅膀飞一会儿,再多飞一会儿。


 

我们能不能教孩子知识呢?能,当然能。从我们教孩子说的第一个字开始,我们就在教他们。“这是苹果。”“土不能吃。”“小花要浇水。”“小鸡爱吃小米。”这些都是知识。我们都可以教他们。认字、数学也可以。孩子在童年时期非常喜爱学知识,他们问东问西,对什么都好奇,有趣的知识像好听的故事一样神奇。

但是,但是,但是,我们不要本末倒置。

我们始终要知道的是,重要的不是孩子记住知识和题目,而是孩子在听知识的过程中头脑的运转。

小转轮运转的过程中,孩子头脑的能力会得到锻炼,就像跑步会让肌肉得到锻炼。哪怕是瞎猜,也好过头脑不动、僵化接受。记住的知识可能很快就忘了,但这些能力将会留下来,将会在未来用在语文、数学、物理、历史和工作中,成为真正学到的东西,永远不会逝去。


那该如何促进孩子大脑中这些能力发展?

其实真的很简单很简单。只要看见,听见,开启,鼓励

对话是最好的方法,开放包容的心态是最好的保障。每个孩子天生头脑中都翻涌着万千想法,当我们聆听,允许他们让想法流出来,他们会给我们最瑰丽的世界。


 

在自我思考和自我表达的过程中,孩子逐渐会自我生成。

她会知道什么是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意见,什么是自己思考的结论,什么是自己说话做事的理由,而这些,就是她的人格生长。

我的教育理想,就是希望她能成为一个自在的人——不是我把她培养出来,而是她自己长出来的样子。

我感受到她的怡然自得和花样百出,这就够了。这就是我喜欢的样子。

我感叹自然的奇迹,能用数百万年的进化造就出今天的孩子。他们那么柔软的小小身子,晃晃荡荡的动作,头脑中却运转着超越人工智能的、如此神奇的灵活认知。

我希望她总是能做自己,说自己的话,走自己的路。我希望她的自我能从一开始就在体内酝酿,像一团无所畏惧的小火球左冲右撞,即使碰壁跌倒也不放弃自己。我希望有一天她也能看见自己。希望她在最孤独的时候,能将自己当作信念。

 

说到最后,这就是为什么我带小孩不焦虑。

焦虑来源于期望与现实的差距,而我期望的她的样子,就是她自己的样子。

 

 

——————————————————————————

以下是硬广,不喜可关闭。

我知道不是每个家庭都有机会带孩子去澳大利亚看各种动物,也知道不是每个家庭父母都是自然科学出身,还有学习儿童心理学和脑科学的经历,因此在孩子的经历、孩子的对话方面,晴晴天生就比一些小孩幸运一点。而盖茨比的父亲说过,“你要记住,不是每个人都像你这么幸运”。

所以,我也想或多或少将我自己的经验分享出来,分享给所有爸爸妈妈。

在最近即将推出的童行读书看世界伴读课程中,我会将我自己的思考和方法分享出来。我们会推出童行书单,并为每本书配套:

1父母能和孩子问答的好问题

2父母能给孩子讲的小知识

3)父母可以记录孩子聊天问答的火花卡

我们希望给父母提供最简便的参考工具,让每个父母都能开启孩子内心的精灵,与孩子问答和对话,听到孩子的思考,看到孩子闪闪发光的内在自我。

所有这些都是免费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