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都是向明人

 hpyllll 2017-10-19

2017年10月14日,金秋十月、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向明中学纪念建校115周年校友返校日活动,在打扮一新的校园里隆重举行。新建造的校门高大、宏伟,两个巨大的校徽镶嵌在大门正中。校门口巨大的电子屏幕滚动播放着“热烈庆祝向明中学校庆115周年”等有关校庆的大幅彩色电子标语。走进校园,彩旗飘扬,向明中学校歌“向明之歌”的歌声在校园上空回荡。身着校服的年轻学子在校门口列队迎接,热情接待、引导学长。久别重逢的历届校友及师生相见分外亲热,互致问候。已走过115年历程的向明中学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这也为迎接党的十九大的喜庆氛围平添了一份欢快。

115年既是历史的瞬间,又是漫长的岁月。115年来,向明中学以自己富有特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培养出一批批社会精英和国家栋梁,不凡的业绩令人瞩目,也值得每一个向明学子为之骄傲与自豪。今天,大家一起回到母校欢聚一堂,为母校庆生,兴奋和快乐溢于言表。

隆重而简朴的向明中学建校115周年校友返校日活动大会在学校大礼堂举行。主席台上方“热烈庆祝向明中学建校115周年”的大红会标高悬。台上的大幅电子屏幕打出“我们都是向明人——纪念向明中学建校115周年”的字幕。一盆盆红色的鲜花在台前一字排开。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到处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气氛。

在主宾席就座的有:向明中学领导和校友会会长许建苗,校友会名誉会长谭玉美,校友会副会长、64届校友李和鑫、67届校友王银龙、86届校友廖澄,及既是向明校友又是向明教师后任市、区教育部门领导的58届江晨清老师、60届张玉树老师等领导。

嘉宾及校友会理事、校友代表等入席后,由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宗诺主持的大会拉开了帷幕。

首先,向明中学党总支书记冯忻致欢迎辞:她代表向明中学党政工团及全校师生,对各位校友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欢迎大家回家!她介绍说,校友是学校宝贵的财富。学校始终把校友事业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凝聚校友力量,铸就向明品牌。她指出,向明校友会成立二十年来,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校友文化,即“关爱每一位校友”的工作宗旨,“推进学校事业和校友事业携手发展”的工作愿景,“助推校友成长、成就母校发展、促进教育繁荣”的工作方针,“巩固老校友、拓展新校友、重视成功校友、团结各界校友”的工作理念。她表示,学校与校友同根同源、同向同行,今后将一如既往地致力将校友会建设成各界校友温馨的家园。她祝愿各位校友身体安康、工作顺意、生活幸福!

第五届向明(震旦)校友会许建苗会长介绍《校友风采录》编写经过:《我们都是向明人——上海市向明(震旦)中学校友风采录》第一、二辑的编写,记录了160位各届校友成长片段,《校友风采录》选自各主流媒体和向明校友网上发表的文章。之中有院士、国家尖端科技和军事人才、著名外交家、经济学家、企业家、学者、教授、医学专家、作家、法律及媒体等各系统专家、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更有不少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卓著成绩的校友。长期来,这些校友一直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力量、毅力和创造性的工作,为祖国和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书中有人物、有故事、有情节,更有对母校深深的情怀和对学校、老师的感恩之情。她认为,校友是学校宝贵的财富,在《校友风采录》编写过程中,一直被校友们崇高的精神境界所深深感动。她告知,为积极传播和弘扬校友中的杰出典型,广泛宣传校友对母校的回报,提升校友的价值,校友会将继续不断地积累素材,也希望广大校友积极提供信息,为今后持续编辑各辑《校友风采录》做好准备。她指出,校友文化的培育是一个新课题。今后,编辑《校友风采录》将与校友联谊交流、杰出校友报告会、校友捐赠活动、校友学术论坛、校友合唱团演出等多元校友文化融为一体,藉以更好地体现校友的文化价值并使之得到发扬光大。

许会长讲话后举行《我们都是向明人(校友风采录)》首发式。会场响起欢快的乐曲。到会领导上台为《校友风采录》作者、书中主人翁、校友会理事和校友代表赠书。

赠书后,校友代表、上海大学教授、吴(沪语)专家钱乃荣发言。他代表收到赠书的校友向母校表示感谢。他说,因为有了向明一代又一代的优秀教师和领导的精心培育,历届学生才得以在向明这块肥沃的土地上茁壮成长、开花结果。他为向明的发展感到高兴,为母校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和自豪。他指出,在上海、在全国、在海外,到处都有向明人的踪迹。他们在努力,在奋斗,在做出自己的贡献并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努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母校争光。他感谢为编辑《校友风采录》付出大量辛勤劳动和心血的领导与编辑,这将为向明的历史增添一份厚重的资料。他希望今后继续将的编辑进行下去,把向明人的风采和业绩记载下来。

接着,61届校友、最近荣获“国之大医”殊荣的王吉耀教授向母校赠送了她从医五十周年纪念册。冯忻书记代表母校接受了赠送。王教授说,自己是带着感恩的心情来参加校庆的。在向明读完初中和高中,度过了难忘的6年时光。在向明不仅打好了扎实的知识基础,还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毕业后实现了自己当一名医生的愿望。在从医50周年之际,向母校赠送纪念册,是为了表示自己对母校的感恩之意。

在此之前,向明79届校友、中央电视台策划、百年艺尊(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卫平校友也向母校校庆赠送了百集大型人物传记《百年巨匠》专题纪录片。

《我们都是向明人(校友风采录)》首发式结束后,校友会副会长、校友合唱团团长王银龙介绍了校友合唱团成立经过。由顾龙担任编导,合唱团主持人许蔚丽主持、方松林担任指挥、张以涛担任伴奏、题为“最美的歌献给向明母校”的向明校友合唱团汇报演出开始。整台节目分为“校园回声”、“桃李芬芳”、“七彩生活”三个乐章,共十六首歌曲。演出形式多样,有大合唱、无伴奏合唱、男女声独唱、男声合唱、男女声小组唱、女生二重唱、男女生二重唱、联唱等。曲目有中外名曲、校园歌曲等。伴随着歌声滚动播出的大幅电子屏幕,为节目增光添彩、锦上添花。一曲大合唱“老师,我想你”拉开了演出的序幕,深情的歌声抒发了校友们对昔日老师的敬仰和怀念。伴随校园老歌联唱“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童年”、“同桌的你”,一群戴着红领巾的“少女”以轻松活泼的舞步亮相舞台。一曲“向明校园多年前”,把已年届六、七十的校友们又带回到了青春岁月、那难忘的校园生活。充满乡土气息的“谁不说俺家乡好”、“芦花”、“草原之夜”、“卓玛”、“踏浪”、“鸿雁”,向大家展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景色和风土人情。“伏尔加船夫曲”、“海港之夜”、“我亲爱的爸爸”、“鸽子”、“我爱你塞北的雪”,则让大家欣赏了不同的域外风光、异国情调。几位曾担任过专业演员的校友高水平具有专业水准的演唱,更让大家陶醉其中,流连忘返。节目最后的大合唱“我爱你,中国”,唱出了大家热爱祖国、喜迎党的十九大的共同心声。演出在大合唱“友谊地久天长”中结束,但歌声仍在礼堂里久久回荡。这歌声寄托了校友们对母校的浓浓深情,也寄托了大家对母校的美好祝愿与期盼。

看完这台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充满了朝气和活力的节目,在座的许多校友被深深打动了。大家虽大多已年届六、七十、白发苍苍,但仿佛又回到了几十年前在向明求学的难忘岁月,回到了自己的青春年代。成立仅一年多的非专业合唱团的演出,已具有准专业的水平,令人为之赞叹。演出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热烈的掌声。

礼堂之外,更多的校友们在各个教室里欢聚。虽然学校将所有的教室都向校友们开放,但仍供不应求。大家在教室里畅叙昔日同窗情谊、交流各自经历,展望美好未来。大家为母校的业绩骄傲,期盼母校不断取得新发展,再上新台阶。

纪念向明中学建校115周年校友返校日活动圆满结束了。校友们依依惜别,互道珍重,相约再见。大家坚信,如同向明校歌《向明之歌》歌词所说,母校向明永远“向着光辉的未来,向着崇高的理想,向着光明,向着太阳!”在第二个一百年中,向明中学一定会更加辉煌,桃李满天下!


会前会后,特邀通讯员还进行了采访:

向明中学党总支书记冯忻说:“参加向明中学纪念建校115周年校友返校日活动,心情十分激动。在向明工作了34年,看到一届届学生毕业,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取得不凡的业绩,感到高兴和欣慰。这是向明学子对母校最好的回报。由此也觉得自己多年的辛勤付出是值得的。今后将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努力,为向明的发展出力。”

58届校友、曾是向明中学教师、后任全国教育工会副主席的江晨清老师说:“参加此次活动,走进校门,感到母校面貌焕然一新。母校的硬件设施和软实力都有了相当的发展,对此感到高兴。向明是自己求学和曾经工作了21年的地方,这里留下了自己人生的足迹,美好的回忆难以忘怀。衷心祝愿母校在今后的征程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73届校友、著名作家马尚龙说:“向明中学藏龙卧虎。在母校的教育下,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一切都归功于母校。虽然已离开母校多年,但母校的培育之恩永远记在心里。祝愿母校今后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学生。”他们的话语说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

校友会领导对搞好115周年校友返校活动高度重视,未雨绸缪。早早就开始筹备。校友会曾两次召开全体理事(扩大)会进行专题研究、通报筹备进展。广大校友闻讯也热情关注、积极参与,为之献智出力。《我们都是向明人——上海市向明(震旦)中学校友风采录》第一、二辑的编写凝聚了大家的心血,全面展示了向明校友的熠熠风采和不凡业绩,向母校献上了一份厚礼。成立仅一年多的向明校友合唱团精心排练了一台题为“最美的歌献给向明母校”的节目向母校校庆献礼,向师生和校友们汇报。

作者:校友会特邀通讯员、67届高中校友冯济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